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城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城郭內城與外城,泛指城邑。張衡《西京賦》:“徒觀其城郭之制,則旁開三門,參塗夷庭。” 城郭chéngɡuō城墙(古称内城的墙为城,外城的墙为郭)。借指城市。 城郭chéngguō〈名〉城墙,泛指城市。 城郭(1次) 内为城,外为郭,均为都邑四周用于防御的墙垣。谅~之不足恃兮《辩·九》 城郭chéng guō泛指用于军事防御的城墉。《礼记·礼运》:“城郭沟池。”孔颖达疏:“城,内城;郭,外城。”《九辩》:“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王逸注:“信哉险阻何足恃也。”汤炳正今注:“此谓如不用贤,则城郭尚不足恃,铠甲重重又有何益。” 城郭chéng guō原指内城墙和外城墙,泛指城市:魂依~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七八·1954)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城邑部 > 城垣 > 城郭 城郭 chéngguō 亦作“城廓”。指内城牆與外城牆。亦泛指城邑。《逸周書·籴匡》:“宫室城廓脩爲備,供有嘉菜,于是日滿。”孔晁注:“廓與郭同。”《禮記·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管子·牧民》:“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唐·杜甫《越王樓歌》:“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清·許秋垞《聞見異辭·返魂奇事》:“但覺飄忽凌空,身如生翅,俄而望見城郭宫殿。” 边城、边寨、村落、村寨、村庄、农村、穷乡、山村、山乡、山寨、山庄、田园、屯落、乡村、乡间、乡下;城池、城郭、城里、城市、城邑、城镇、都会、都市、名城、洋场○边城biān chéng(名)靠近边疆或边远的城镇:~风光|~特有的风俗|~剿匪。 ○边寨biān zhài(名)边疆地区的寨子:被派驻~|~村落。 ○村落cūn luò(名)村庄:分布在山脚下的~|星罗棋布的~| 山野偏僻~。 ○村寨cūn zhài(名)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庄:~人家,淳朴厚道|广播线连着所有的~|两岸错落的~|~存古风。 ○村庄cūn zhuāng(名)农民聚居的地方:赵庄是较大的~|我们~哪有闲人|附近的~|北方的~有的只几十户人家。 ○农村nóng cūn(名)农民聚居的地方:~生活|~妇女|~居民 |~建设| 新~。 ○穷乡qióng xiāng(名)荒凉贫穷的乡村:~僻壤|~鄙人,孤陋寡闻| 离县城60公里远的~。 ○山村shān cūn(名)山野间的村落:远处是一个僻静的小~|~中发生的故事|~女教师| 阔别十四载的小~。 ○山乡shān xiāng(名)山区的乡村:这两年,~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同胞|偏远的~|~的小孩没见过这场面|来到~扎了根。 ○山寨shān zhài(名)筑有防御工事的山庄,泛指山区村庄:喜讯传到偏僻的~|匪寇常骚扰这个~|离城约莫十里的确有个~。 ○山庄shān zhuāng(名)山里的村庄:~离镇上较远,交通不便| 山坡上的小~|偏僻的~。 ○田园tián yuán(名)田地和园圃,泛指农村:~之乐|~诗人|男耕女织的~生活| 一幅优美的~画。 ○屯落tún luò(名)村庄:远处隐约有一个~| 山下有个小~|~之间隔着一条小溪|这两个~相距很远。 ○乡村xiāng cūn(名)农村:~生活|~居民 |~教师|居住在~|偏僻的~|我考察了西部好多~|~医生|~小道。 ○乡间xiāng jiān(名)乡村里:~生活|~小路|农民赞誉~电视台是送技术到炕头的“家庭教师”。 ○乡下xiāng·xia(名)〈口〉乡间:~人|~空气比城里好|祖母在~住惯了 |我是~姑娘。 ●城池chéng chí(名)〈书〉城墙和护城河,泛指城市:~固若金汤|将~围困得水泄不通。 ●城郭chéng guō(名)城墙,泛指城市:~仓库空虚,民多流亡|~虽是人民非|~宫室井然|观其~之壮丽,山川之明秀。 ●城里chéng·li(名)〈口〉城镇里:~人|~生活 |城外的人想进去,~的人想出来|~正进行大规模市政建设|在~住久了 |到~去逛逛。 ●城市chéng shì(名)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贫民|~规划 |~居民| ~建设| 消费~。 ●城邑chéng yì(名)城和邑,泛指城镇:以天下~封诸侯|收复沦陷的 ●城镇chéng zhèn(名)城市和集镇:~居民|长期住在~|那是去~的捷径|古老的~。 ●都会dū huì(名)都市:大~|~的夜景|繁华的~|这小镇的欢乐绝不比大~少。 ●都市dū shì(名)大城市:上海是一个大~|他生长于~的大家庭|~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现代人的~生活。 ●名城míng chéng(名)著名的城市:保护历史~|南昌是诞生人民军队的~|他到过不少西方~。 ●洋场yáng chǎng(名)旧指西方化的都市,多指上海(含贬义):十里~|~恶少。 城郭chéng guō〖名词〗 城郭内城与外城。泛指城邑。杜牧《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 城墙 城墙墉(城墉) 陴(陴堞) 闬 阛 周垣 楼堞 楼雉 都郛 城垣 城郭 城圈 城堞 城雉 城廓 城郛 城围 城壁 ☚ 护城河 坟墓 ☛ 城郭chéng guō❶指城墙。杜牧《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 城郭内城与外城,泛指城邑。《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外为之郭。”《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城郭 城郭古时防御系统。四面围筑墙垣,设门出入。早期多以夯土、石块修成,后逐渐发展为用烧砖包砌。中国在夏代前后已有城郭修筑。相传鲧作城郭。城修于内部中心地带,为君王居住及治事之所;郭围筑于外,一般民众居于郭内。此种内城外郭式的结构为后世都城长期沿用。 ☚ 清政府自开商埠 郛 ☛ 城郭 城郭在古代是围绕居住点而建的一整套防御建筑物。由城墙、城门、护城沟河等构成的大型建筑群体,集中表现了当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成就。“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自春秋到明清,城是保卫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内城外郭是统治者设置层层屏障保护自己的手段。城与郭在各个朝代分别有“子城、罗城”; “内城、外罗”;“阙城、国城”的叫法,其作用是一样的。城郭最早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为保护自己而在居住地四周挖壕沟设防御工事,商代出现有城墙的都城,春秋战国是大规模建城的时期,当时燕下都、齐临淄的城墙曾厚达20m,城门洞最深达80m,以土夯实而成。南北朝时期如邺城城墙开始在夯土墙外包砖壁。南宋后,为防御炮火,墙身用砖石包起的渐多,个别还用糯米灰浆砌筑。明清后夯土城墙大部分都以砖城墙代替,城防设施亦不断完善。宋代编成的《修城法式条例》等官书已有城、城门、瓮城、敌楼、围楼、战棚、驽台、暗门等防御设施的详细记载。现存完好的甘肃嘉峪关关城位于甘肃省酒泉县境内,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用于驻扎戌边军队的防御城市,城门敌楼等防御设施俱备,背负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在茫茫大漠中,显得雄浑壮观。 嘉峪关 ☚ 石窟建筑 里坊 ☛ 城郭内城与外城的统称,泛指城邑。 《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外为之郭。”《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城郭内城的城墙与外城的城墙,泛指城墙、城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