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调控
根据自然生态系统高效、和谐原理去调控城市生态环境的物质、能量流动,使之达到平衡、协调的目的。
根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城市生态环境调控的目标有三个: 一是高效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二是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稳定性,三是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活条件。
❶经济目标高效。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经济目标可用广义的经济效益来衡量。包括高的人类生产活动效率,如产值、利润、成本及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用效率、设备技术利用效率; 高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原材料利用效率、能源利用率、物质循环利用率、可再生资源利用比率及空间、时间的利用效率,以及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速率等。
❷社会目标和谐。城市生态调控的社会目标主要是协调社会发展的各种冲突关系,如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生产和生活,城区与郊区,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以及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共生关系等。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城市各组分的平衡稳定和协调发展。
❸环境目标优美。城市自然子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支持城市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这两大 “软件” 的 “硬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改善与美化环境是城市生态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成为现代化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❹综合目标协调。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是追求城市生态效益和城市生态调控的根本目标。城市生态调控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充分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使系统风险最小,而综合效益最高,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子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调控的手段和方法有:
❶生态工艺设计与改造。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和还原再生的工艺流程,以输送物质、能量流通渠道,开拓未被占用的生态位,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基本内容包括: 能源结构的改造、生物资源的利用,物质循环与再生,共生结构的设计,化学生态工艺以及景观生态设计等。
❷生态关系规划与协调。是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控制论原理以及专家经验对城市机会、风险及效益进行模拟与决策。城市生态规划是要利用现代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的先进手段以及生态学的原理和专家经验,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城市现有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约束条件下,寻找开拓机会、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包括形态分析以及系统管理两大步骤。最终结果是给城市有关部门提供简便、易行、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
❸生态环境意识的普及与提高。从普及生态环境意识着手,通过各种教育及宣传渠道向各级各类决策者和群众普及生态学基础知识。如教育干部、群众认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因多果的复杂关系网络,任何一个组分的行为最终都将反馈作用于城市居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