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闈闕部 > 城門 > 城門 城門 chéngmén 城牆之門。《墨子·備城門》:“厚塗之以備火,城門上所鑿以救門火者。”《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人皆捐物入城。城門噎,不得關。敵乃自斫殺已。”《南史·梁臨川王宏傳》:“恐奸人乘間爲變,城門不可夜開。”宋·陸游《鵲橋仙》詞其二:“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城门 城门城关 台门 樵门 邦门 城閈 古城门名:渠门 城门与里门:门闾 宫禁的城门:铁关 首都的城门:国门 京都的城门:帝闉 皇城之门:帝阙 皇都最外的门:郭门 皋门 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重门:闉闍 陆地上的城门:陆门 建有了望楼的城门:谯门 谯阁 大城外小城的门:雍门 (城墙中供出入的门:城门) ☚ 各种门 宫门 ☛ 城门 城门古时在城郭四面所开之门。一般是较大的城每面各开三门,较小的城每面各开二门或一门,各连以城内外干道。南方城郭除开陆门外,还于每面各设水门,以连通城内外水道。城门上建有城楼。《幽明录》 云:“邺城凤阳门,五层楼,去地二十丈,长四十丈,广二十丈,安金凤皇二头于其上。” ☚ 月城 闉阇 ☛ 城门city gate 城门城垣之门,在楚国城址中屡有发现。1975年发掘的纪南城西垣城门,时代为战国早中期。城门由3个门道构成,门道之间用2座夯土垛子隔开,垛子宽3.6米,长10.10米。中间门道基址宽7.8米,南门道宽3.8—3.9米,北门道宽3.84—4米,城门总面阔约为22.8米。门道与城垣基本垂直。中间门道内发现当时的路土,并有1.8米宽的两条车辙印痕。城门内南、北两旁各有门房基址一座。城门遗址内出土有筒板瓦,说明城门上应建有城楼。纪南城西垣陆城门一门三道的建筑形制出现时代较早,特别是中门道内发现1.8米宽的车辙印痕,提供了我国古代城市交通采取人车分流的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