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无信不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民无信不立 出自《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民无信不立”是孔子对子贡问政的回答。孔子认为,充足的粮食和军备、对政府的信心,是治理政事的关键。 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去掉其中某项,就先去掉军备;再不得已,则再去掉粮食。唯有“信”——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可去掉。因为去掉粮食只不过是死亡而已;而死,是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的。 如果民众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国家就站立不起来了。“民无信不立”表现了孔子将取信于民作为立国之本的政治思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