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声类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声类表》

音韵学著作, 清戴震著。 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10卷,用《广韵》材料反映上古音系9类25部。每类包括阴阳入相配的三个韵部,揭示了3部的对转关系,成为后来阴阳对转理论的基础。戴氏偏重于审音,但阴阳韵部的确定不无问题,如以歌戈麻为阳声与鱼虞相配,则显然不当。

声类表

声类表

古音学著作。九卷。清戴震(生平见《声韵考》条)著。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系作者运用等韵学原理以图表展示其古音九类二十五部结论的著作,是戴氏的绝笔和晚年定论。其书以古音一类厘为一卷。卷首列段玉裁《声类表序》和作者《答段若膺论韵》二文,所论种种,可视作“声类表”的理论诠释。
其表借《广韵》韵目表示上古的韵类体系。所分九类二十五部戴氏自立韵目的对应归纳如下:
(一)歌鱼铎类——一阿二乌三垩;
(二)蒸之职类——四膺五噫六亿;
(三)东尤屋类——七翁八讴九屋;
(四)阳萧药类——十央十一天十二约;
(五)唐支陌类——十三婴十四娃十五厄;
(六)真脂质类——十六殷十七衣十八乙;
(七)元祭月类——十九安二十霭二十一遇;
(八)侵缉类——二十二音二十三邑;
(九)覃合类——二十四醃二十五𩐱。
戴氏所定“阿乌垩”等韵目字,皆零声母“影”母字(见《答段若膺论韵》),这是戴氏的独创,足见其于音理的精通。
其表按“以入声为枢纽”的理论,每类皆以阴阳人相配,并依阳、阴、入为次。以开口、合口、内转、外转、重声、轻声交互配合成“开口外转重声”、“开口外转轻声”、“合口外转重声”、“合口外转轻声”、“开口内转重声”、“开口内转轻声”、“合口内转重声”、“合口内转轻声”八等(“转”和“声”为反切上字的韵等。)每等以四声为序横列,每一声调下均分清浊两类。
声纽根据发音部位分成五大类竖列,每一发音部位又依发音方法分成四小类。全表条分缕析,细致精微,整饬有序,足见作者等韵学的深厚功力。其弟子段玉裁评价说:“江氏与师(戴震)皆考古审音均诣其极,而师集诸家之大成,精研烂熟,故能五日而成此编。”(《声类表·段玉裁序》)成书之速,可谓学术史上的奇迹。
不足之处在于,他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学来推测周秦古音,有“以今律古”之病。而其分韵也未能纯依客观,有主观演绎的偏差,如说:“仆谓审音本一类,而古人之文偶有相涉,有不相涉,不得舍其相涉者,而以不相涉者为断。”(《答段若膺论韵》)又此表以阴阳入相配为一类是其理论精华,然而第八、第九类却无阴声,用“以其为闭口音,而配之者更微不成声”(同上)来解释,实有悖于音理,且与事实不符。第一类将“歌戈麻”列于阳声韵之位,以为声近阳声,更嫌牵强。声纽二十二类中,将“疑”母置于齿音间,也不合理。但瑕不掩瑜,他的古韵分部对清朝以来古音体系的构建贡献重大,为此,戴氏被王国维列为清朝最重要的古音学家之一。
有《微波榭丛书》本,渭南严氏《音韵学丛书》据以收入;《安徽丛书》本和潮阳县署刊本。

☚ 声韵考   六书音均表 ☛

声类表

九卷。清戴震撰。戴氏把古韵分为九类二十部,而为之表。“每类中各详其开口合口、内转外转、重声轻声,呼等之绵琐,今音古音之转移,纲领既张,纤悉毕举,彼此相配,四声一贯,所以补前人所未为而厘之就绪者也。按东原师江慎修之论亭林也,曰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少,而慎修与东原则考古审音均诣其极。东原极精心神解,更集诸家之成”(《郑堂读书记》卷十四)。戴氏所分九类二十部是: (一) ❶阿(歌戈麻)、
❷乌 (鱼虞模)、
❸垩 (铎); (二)
❹膺(蒸登)、
❺噫 (之咍)、
❻亿 (职德); (三)
❼翁 (东冬钟江)、
❽讴 (龙侯幽)、
❾屋 (屋沃烛觉);(四)
❿央 (阳唐)、(11)夭 (萧宵肴豪)、(12)约 (药); (五)(13)婴(庚耕清青)、(14)娃(支佳)、(15)(陌麦昔锡);(六)(16)殷 (真谆臻文欣魂痕)、(17)衣 (脂微齐皆灰)、(18)乙 (质术栉物迄没); (七)(19)安 (元寒桓删山先仙)、(20)霭(祭泰夫废)、(21)遏 (月曷未黠鎋屑; (八)(22)音 (侵盐添)、(23)邑 (缉); (九)(24)醃(覃谈咸衔严凡)、(25)𩐱(合盍叶帖业洽狎乏)。戴氏确定的韵目都是影母字。所分各类是按发音特点划分的: 第一到第五类的阳声韵是收 〔〕 的 (第一类“阿”不合), 第六第七两类是收 〔-n〕的,第八第九两类是收 〔-m〕 的。每类中的各韵基本是阳阴入相配的。阴、阳名目戴氏还没有提出,直到孔广森才正式以阴、阳称呼这两类韵。戴氏称阴声韵为旧无入之韵,称阳声韵为旧有入之韵。戴氏又用音理来说明声韵通转之法,谓正转之法有三,一为转而不出其类者,一为相配互转,一为联贯递转,谓当“以正转知其相配及次序,而不以旁转惑之。以正转之同入相配,定其分合,而不徒恃古人用韵为证”。戴氏分韵的特点是入声韵独立。顾氏段氏皆采用阴阳两分,他们依照先秦韵文做客观归纳,认为职觉药屋铎锡六部(中古收-k的入声韵)与相应的阴声韵相押相谐,所以归入阴声。江永把入声另分八部,主张数韵共一入,这是阴阳入三分的先河。戴震第一次把入声完全独立出来,他的每一大类都包括阳声、阴声、入声。戴氏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他于考古之外,复重视审音,根据语音的系统性进行判断。在阴阳入的搭配上,戴氏把“歌”部看成阳声、把“祭”“泰”“夬”“废”四韵看成阴声是不对的。“祭”“泰”“夬”“废”在《广韵》中是去声韵,但在先秦文献中,这四韵字与入声月曷末等韵字关系密切,所以应如王念孙那样,把这四韵与月曷末等合为一部;如采用三分法,就应如黄侃那样,归入入声韵。戴氏分韵似密而实疏,他曾说:“若入声附而不列,则十六部。”段氏第三、第四两部他仍从江氏合为讴部;段氏第十二、第十三两部他亦从江氏合为殷部。江氏幽宵分部的意见他也没有接受。段氏的第十五部,戴氏分为衣、霭两部,使祭泰夬废独立,这是戴氏的贡献。《声类表》有乾隆丁卯 (1747年)、己亥 (1779年) 刊本,民国十二年 (1923年) 渭南严氏刊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