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泽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泽兰 中药名。 见《神农本草经》。别名:虎兰,龙枣,虎蒲,小泽兰,地瓜儿苗。 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Lycopys lucidus Turcz.的茎叶。多年生草本。 地下茎根横走,稍肥厚,白色。茎直立,方形,有四棱角,中空,表面绿色、紫红色或紫绿色,光滑无毛。叶交互对生;披针形,先端长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锐锯齿;近革质,上面略有光泽,无毛,下面密被腺点;轮伞花序腋生,花冠白色,钟形,稍露于花萼。小坚果扁平,暗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野的低洼地或溪流沿岸的灌木丛及草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夏、秋间茎叶茂盛时,割取全草,去净泥沙,晒干。 干燥的全草,长30~40厘米。茎四方形,节明显,表面黄褐色或微带紫色,每侧面有一纵沟。 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或中空。叶对生,多皱缩,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暗绿色或微带黄色。 有的叶腋间簇生小花,成轮状。气无,味淡。以叶多、色绿、不破碎、茎短、质嫩者为佳。味苦辛,性微温。 入肝、脾经。活血,行水。 治经闭,癥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无瘀血者慎服。 ❶ 治经闭腹痛:泽兰、铁刺菱各9克,马鞭草、益母草各15克,土牛膝3克。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❷ 治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6克,酸汤下(《随身备急方》)。 ❺ 治小儿褥疮:嚼泽兰心封之(《子母秘录》)。 ❻ 治痈疽发背:泽兰全草60~120克,煎服;另取鲜叶一捏,调冬蜜捣烂敷贴,日换两次。 ❼ 治蛇咬伤:泽兰全草60~120克,加水适量煎服;另取叶一握捣烂,敷贴伤口(上2方出《福建民间草药》)。全草含挥发油、葡萄糖甙、鞣质和树脂,还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皂甙、葡萄糖、半乳糖、泽兰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果糖。 果实含葡萄糖、半乳糖、泽兰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制剂有强心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