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增加货币强迫储蓄促进经济增长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增加货币强迫储蓄促进经济增长论

增加货币强迫储蓄促进经济增长论

关于物价上涨或供给短缺而使人们强迫节约或储蓄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强迫储蓄有两种形式,
❶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导致人们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消费量的减少而被迫增加的节约或储蓄;
❷由于供给短缺造成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能完全实现而增加的节约或储蓄。后一种形式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价格的管制,名义收入超分配必然导致由供给总量短缺所产生的强迫储蓄;在购买预期不确定和各种商品间的替代弹性很小的情况下,供给的结构性短缺也会导致强迫储蓄。西方经济学家较详尽地阐述前一种形式的强迫储蓄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英国经济学家H·桑顿(1760~1815年)认为,增加银行券的发行,可以增加资本形成、刺激生产、减少失业、减少消费、强制节约、促进财富和经济增长。桑顿说:“银行券的增发虽不能立即增加国内总产量,但增发的银行券却能为生产者提供购买力,使其获得较多的既存商品,以从事于新的生产。”(刘絜敖《国外货币金融学说》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第106页)。他认为,当就业增加,生产扩大时,由于工资缺乏弹性而很难随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增加,这就更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商品的增加,资本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工资没有随物价上涨而增加,劳动者被迫减少消费,其他固定收入者也会由于物价上涨而减少消费,强制节约,这也促使了资本的形成,经济的增长。
哈耶克指出,如果商业银行为生产者提供均衡货币数量以外的信用,币流比例(流向中间产品的货币与流向消费品的货币之比)的变动会引起中间产品的需求增加,而消费品的需求不变。增加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必然导致中间产品的价格上升,产量增长。与此同时,用于生产中间产品的原始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的增长,必然减少消费品产量,并使其价格上升。消费者虽然支付过去相同的货币量,却只能购买较少的消费品,这就形成了“强迫储蓄”。银行信用的扩张,消费品需求与中间产品需求的比例变动,从而带来生产结构变化所造成的经济增长,正是建立在这种“强迫储蓄”基础上。但是,为了维持原来的消费水平,一旦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将扩大对消费品的需求,这又会推动消费品价格更快地上涨,这种消费品价格的相对上涨,会使现有的生产要素从中间产品的生产转到消费品生产。结果,必然导致中间产品需求减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哈耶克认为,要使经济持续增长而不致于爆发危机,银行必须不断地供给货币,以增加生产者对中间产品的需求,使之与消费品需求的比例保持不变。但是,哈耶克指出,银行为了资金的安全性,不可能无限地创造信用。这样一来,生产阶段就不可能不减少,迂回生产周期不能不缩短,危机就很可能发生。所以,哈耶克并不主张通过增加银行信用,促使物价上升所造成的强迫储蓄来实现经济增长,而是更加强调不通过增加货币数量的自愿储蓄来促进经济增长,以保持货币对经济的中性。
在凯恩斯看来,由于在非充分就业状态下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增加货币供给量不会导致物价上涨。因此,他给强迫储蓄另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如果实际储蓄量,大于长期均衡中充分就业状态下之储蓄量,则谓之有强迫储蓄。”(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72页)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远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所以,凯恩斯相信强迫储蓄过度非常少见,而强迫储蓄不足则为常态。因此,凯恩斯着重研究了如何增加强迫储蓄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与桑顿和哈耶克一样,凯恩斯同样认为增加强迫储蓄的前提条件是增加货币供给量。凯恩斯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状态下,增加货币供给量不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而只会促使利率降低或消费增加。利率的降低必然导致人们自愿储蓄减少(强迫储蓄增加);消费的增加,则提高了边际消费倾向。根据乘数理论,投资乘数K=1/1-△c/△y,△C/y是边际消费倾向,1-△C/△y则为边际自愿储蓄倾向。因此,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和自愿储蓄的减少都将导致边际自愿储蓄倾向的降低(强迫储蓄的增加),从而扩大乘数K,造成产量的成倍增长。所以,凯恩斯所主张的强迫储蓄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增加货币降低利率,或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边际储蓄倾向)而非物价上升来实现。

☚ 增加货币提高消费、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论   道琼斯股价说 ☛
000023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