字词 | 一九五六年波兹南事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九五六年波兹南事件 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机械搬用苏联模式,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波苏在历史上有宿怨,战后苏联在领土等问题上有大国主义的表现,致使波兰群众中孕育著不满情绪。 加之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在波兰引起极大的反响,党内和社会上对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展开激烈争论,同时对波兰党政领导人工作中的错误,及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的行为进行批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遂导致“波兹南事件”发生。1956年6月上旬,波兰西部重要工业城市波兹南机车车辆制造厂工人因对生活现状不满,提出增加工资等要求。工人们推选出30人代表团到华沙有关部门请愿,但遭到拒绝。 消息传出后,6月28日,波兹南上万名工人举行游行示威,部分示威者冲击军事检察署、监狱和电台,同军警发生武装冲突,造成流血事件。据统计,有5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数百人被捕。事件平息后,波兰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善后措施。同年7月,波党中央召开二届七中全会,总结此次事件的教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