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填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填词 填词词类术语。指依照已有曲调填写新词。参见“倚声”条。 ☚ 倚声 犯调 ☛ 填词 填词即“制曲”,见该条。 ☚ 作曲 格律 ☛ 填词 填词从创作角度看,古代的歌和乐的关系可分为两种:一是“选词以配乐”,二是“由乐以定词”。在汉魏六朝时代,前者被称为“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后者被称为“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在唐代,前者被称为“度曲”或“采取其词,度为歌曲”;后者被称为“倚声”或“因声以度词。”在宋代,前者被称为“填腔”,后者被称为“填词”,也称作“填曲”。 ☚ 填腔 减字偷声 ☛ 填词 填词即作词。因作词须依照词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用韵等规格要求,按式填写,故谓之填词。宋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三十二云:(柳永)“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详见“音乐”分部“填词”条) ☚ 寄声 调寄 ☛ 填词tián cí作词时按照词谱规定的格律选字和用韵:咱们这几社总没有~,你明日何不起社~,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七十·1709) 填词 填词按照词谱写词。沈义父《乐府指迷》:“暇日相与唱酬,率多填词。”按曲谱写曲也叫“填词”。李渔《笠翁偶集·词曲部·结构第一》:“前人呼制曲为填词。”也有把唐、五代人作词称为“填词”的。如徐渭《南词叙录》:“晚唐、五代填词最高,宋人不及。”唐五代时并无词谱,当时的人作词或是自创新调,或是照前人作品撰写。 ☚ 摊破 倚声 ☛ 创作 创作编(编写;~书;~戏;~剧本) 作 撰造 营构 篇制 另见:艺术 创造 著作 ☚ 起稿 写的内容 ☛ 填词六卷。清毛奇龄 (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早年曾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失败后改名换姓,逃匿江湖间。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充 《明史》纂修官。不久称疾归里,著述以终。著有《西河合集》。他是清初著名学者,同时也擅长文学。能诗会文,兼工词曲;理论创作,俱有建树,不过成就都不是很高。其文纵横恣肆,穷极精微,以论辩见长,但时亦不免于乖舛诞妄,鄙俚不经之病。其诗则初承云间派遗绪,与西泠派诗人共相倡和,为陈子龙所称赏。后来又进一步从唐诗上溯至六朝,大抵辞采纷披,思路绵邈,颇能出人意表之外。在清初普遍从唐诗趋向宋诗的诗风大转移之际,确实能够不为时尚所动。他亦能词,其小令学“花间”,兼有南朝乐府风味。他还能作曲,著有杂剧两种:《不卖嫁》、《不放偷》。当时他同毛先舒、毛际可二人齐名,有所谓“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之称。还著有《仲氏易》。本书是他的词集。毛奇龄论词,最薄辛、蒋。观其所撰,令曲学“花间”,慢词宗北宋。然“花间”精妙,而奇龄所作,往往流为纤巧。如《相见欢》云: “愁思远,抛金翦,唾残绒,羞杀鸳鸯衔去一丝红。”〔菩萨蛮〕《午睡图》云:“柳帷褰未闭,隔水窥人至。待起整钗钢,郎今未可前。”几于流荡忘返。北宋高浑,而奇龄所作,往往流为浅薄。如〔满庭芳〕云:“初过清明,才逾上巳。”成俗滥之调,可谓眼高手低。有 《西河集本》。 填词tian cicompose a poem to a given tune of ci 填词tian cicompse a poem to a given tune of c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