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复混肥料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复混肥料compound or mixed fertilizer所含氮(N)、磷(P)、钾(K)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也叫综合肥料、多养分肥料或多元复混肥料(multiple nutrient fertilizer)。
日本除按生产工艺流程划分复合肥料为粒状复合、粉状复合、包被复合、流体状复合等类型外,对施用者较有参考价值的是以氮磷钾三种养分含量的相对高低作为主要划分依据,兼及品位形态,共有12种基本型号(表2)。
生产工艺 复混肥料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类:❶粉末状物料(非颗粒状)的干法混合工艺; ❷干法混合的造粒工艺; ❸干物料添加氨、含氮之溶液、硫酸或磷酸等能起化学反应的物料而进行造粒; ❹料浆造粒工艺。进入造粒过程的全部或大部分物料均是料浆形式,通常是由硝酸、硫酸、磷酸(或者是这些酸的某种混合物)与氨、磷矿石进行反应得到的; ❺融熔造粒工艺。混合料为热的流体状融熔物,经冷却而固化成粒; ❻粒状混合或散装掺合工艺。用几种颗粒状物料机械掺混而成; ❼挤压造粒工艺。混合物料在一定压力下挤压成型,再经整理成粒; ❽流体或液体掺混工艺。用于生产流体状复混肥。 混合肥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取决于基础物料与对产品的品级和贮运要求。发达国家一般均在氮、磷肥一次加工产品(磷铵、硝酸磷肥)的基础上直接加工成三元复混肥。中国由于高浓度的磷肥不足,主要氮肥品种的平均含氮量低,碳铵比重大,故复肥生产工艺与剂型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三元复肥大都由二次加工方式生产。主要工艺有以下几种类型(表3)。 表3 中国三元复肥的生产工艺
注:U——尿素;AC——碳酸氢铵;AS——硫酸铵;ACl——氯化铵;SSP——普钙;KC——氯化钾;AN——硝酸铵;DAP——磷酸二铵;KS——硫酸钾;MAP——磷酸一铵。 由团粒法生产的产品粒形好,干燥(水分<2%),强度高,便于长期贮运和机械施肥,农民普遍欢迎,但生产成本高,生产过程中损失物料较多(≤5%)。以普钙为磷源的典型团粒法工艺流程示意如图。挤压法的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但产品含水量高,贮运过程中易破碎。混合法系将各种基础肥料原状混合,呈粉粒状,易结块,不宜久贮,只适于短期内就近使用。散装掺合法工艺和设备简单,产品质量好,浓度高,但需要各种符合要求的粒状基础肥料。 团粒法生产氮磷钾复合肥料工艺示意图 质量指标 以施肥要求选择复混肥商品时,必须了解产品的如下质量指标:❶复混肥的品位。即复肥中N+P2O5+K2O的百分量(浓度),由于所用的原料不同,复混肥产品的养分含量高低悬殊,常可将其归纳成三种基本类型。即N+P2O5+K2O<20%为低浓度;20%~40%为中浓度,>40%为高浓度。日本等有些国家常不划分中浓度一档,而以30%为界,划分高浓度、低浓度两档。一般中、低浓度复肥适于就近使用,高浓度复肥适于远距离运输。 ❷复混肥的养分比例。通常只以主要养分氮、磷、钾用于标称二元或三元类型复混肥的含量和比例。磷、钾一律用氧化物(P2O5,K2O)表示,其方式一是以实际含量(%),如15—15—15;二是以N含量为1,以P2O5与K2O含量与其相比较以表示其养分比例,如:1:1:1型和1:0.5:0.5型。有时也把添加的MgO标入,作为第四个元素,但加入的微量元素一般均不在型号中标明,可在文字中说明或代替MgO作为第四个营养元素,加注说明。如12—9—16—1(Zn)。 ❸养分形态。最主要的是磷素的溶性(枸溶和水溶比例),水溶率高的复肥,供磷强度高,氮素分为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尿素态氮,须有文字说明。如果硝态氮含量高,用于水田就不适宜,但用于烟草和蔬菜等旱作作物常效果较好。其他如配入的镁、铁或微肥的形态也要注明。 ❹副成分的含量和形态。配成和混成的三元复混肥中一般都带有副成分。如钙、铁、硫、氯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标明随钾素配入的副成分是硫酸根(SO2-4),还是氯根(Cl-)。因对大部分经济作物,有忌用多量氯(Cl-)和需要配施一定硫的要求。 ❺添加成分。复肥中常添加少量镁、微肥甚至硝化抑制剂、激素、除草剂等物质。对某特殊作用和忌适范围,须在肥料包装袋或说明书上注明。此外,有些复肥还有着色剂,如用于花卉的着成绿色、红色等。 ❻剂型。有粒状、球状、粉状和液状等,最常用的为粉状和粒状。粒状复肥的粒度有一定要求,一般在1~4毫米,对粒度>3~4毫米的复肥须十分注意施肥的位置,不然会影响其早期肥效的发挥。粉状复肥则要求一定的细度及混合的均匀度。 中国化工部于1987年制定的复混肥料ZBG21002—87标准见表4。
❷以钙镁磷肥为基础的肥料,配入氮、钾肥制成的复混肥料,可不控制水溶性磷百分率指标,但必须在包装袋上注明枸溶磷含量。以氯化铵为基础肥料制成的复混肥料,应在包装袋上注明氯离子含量 肥效评价 复混肥是在单一肥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其肥效与单一化肥的肥效趋势一致。1976~198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化肥试验网591个试验结果统计,对各种供试作物,复肥与等养分单一肥料的肥效基本相同;1984~1986年在高浓度复(混)肥试验中252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冬小麦等9种作物,三元复肥较等养分单一肥料增产6%;对夏玉米等6种作物上增、减产<5%。二元复肥的比较结果,有6种作物增产≥5%,另6种作物平产。 在复混肥料中粒状复肥的最大优点是便于贮运,便于机械施肥,追肥时能较集中的施到某一深度,但生产粒状复肥对基础肥源的形态和成分要求高,造粒和干燥耗费能源,因此生产成本高。粉状复肥的主要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工艺简便,易做到分散均匀地施入土层。复肥由多种养分综合,养分总浓度高,施用复肥可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施肥用工和改善作物产品的品质等多方面作用。 施用技术 主要包括施肥量、施肥时期与施肥深度。❶复混肥的施肥量以氮量作为计量依据。复混肥含有多种养分,大都属氮、磷、钾三元型。除用于豆科作物的专用肥以磷、钾肥为主外,都以氮为主要养分,养分比例中均以氮为1,配以相应的磷、钾养分。对一个地区的某种作物,实际计算施肥量时,可从当地习惯施用的单一氮肥用量换算。施用量按复混肥中氮量计算,还可方便于比较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的施肥水平。由于复混肥料含有相当数量的磷钾及副成分,施肥量较单一氮肥大,一般大田作物施用750千克/公顷,经济作物常施用150千克/公顷; ❷施肥时期。为使复混肥料中的磷、钾(尤其是磷)充分发挥作用,须早期作基肥施用。一年生作物可结合耕耙机械施用,多年生作物(如果树)则较多集中在冬春施用。若需要将复混肥作追肥时,须在早期施用,或与单一氮肥一起施用; ❸施肥深度对肥效的影响很大,应将肥料施于作物吸收根系分布的土层和使耕作层下部土壤的养分能得到较多补充,以促进平衡供肥。随着作物的生长,根系将不断向下部土壤伸展。除少数生长期短的作物外,多数作物中晚期的吸收根系可分布至30~50厘米的土层。作物早期以上部耕层养分为主,中晚期从下层吸收较多。因此,对集中作基肥施用的复混肥分层施肥处理,较一层施用肥效可提高4%~10%(见表5)。
复混肥料简称复肥。所含氮、磷、钾养分中至少有2种标明量的肥料。它们的规格按纯氮(N)、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钾(K2O)的含量百分数进行标记。如16-16-16表示该肥料中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为16%。也可以同时含1种或1种以上的中量营养元素肥料(钙、镁、硫)或(和)微量营养元素(钼、铜、锌、锰、铁、硼、氯等),如12-12-12-5(S)表示该肥料含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为12%,硫5%。复混肥料,按其加工工艺,可分为3大类:❶复合肥料,在生产过程中化合而成的肥料,如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