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壮族地区的道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壮族地区的道教

壮族地区的道教

道教本是汉族宗教,其基本信仰和教义是“道”,认为“道”是“虚无之际,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此教义与壮族的祖先崇拜、多神崇拜的信仰十分相近,为壮族所容易接受。故壮族也普遍信仰道教。正如《隋书·风俗》所说:“好祀鬼神,尤多忌讳,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崇重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焉。”道教传入广西的历史较早,从广西桂林、融安等地出土的南朝时期的买地券券文看,丧葬时间、地点、墓主姓名都是真实的,而且已形成固定的格式,文中有道教的术语,说明当时广西壮族地区已有道教传入。至今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的是壮族化了的太一道和正一道,教规教义及法事仪式无多大差别。其神职人员壮语称道公。一般一个道公班子(俗称一坛)8至12人不等,没有固定的寺院,仅有相对稳定的组织。每个道公班子有一个首领,俗称“掌鬼头道师”,其他道徒则称道公。道公均由青壮年男子受戒后的青壮年男子充当。其受戒仪式,主要是拜师、饮符水、熟悉戒律,再经过一段时间背诵经文、习练仪式,就可参加法事活动。从道公升为道师的受戒仪式较复杂,要到深山老林去独住40天,这期间不能与女人同房,不能杀生,不能吃肉,也不能吃动物油,不能抬头看天,不能洗澡等。经过这40天的“修炼”之后,再由老领班给他传授秘法,便成为掌鬼头道师。但开初还不能独立领班,需老领班带两三年,才能出师。道公都是半职业性的农民,可立家室,受戒之后就不再修练,也不立丹,只是忌吃狗肉和牛肉,平时劳作与常人一般,有人来请时,才带着经书、法衣和乐鼓道具去做法事。道公的法事叫开道场。其内容,主要是为死者诵经忏悔、超度亡灵,其次是安龙祭社、丰收酬神、祈花求子、驱鬼除病等。道公在举行法事活动时,都是集体行动,但参与的人数多少,均由领班与法事主家根据经济条件、道场规模大小商量决定。每次道场的时间至少一天,多则三、五天,诵经鼓乐,通宵达旦。作道公人的愿望在于修来世,平生言行有特定的规矩,藉以修阴功,有人请去做法事,从不推脱,对主家的伙食和报酬也不计较,均由主家量力酬报,不讨价还价。道公有一定的修养和文化水平,在乡村中算是受教化的人,颇受村民尊敬。每当一个道公逝世,被视为本地不幸的大事,一般要做三天以上的大醮。收殓时家人替他洗身,穿上道袍,然会安置在高椅上端坐,远亲近邻都来追悼,道公们在他面前画符诵经,道场规模宏大。道公的经书主要有《太平经》、《灵宝经》、《三皇经》、《阴符经》、《太上感应经》等,皆为民间手抄本,与正宗的道经相比,内容相差颇大,中间常杂插不少用古壮字写成的壮族民间歌谣,如孝悌歌、恩义歌、道德歌等,还杂有佛教内容。因此道公在礼忏诵经时,常常是汉壮语杂用,诵唱声音杂呈,唱到壮歌时,众人听得津津有味。道公在开道场时,都要悬挂其神祗画像,并且首先要隆重地祭祀一番,然后才进行其他仪式。道公的神,除了正宗的道教神祗和佛教神祗,诸如太上老君,三清神、玉皇大帝、如来佛、莲台观音等之外,还有壮族的土著神,如布洛陀、布伯、莫一大王、社王、土地公等,以及民间崇拜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关公、汉武帝、秦始皇、孔子等。

☚ 桂林傩   道公 ☛
000027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