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现节奏和语义节奏
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赖伊(NorthropFrye)在诗歌中区分出了两种节奏:“一种是复现节奏(recurring rhythm),……一种格律、音调、音型的复合体。另一种是语义节奏(semantic rhythm),即通常所说的散文节奏。”(《批评的剖折》)美国学者林顺夫借用“复观节奏”一语,来指中国古典诗词中平仄、叶韵、调式等因素所形成的韵律型式。他认为,诗的复现节奏占主导地位,因为对偶句的平衡结构必然破坏诗歌的线性发展。近体诗的这种非连续节奏已经臻于极致。即使是以简单描述体为基础的古体诗,其线性运动也常常被打断而形成对偶单元。复现节奏使诗蒙受单调、呆板之累;词则不然,其韵律不规则,有更灵活、更复杂的韵律型,消除了诗中的那种平衡感。词自有其内在的凝聚力,哪就是“语义节奏”。这在长调慢词中最为明显,它们呈波形铺展,多用虚字联络意象,于是加强了语义的连续性,实现了词人抒情的变化。当然,语义节奏也不是僵极的线性运动,而是一种柔从人意的流动,它把或长或短的单元完全摄入折绕迂回的感受过程之内。(参见林顺夫的《中国抒情传统的转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