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复混肥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复混肥料compound or mixed fertilizer

所含氮(N)、磷(P)、钾(K)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也叫综合肥料、多养分肥料或多元复混肥料(multiple nutrient fertilizer)。
发展简况
早在1850年,美国已有氮、磷二元混肥出售。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从西欧各国开始,随着农作物单产的提高,化肥数量和品种的增加,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人们迫切希望改变几种单元肥料分次施用的传统施肥方法,以适应集约化和高效率农业生产的要求。
复混肥料生产的初始阶段,是由农户把几种单一的肥料自行掺混后施用。随着化肥工业的日益完善,特别是萃取磷酸工业的发展和氮、磷肥料生产工艺的相互结合,生产多成分的复混肥料明显具有资源利用合理、经济效益高、产品质量好、施用方便等优点。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各种以磷酸工业为基础的复混肥料工艺应运而生,并开始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初期生产的复混肥料,大多是通用型的,其氮、磷、钾的含量和比例以及其形态,有的完全依据工艺流程决定,如磷铵等化合成复合肥料;有的则按需要将其调节成养分完全、比例平衡的型号,如1:1:1型中的15-15-15及19—19—19的配成复合肥料。由于通用复混肥料对作物缺乏针对性,以及随着化肥生产工艺和农业化学服务站的发展,在许多国家先后出现了掺合肥料和专用肥料。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兴起掺合肥料,至1985年销售量约2200万吨,占美国施肥总量的45%,占复混肥料的60%以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81~1982年度,全世界消费化肥达1.15亿吨。其中各种复肥约占50%,发达国家消费的复肥平均占70%以上;发展中国家化肥施用复肥的比例较低,仅占26.5%。
6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生产复混肥的工艺与剂型的研究,1968年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建成年产3000吨的第一套NPK复肥装置。但由于生产复混肥的基础原料难以保证,故发展速度缓慢。1980年后,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和磷、钾施用比例的提高,复混肥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1987年统计,全国生产NPK三元复混肥料约120万吨(纯养分),除少量为1:1:1通用型外,多数是低浓度的掺合肥料或专用于各种经济作物的专用复混肥料。
种类

类型
复混肥料按其加工工艺可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❶化合成的复合肥料(compound fertilizer,复合肥)。指生产工艺中直接由化学反应而成。其养分的含量和比例决定于生产流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化成),不用配混方式调节。产品一般属二元型,无副成分。如含N—P2O5为18—46的磷酸二铵[(NH4)2HPO4];含N—K2O为 13—14的硝酸钾(KNO3)等。
❷配成复合肥料(processing compoundfertilizer,配肥)。指在化合成工艺中经配入不同养分的单一肥料生成的复肥。配制过程中物料可产生部分化学反应。其养分的含量和比例由生产流程中配入的单一肥料成分(工艺配方)决定,因而可按不同要求予以调节。产品大都属三元型,常含有副成分。如尿磷钾、硝磷钾型三元复肥。
❸混合成复合肥料(mixed orblended fertilizer,混肥)。指由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料与化合成复肥相混而成的复肥。包括粉粒状(原状)混成的混合肥料与散装粒状掺混的掺合肥料,最常用的掺合物料是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氯化钾、硝酸铵、尿素和硫酸。其养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作大幅度调节。产品一般为二元或三元型,常含副成分。混合成复肥一般由肥料销售系统或农户按农化要求(农化配方)进行掺混,一般随混随用,不长期存放。其和配成复肥的基本区别在于:混合或掺混的二次加工不一定在生产厂家完成,系按特定的土壤和农作物要求确定配方。
复混肥料可以是固体的,也可以是液体的,属化成类型的液体复肥如含N—P2O5为8—24的液体磷铵和11—34的液体多磷铵;属配成的如N—P2O5—K2O为8—16—12的三元液体复肥;混合成复肥的比例和类型更多。
复混肥料的主要品种有:磷酸铵、液体磷酸铵、多磷酸铵、偏磷酸铵、尿磷酸铵、硫磷酸铵、硝磷酸铵、氯磷铵、硝酸磷肥、氨化过磷酸钙、硝酸钾、氮钾肥、磷酸二氢钾、偏磷酸钾、硝磷钾肥、铵磷钾肥、钙镁磷钾肥及各种专用肥等。
专用肥是按推荐施肥要求专用于特种作物或某特定土壤的肥料。如桑树专用肥、茶树专用肥、蔬菜专用肥等,也称为专用复肥。一些经济作物专用肥料的型号,如茶树专用肥的主要成分N—P2O5—K2O—Mg常见的有25—5(0)—15—0,桑树有8—8—6—2,花生5—10—15—0,橡胶8—12—12—0,葡萄8—6—14—0,蔬菜12—22—12—3等型号。
世界各国对复混肥料的名称和划分不完全一致,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通常把二元和三元的化学肥料统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前苏联把它们统称为综合肥料;联合国所指的复合肥,仅指在制造过程中化学反应结合起来的二元肥料,不包括将单质肥料机械混合所得的肥料。
品种
各国商品复混肥品种繁多,为便于销售系统和施用者选择,对大量而繁复的复合肥料品种,常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并结合施肥要求来划分出基本型号。
欧美各国及前苏联常以获得磷素的工艺流程及养分比例与含量(即品位或浓度)范围以区分三元复合肥料基本型号,最简单的方法如表1。


表1 复混肥料按浓度(品位)划分的基本型号

复混肥料
类 型
N+
P2O5+
K2O
复混肥料磷源1:1:1型
三元复混肥(例)
N—P2O5—K2O(%)
低浓度
复混肥料
<20普钙6—6—6(18)
5—5—5(15)
中浓度
复混肥料
20~40重钙
普钙或硝磷
8—8—8(24)
12—12—12(36)
高浓度
复混肥料
>40磷铵
硝磷或重钙
15—15—15(45)
17—17—17(51)

日本除按生产工艺流程划分复合肥料为粒状复合、粉状复合、包被复合、流体状复合等类型外,对施用者较有参考价值的是以氮磷钾三种养分含量的相对高低作为主要划分依据,兼及品位形态,共有12种基本型号(表2)。


表2 复合肥料中养分比例的模式和类型


生产工艺
复混肥料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类:❶粉末状物料(非颗粒状)的干法混合工艺;
❷干法混合的造粒工艺;
❸干物料添加氨、含氮之溶液、硫酸或磷酸等能起化学反应的物料而进行造粒;
❹料浆造粒工艺。进入造粒过程的全部或大部分物料均是料浆形式,通常是由硝酸、硫酸、磷酸(或者是这些酸的某种混合物)与氨、磷矿石进行反应得到的;
❺融熔造粒工艺。混合料为热的流体状融熔物,经冷却而固化成粒;
❻粒状混合或散装掺合工艺。用几种颗粒状物料机械掺混而成;
❼挤压造粒工艺。混合物料在一定压力下挤压成型,再经整理成粒;
❽流体或液体掺混工艺。用于生产流体状复混肥。
混合肥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取决于基础物料与对产品的品级和贮运要求。发达国家一般均在氮、磷肥一次加工产品(磷铵、硝酸磷肥)的基础上直接加工成三元复混肥。中国由于高浓度的磷肥不足,主要氮肥品种的平均含氮量低,碳铵比重大,故复肥生产工艺与剂型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三元复肥大都由二次加工方式生产。主要工艺有以下几种类型(表3)。

表3 中国三元复肥的生产工艺

基础肥料品 级
N+P2O5+K2O(%)
生产工艺剂 型
U、AC、AS、ACl、
SSP、KC
20~30团粒法
挤压法
混合法
粒状
条粒状
粉粒状
U、AC、AS、ACl、
AN、
SSP、DAP、KC、KS
30~40团粒法
挤压法
粒状
条粒状
U、AN、AS
DAP、MAP、KC、
KS
>40团粒法
散装掺合法
粒状

注:U——尿素;AC——碳酸氢铵;AS——硫酸铵;ACl——氯化铵;SSP——普钙;KC——氯化钾;AN——硝酸铵;DAP——磷酸二铵;KS——硫酸钾;MAP——磷酸一铵。
由团粒法生产的产品粒形好,干燥(水分<2%),强度高,便于长期贮运和机械施肥,农民普遍欢迎,但生产成本高,生产过程中损失物料较多(≤5%)。以普钙为磷源的典型团粒法工艺流程示意如图。挤压法的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但产品含水量高,贮运过程中易破碎。混合法系将各种基础肥料原状混合,呈粉粒状,易结块,不宜久贮,只适于短期内就近使用。散装掺合法工艺和设备简单,产品质量好,浓度高,但需要各种符合要求的粒状基础肥料。



团粒法生产氮磷钾复合肥料工艺示意图


质量指标
以施肥要求选择复混肥商品时,必须了解产品的如下质量指标:❶复混肥的品位。即复肥中N+P2O5+K2O的百分量(浓度),由于所用的原料不同,复混肥产品的养分含量高低悬殊,常可将其归纳成三种基本类型。即N+P2O5+K2O<20%为低浓度;20%~40%为中浓度,>40%为高浓度。日本等有些国家常不划分中浓度一档,而以30%为界,划分高浓度、低浓度两档。一般中、低浓度复肥适于就近使用,高浓度复肥适于远距离运输。
❷复混肥的养分比例。通常只以主要养分氮、磷、钾用于标称二元或三元类型复混肥的含量和比例。磷、钾一律用氧化物(P2O5,K2O)表示,其方式一是以实际含量(%),如15—15—15;二是以N含量为1,以P2O5与K2O含量与其相比较以表示其养分比例,如:1:1:1型和1:0.5:0.5型。有时也把添加的MgO标入,作为第四个元素,但加入的微量元素一般均不在型号中标明,可在文字中说明或代替MgO作为第四个营养元素,加注说明。如12—9—16—1(Zn)。
❸养分形态。最主要的是磷素的溶性(枸溶和水溶比例),水溶率高的复肥,供磷强度高,氮素分为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尿素态氮,须有文字说明。如果硝态氮含量高,用于水田就不适宜,但用于烟草和蔬菜等旱作作物常效果较好。其他如配入的镁、铁或微肥的形态也要注明。
❹副成分的含量和形态。配成和混成的三元复混肥中一般都带有副成分。如钙、铁、硫、氯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标明随钾素配入的副成分是硫酸根(SO2-4),还是氯根(Cl-)。因对大部分经济作物,有忌用多量氯(Cl-)和需要配施一定硫的要求。
❺添加成分。复肥中常添加少量镁、微肥甚至硝化抑制剂、激素、除草剂等物质。对某特殊作用和忌适范围,须在肥料包装袋或说明书上注明。此外,有些复肥还有着色剂,如用于花卉的着成绿色、红色等。
❻剂型。有粒状、球状、粉状和液状等,最常用的为粉状和粒状。粒状复肥的粒度有一定要求,一般在1~4毫米,对粒度>3~4毫米的复肥须十分注意施肥的位置,不然会影响其早期肥效的发挥。粉状复肥则要求一定的细度及混合的均匀度。
中国化工部于1987年制定的复混肥料ZBG21002—87标准见表4。


表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复混肥料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
三元肥料二元肥料
总养分含量(%)
N+P2O5+K2O
≥40.0≥30.0≥25.0≥20.0
水溶性磷占有
效P2O5百分
率(%)
≥50.0≥50.0≥40.0≥40.0
游离水(%)≤1.5≤2.0≤5.0≤5.0
颗粒平均抗压
强度(N)
≥12≥10≥8≤8
粒度(1~4mm
颗粒百分率)
(%)
≥90≥90≥80≥80
注:❶除复混肥料总养分含量应符合上表要求外,组成该复混肥料的单一养分含量最低不得低于4%。

❷以钙镁磷肥为基础的肥料,配入氮、钾肥制成的复混肥料,可不控制水溶性磷百分率指标,但必须在包装袋上注明枸溶磷含量。以氯化铵为基础肥料制成的复混肥料,应在包装袋上注明氯离子含量
肥效评价
复混肥是在单一肥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其肥效与单一化肥的肥效趋势一致。1976~198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化肥试验网591个试验结果统计,对各种供试作物,复肥与等养分单一肥料的肥效基本相同;1984~1986年在高浓度复(混)肥试验中252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冬小麦等9种作物,三元复肥较等养分单一肥料增产6%;对夏玉米等6种作物上增、减产<5%。二元复肥的比较结果,有6种作物增产≥5%,另6种作物平产。
在复混肥料中粒状复肥的最大优点是便于贮运,便于机械施肥,追肥时能较集中的施到某一深度,但生产粒状复肥对基础肥源的形态和成分要求高,造粒和干燥耗费能源,因此生产成本高。粉状复肥的主要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工艺简便,易做到分散均匀地施入土层。复肥由多种养分综合,养分总浓度高,施用复肥可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施肥用工和改善作物产品的品质等多方面作用。
施用技术
主要包括施肥量、施肥时期与施肥深度。❶复混肥的施肥量以氮量作为计量依据。复混肥含有多种养分,大都属氮、磷、钾三元型。除用于豆科作物的专用肥以磷、钾肥为主外,都以氮为主要养分,养分比例中均以氮为1,配以相应的磷、钾养分。对一个地区的某种作物,实际计算施肥量时,可从当地习惯施用的单一氮肥用量换算。施用量按复混肥中氮量计算,还可方便于比较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的施肥水平。由于复混肥料含有相当数量的磷钾及副成分,施肥量较单一氮肥大,一般大田作物施用750千克/公顷,经济作物常施用150千克/公顷;
❷施肥时期。为使复混肥料中的磷、钾(尤其是磷)充分发挥作用,须早期作基肥施用。一年生作物可结合耕耙机械施用,多年生作物(如果树)则较多集中在冬春施用。若需要将复混肥作追肥时,须在早期施用,或与单一氮肥一起施用;
❸施肥深度对肥效的影响很大,应将肥料施于作物吸收根系分布的土层和使耕作层下部土壤的养分能得到较多补充,以促进平衡供肥。随着作物的生长,根系将不断向下部土壤伸展。除少数生长期短的作物外,多数作物中晚期的吸收根系可分布至30~50厘米的土层。作物早期以上部耕层养分为主,中晚期从下层吸收较多。因此,对集中作基肥施用的复混肥分层施肥处理,较一层施用肥效可提高4%~10%(见表5)。


表5 不同施肥深度对复合肥料肥效的影响(甘蓝)

施肥深度产量(kg/hm2)相对产量
(%)
江桥洋泾平均
浅施(3~10cm耕层)
深施(13~17cm耕层)
58050
59850
43575
45825
50850
52875
100
104
分层(60%,13~17cm)
(40%,3~10cm)
608255070055800110

复混肥料

简称复肥。所含氮、磷、钾养分中至少有2种标明量的肥料。它们的规格按纯氮(N)、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钾(K2O)的含量百分数进行标记。如16-16-16表示该肥料中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为16%。也可以同时含1种或1种以上的中量营养元素肥料(钙、镁、硫)或(和)微量营养元素(钼、铜、锌、锰、铁、硼、氯等),如12-12-12-5(S)表示该肥料含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为12%,硫5%。复混肥料,按其加工工艺,可分为3大类:❶复合肥料,在生产过程中化合而成的肥料,如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等。
❷配成的复合肥料,在制造复合肥料过程中配入不同养分的单一肥料而生成的复肥,产品为三元型,如尿磷钾型、硝磷钾型三元复肥。
❸单纯混合而成的复肥,粉粒状或粒状2种或2种以上不同养分的单一肥料混合而成的,或者某种不同养分的单一肥料与复合肥料混合而成的肥料,产品一般为二元型和三元型,现在大多为按特定的土壤和作物要求而配方的专用肥。2000年中国生产二元复合肥共759.46万t,三元复合肥384.14万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