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林业经营
为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在对城市林业进行功能区划分基础上,因地制宜的经营活动。城市林业是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缓解生态失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着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和自然林业结构相比,城市林业不仅要面临所在地自然生境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其城市生境条件的制约。如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形态对城市林业结构影响就很大。城市自然生境条件严峻恶劣,植被面临到的压力和威胁很多。
城市林业的特点:
❶结构单一,树木养护困难,自然更新特征从郊区到市中心逐渐减弱。城市林业空间结构多以乔木层为主,缺少中下层植物。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林业多为人工林,城市的下垫面已经水泥化,人类活动干扰性又强,而人们对中下层植被种植管理不够重视,造成下底面裸露。而裸地造林难度非常大,特别周边是水泥地的裸地,林木存活率和保育率很低; 环境污染等对城市林业的影响十分显著。
❷物种多样性低,相似性系数高,形式单调。城市林业形式多以行道树为主,林种以阔叶林为主。物种单一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了城市林业的部分物种退化消失,生产建设活动使得城市林业的面积越来越小,不足以维持更多的生物物种。人们对绿化树种的选择、认识还比较有限,而且城市林业多是人工林,为了便于统一管理,所以人们通常倾向于选择认知范围内的有限物种。
❸斑块数量少,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破碎化严重。
❹结构变化在水平方向上都遵循着一条明显规律。从市中心到郊区,城市林业的结构复杂性、物种数量、斑块数量、面积、景观连接度等特征呈现依次递增规律,而破碎度、物种相似系数等特征则呈现递减规律。
城市林业经营的方法是:
❶对城市林业进行功能区划,分类经营。根据分异规律,依据人类活动对城市林业的影响程度,我们将城市林业区划为市中心林业区、城区林业区、城郊林业区、郊区林业区四部分。一般状况下,市中心是商业区,人流活动量大,空气细菌密度高,所以,树种选择以杀菌效益明显的为主; 城区是居民日常生活区,这儿主要营建一批休闲娱乐的公园; 城郊一般是城市工业生产地或者农副产品生产地,因此营林以工业去污能力强或保护农副产品生境的树种为主; 郊区林则是城乡结合处,有边缘理论和生物多样性可知,是生产能力较高的地区,同时又是城市生态源、汇区和林业公园所在地,因此,林业营建应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娱乐和经济效益为原则。
❷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向空间要效益。重视乔灌草的搭配,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种植药材等灌木或者草木,提高生物多样性,降低裸露地表面积,提高城市林业生态系统的良性稳定,提高城市林木的成活率和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 根据食物链原理,延长生态系统食物链,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和经济效益,例如在林业的下层养殖牛蛙,上层放养蜜蜂; 错位发展生态位不同的植被系统,充分利用有限的生态位资源; 充分发挥郊区林的边缘效应,积极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❸拟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考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林业的经营,具体就是把城市林业统一起来推向市场,交由某一专门的城市林业经营企业来经营,并使经营企业从中获得经济收益,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