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力理论
从竞争层次上讲,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以国家竞争力为对象,侧重于宏观层次竞争力问题的研究; 波特的产业竞争力以企业为对象,侧重于微观层次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在借鉴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结合我国国情和城市发展实践,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
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的核心就是城市价值链模型。城市价值链认为,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主要取决于它的现金流,一个城市的价值取向主要取决于它的价值流。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城市价值链模型,它必须“以市场为目标、以战略为核心、以整合为导向”,其本质是建立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机制和城市形态演化模式。
一个城市的价值链包括其价值活动和价值流。价值活动是城市价值创造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增值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和城市魅力系统。价值流是指一个城市以相应的平台 (基础平台、操作平台、服务平台)和条件(政策体制、政府管理、市场秩序、社会文化),吸引区外物资、资本、技术、人力、信息、服务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各种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扩充,并将形成和扩大竞争优势向周边和外界扩张和辐射,在资源要素高效、规范、快速、有序的流动中实现价值,再在循环往复中不断扩大规模和持续增长,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城市价值链模型将城市的资源配置机制和价值创造过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协调发展的整体,并按照层次结构逐级提升,推动城市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城市形态的演化,这才是城市竞争力系统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竞争不只是发生在城市之间,而且是发生在城市各自的价值链之间。提升城市竞争力,一方面必须实行价值链的分解战略,分解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留其中的最优环节,做好做强。另一方面,必须实行对价值环节进行市场整合。只有对价值链体系中的各个系统实行有效分解与整合,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