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论死与不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论死与不朽》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著名早期著作,全名为《关于死与不朽的思想,一位思想家的笔录。

附神学-讽刺诗》。于1830年在纽伦堡出版发行,书的封面上只写著“由他的一位朋友出版”而未署名。1846年费尔巴哈对此书作较大修改后作为自编《全集》第一卷出版,1903年收入博林和约德尔编辑《费尔巴哈全集》第一卷,1960-1964年联邦德国重印这套《全集》时,编入了1830年原始文本。最新的历史考订版本收入德国舒劳豪威尔主编新版《费尔巴哈全集》第一卷,1981年柏林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在这部著作里,费尔巴哈否定传统宗教说教中的所谓个人不死和“无限存在”。认为,个人的本性是后天获得的,它的存在以人类和他物的存在为基础。在个体之外存在他物,这就否定了个体的无限性,因而从个体性的概念必然导致有限性的意识。人不是超自然实体,只能处在时间空间中,而不可能在空间之外某处存在,死亡即生命在时间中的结束。

人的肉体和灵魂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肉体是灵魂的条件和存在前提”,人作为感性个体的存在由于有灵魂而是活生生的,肉体死亡,灵魂即随之消灭。“个体的肯定也是它的否定”。在不死的信仰中,主体本身仅仅被当作对象,并通过成为对象而具有现实性。

主体的这种空洞性将把从利己出发的不死幻想撕碎。费尔巴哈认为,人只有作为精神的和道德的实体才是永恒的绝对的。

在人类文化中,个人的事业和精神贡献比他本人活得更长久。费尔巴哈力图消除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的分裂,否定冥府生活。

他说,“彼岸世界是疯狂迷乱的此岸世界”,而真正的彼岸和不朽的信仰存在于对爱和精神的信仰中。他认为,基督教是一种神学利己主义幻想,上帝的概念也就是完全的爱,一切都能在爱中得到消解和融合。

费尔巴哈认为,他的这部书以“抽象”形式包含著原来以“具体”形式所包含的思想,即无神论思想。当代西方某些费尔巴哈学者认为,费尔巴哈在这部著作中的思想是一种“爱的泛神论”。

这部著作给费尔巴哈一生带来很大不幸。不仅书被当局没收,本人因此受到宗教界的谴责,而且从此永远结束了大学任教的生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