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在城市生态规划指导下,按照规划目标实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性行为。也就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利用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型城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关键和前提,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包括:
❶确定城市人口适宜容量。城市的人口数量必须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与当地的各种资源和物质生产相适应,与城市和区域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充分发挥居民的创造力。城市人口数量的控制和管理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过多的人口不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现代城市发展最紧张的资源是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用地紧张,致使现代城市的环境影响向周围城郊扩张;城市土地管理者和决策者对土地的使用认识还停留在所创造的效益上,致使城市开发商借机占用大量城市用地。城市中自然生态环境所占空间非常小,应把这些自然的系统保护起来,让其在接近自然的状态下保存原生面貌。
❸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首先是城市的绿地覆盖,大规模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目前已经被视为城市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绿地系统建设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❹优化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最重要的功能结构,为城市提供支撑。现代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直接决定产生何种效益,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重点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减轻给环境带来的负荷。
❺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的防治。城市环保工作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垃圾处理、水污染、噪声污染,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在成为制约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一大难题。管理是关键,科学的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巩固环境治理的效果。
❻城郊复合生态系统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条重要出路就是建立城郊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和郊区有着广泛的联系,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对农村的吸引力巨大、影响力深刻,郊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比城市大得多,是城市的依托,必须对城郊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控,建立复合生态系统。
❼城市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自然保护的内容包括生物资源、自然环境、土地、历史遗迹、文化景观、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