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进食习惯peiyang lianghao jinshixiguan
进食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这不仅可使儿童的身体得到正常生长的各种营养素,还可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婴儿自出生起就有强烈的觅食和吸吮反射,随着婴儿渐渐长大,这种初级进食活动就由无意识的行为转向有意识的心理状态,逐渐形成对食物的不同概念和形成不同的食欲反应。这一转变过程中,照看儿童的人有意、无意的影响或导向(诸如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对儿童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要注意以下事项:
❶定时进食:从开始添加辅食起就要有规律、有时间性。断奶后更应定时进食,不应该用饼干、糖果、鱼干等来哄孩子,以致零食不断。因为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寂寞无聊是使他们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哭闹的主要原因,孩子的天地远非零食所能填充。
❷固定场所进食:稍大儿童应养成饭前洗手和在餐桌进食。拿着吃食边吃边玩,既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安全。进餐的环境应清洁、整齐,桌椅高低适合儿童身材,食具便于使用,等候食物上桌的时间不宜过长。可让儿童帮助摆碗筷、擦桌子,孩子喜欢帮大人做事,也由此增加了进食的兴趣。
❸合理配膳: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乎营养的主副食,进行合理搭配,制备成可口的饭菜,保证每天都有平衡的膳食。不要平时吃素,节假日“打牙祭”大吃一顿,或早、中饭过于简单,晚饭过于丰盛。
❹少些干预,多些生理的调节:本来,孩子活泼好动,饿了就会吃得香,这是极其自然的事。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进食量过于敏感,总担心孩子的营养不够,希望他们能多吃,而进行过多的干涉,如威胁、硬塞、答应条件等。孩子从家长的态度中会找出经验:在餐桌上可以得到平时得不到的东西,结果,饭量没长,脾气越来越大,家长的每一次“许诺”都使“不吃”得到一次强化。另外,餐桌上的气氛紧张、别扭,不仅影响食欲和食物的消化,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孩子会逐渐形成任性、执拗、自私、胆怯等不良的性格。儿童是按照自己生理需要进食的,少些人为的干预,多些生理的调节(如生活规律,睡眠充足,经常有户外活动,玩得痛快),孩子会好好吃饭的。
❺家长要用好的饮食习惯去感染孩子: 直接照看儿童的人自己在进食时应该不挑食、不偏食,不要表现出对食物的倾向性。因为儿童本无对食物的好、恶,而是受周围人的影响,才认为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应该让儿童尝到各种各样的食物,从“杂食”中获取平衡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