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堂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堂子tang2zi3(名)❶堂。如店堂、厅堂、影剧场的堂厢(与“楼座”相对):我总觉得魏大爷、林木匠和那个不知名的金龙山人就坐在~的人丛之中。(龙82·3·63) 堂子t‘aŋ21tsɿ53tang21zi53❶神堂。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 “你若休了媳妇,我不嫁你,我着堂子里马踏杀,灯草打折臁儿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店前一个小小堂子,供着五显灵官。”清天嘏《满清外史》第三章《满族之崇奉堂子》: “崇奉堂子,为爱新觉罗氏特有之习惯。” ![]() ![]() ![]() ![]() ![]() ![]() ![]() ![]() ![]() ![]()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商店旅舍部 > 妓院 > 堂子 堂子 tángzǐ 舊時蘇、滬一帶對妓院的俗稱。《官場現形記》第八回:“你又來了!咱們請的西席老夫子,才叫先生,怎麼堂子裏好稱先生。”《文明小史》第四十七回:“這白趨賢的小姨子,怎麼會落在堂子裏呢? 只因他這小姨子原是姊妹二人,姊姊叫張寳寳,妹妹叫張媛媛,一齊住在東薈芳當窰姐的。”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祠祭部 > 浴室 > 堂子 堂子 tángzi 澡堂。宋元俗語,沿用至今。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弄的來身儿上精赤條條的,我去那堂子里把個澡洗。”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處所 > 堂子2 堂子2 tángzi 謂清代皇帝祭神的處所。清·魏源《聖武紀》卷十二:“皇帝拜天則於堂子,出征拜天亦如之……則堂子自是滿州舊俗,祭天、祭神、祭佛之公所。”清·昭槤《嘯亭雜録·堂子》:“國家起自遼瀋,有設于祭天之禮。又總祀社稷諸神祇於静室,名曰堂子,實於古明堂會祀群神之制相符,猶沿古禮也。既定鼎中原,建堂子於長安左門外,建祭神殿於正中,即彙祀諸神祇者。” 堂子 堂子旧时苏沪一带妓院的俗称。《文明小史》第四七回:“这白趋贤的小姨子,怎么会落在堂子里呢?只因他这小姨子原是姊妹二人,姊姊叫张宝宝,妹妹叫张媛媛,一齐住在东荟芳当窑姐的。” ☚ 迷香洞 翠红乡 ☛ 妓院【同义】总目录 市门北里堂子翠红乡行户妓院平康里个中人家乐户皮解库迷香洞 妓院 妓院窑(窑子) 班(班子) 妓家 妓馆 行院(烟花行院) 曲院 娼家娼楼 娼尞 娼馆 妓家 娼肆 偿肆 倡楼 倡馆 倡肆 构肆 勾栏 构栏 青楼 迷楼 玉楼 红楼 秦楼(秦楼楚馆;秦楼谢馆;谢馆秦楼;楚馆秦楼) 歌楼 粉房 莺房 油粉 楚馆(青楼楚馆)女闾 妇闾 春院(丽春院) 翠馆花丛(醉卧~) 堂子 北里 行户门户(门户人家) 乐户 花馆 水局 月局 花市(烟花市) 花台 花院 花门(花门柳户;柳户花门)花柳(花柳巷;花柳户;花柳场;花柳营;花柳丛;花柳人家) 花营 花衢 花馆 柳巷(烟花柳巷)柳陌 艳窟 曲中 曲部 曲巷 坊子 坊陌 狭邪 狭巷 狭斜 火院 火坑 女市 凤巢 市门 燕垒 烟月牌 烟花阵 烟花寨 烟花场 风水馆 风月馆 风月场风月所 风月座 杨柳楼 莺花市莺花阵 莺花寨 花粉楼 丽春园平康里 皮解库 枇杷门巷 风月门庭 百媚门桯 个中人家 姊妹人家 烟月作坊 莺巢燕垒 ☚ 妓院 妓院集中的地方 ☛ 堂子清朝总祀社稷、诸神祇的静室。清初在兴京(辽宁新宾县西)、东京(辽宁辽阳老城)建立堂子以祭天。努尔哈赤天命十年(1625),自东京迁都沈阳后,在大东边门内又建造堂子。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后, 建堂子于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建神殿五间于正中,上覆黄琉璃瓦,汇祀诸神祇。南向前为拜天圆殿。殿南正中设大内致祭立杆石座。稍后两翼分设各六行。行各六重。第一重为诸皇子致祭立杆石座,诸王、贝勒、公等各依次序列,均向北。东南建上神殿三间,即尚锡神亭。每年初一,皇帝率宗室、王、公、满族一品文武官员到堂子, 行拜天礼。命将出师或凯旋之日, 皇上亦率领大将军及随征将士到堂子行礼。顺治二年(1645), 设七品官二人、八品官二人(后增至六人)守卫, 由礼部选补。乾隆元年(1736),增设洒扫人役12人,由内务部选送。 堂子清朝总祀社稷诸神祇的静室。早在兴京赫图阿拉 (辽宁新宾)、辽阳东京城 (辽宁辽阳市新城) 即曾建堂子以祀神。天命十年(1625)迁沈阳后建堂子于沈阳城大东边门内。定鼎北京后建堂子于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正中为神殿5间,上铺黄琉璃,南向前为拜天圆殿,殿前立大内祭杆石座,稍后两翼分设6行,行各6重。第一重为诸皇子致祭立杆石座,次为诸王贝勒等各依次序列。东南为上神殿3间,称尚锡神亭。每逢元旦,皇帝亲率满族皇室及文武大员到堂子行拜天礼。命将出师、凯旋等军国大事亦到堂子行礼告祝。 堂子tang zi❶site for the imperial family of the Qing Dynasty to worship God 堂子满族祭神祭天所设的祀堂。初自皇室至官民各户皆设此堂行祭。崇德元年(1636),禁民间再设,后遂专限于皇室及宫廷用之。满族入关前,努尔哈赤曾先后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辽阳东京城(今辽宁辽阳新城)建此祀堂。天命十年(1625)迁都沈阳后,复于沈阳城大东边门内建之。顺治元年(1644),世祖入关定都北京后,专在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建神殿5间为祀堂;次年移建于南河沿,后为八国联军所毁。其规制:正中为神殿5间,上覆黄琉璃瓦;前设亭式殿;东南设上神殿3间(尚锡神亭);南设拜天圆殿,为最重要的祭场。圆殿南正中设皇帝致祭安立神杆的大石座一,东西两翼按皇子、王、贝勒、贝子、公次序各设六列小石座,均北向。祭祀分两大类:一类是国家大典祭,凡皇帝出征、命将出师或凯旋等均在此行告祝礼;另一类是皇帝个人或皇室的常祭,包括夏历正月初一卯刻皇帝率宗室王公、满族一品文武官员至堂子行拜大礼及四月初八浴佛祭、春秋两季立杆大祭等。其中以祭天为主,祭天以神杆为中心,其仪式基本上沿袭旧俗,但也杂有道教和佛教影响。祀堂陈设的供器、祭神器有常,供献则因祭而异。平日设官守卫,置杂役洒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