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墟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墟市旧时南方农村定期市庥的俗称。也称“虚”、“墟”、“圩”。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十七 《童区寄传》:“之虚所卖之。”宋钱易《南部新书》:“端州以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宋陆游《剑南诗稿》一《溪行》:“逢人问墟市,计时买薪蔬。” 《文献通考·征榷六》: “按坊场,即墟市也。商税、酒税皆出也。”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二:“粤谓野市曰虚。”今两广、福建等地乡村集市还多沿袭旧称。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集市貿易部 > 泛稱 > 墟 > 墟市 墟市 xūshì 即墟。 墟市乡村集市。陆游《溪行》:“逢人问~,计日买薪蔬。” 集市 集市街 虚所 会市 玄市 店头 集场 另见:街市 赶集 商人 ☚ 市场 商店 ☛ 墟市 037 墟市亦称“墟”或“虚”。中国南方农村定期市集。一般没有固定的铺店,但有固定的场所。日期有三日为一市或五日、七日、十日为一市等不定。据宋钱易《南部新书》记载:“端州以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吴处厚《青箱杂记》中说:“岭南谓村市为墟。……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至今两广、福建、湖南还把农村集市称墟或虚。 ☚ 草市 亥市 ☛ 墟市 墟市宋代岭南地区乡村集市。隔日为市,地点固定,乡间农民、小工、小商等各以其自产的农副产品、农具及日常用品进行交易,称趁墟。交易之后,一般四散归去,集市上没有居民。后经发展,逐渐有行商坐贾等定居,日益繁盛,上升为镇、县。宋朝政府对此一类集市一般不加干预,有时还予以提倡,曾一度免征岭南墟市的商税。 ☚ 草市 庙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