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基辛格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基辛格1923~美国前国务卿,前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 基辛格 基辛格亨利·基辛格 (1923— ),原名海因茨·基辛格,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纽伦堡附近菲尔特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其父为一个中学教员,母亲则在家精心照料着两个儿子。不久他们家就被笼罩在纳粹阴影之下,全家不得不离开德国,先到了伦敦,后又到了美国,并将儿子的名字改为享利·基辛格。二战爆发后,基辛格正式加入美国籍,成为美国公民,并参加了美国陆军。退伍时他已获得了一枚铜质勋章和两个奖状。1947年秋,他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四年后以相当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文学学硕士学位。此后他继续在哈佛深造,1952年获文学士学位,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在哈佛任教,到1959年已被升为副教授,3年后又升任教授。与此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他50年代写的 《核武器与外交政策》 一书便受到政界和外交界注意,被指定为内部读物。 ☚ 加利 李光耀 ☛ 基辛格Kissinger,Henry Alfred (1923— ) 基辛格1923—Henry Alfred Kissinger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美国国务卿(1973—1977)。1923年生于德国费尔特市一犹太人家庭。1938年迁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在军队服役。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政治系。1954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国际研究班执行主任(1951—1971)、哈佛国防研究计划主任(1958—1971)、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1957—1960)、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1962—1971)、核武器与对外政策研究小组主任(1955—1956)、洛克菲勒基金会特别研究项目主任(1956—1958)、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1961—1963)、武器控制和裁军机构顾问(1961—1968)、国务院顾问(1965—1968)、尼克松总统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特别助理(1969—1973),国务卿。在美国从保持核“优势”到核“满足”的目标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推行“均势外交”;对苏持绥靖态度。通过“穿梭外交”在中东国家间调停。1971年秘密到中国访问,打开中美接触大门。1973年谈判签订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为此获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1987年在纽约成立美中友好协会,任主席。著有《核武器与对外政策》、《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麻烦的伙伴:大西洋联盟的重新估价》、回忆录《白宫岁月》、《动乱年代》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