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城市景观生态问题的规划。就是在理解景观功能、结构和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对原有景观要素优化组合,或对新的组分经过调整构成新的景观格局,并据此对景观进行长期的动态维护、管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生态思维为核心,既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也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
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❶因地制宜与多尺度等级优化的原则。城市景观建设规划从当地景观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周围自然环境条件,将自然景观引入城区。重点规划发展城市各类公共绿地。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设计合理景观生态功能过程的景观格局。在大尺度上,将城区与周边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规划实现景观的整体优化。在中小尺度上通过调整格局调控功能。
❷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区域景观环境的优劣不在于区域的大小,而在于能否体现地方特色。纵观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景观地区,优美之处均是体现了各自的特色。如东西湖区紧靠武汉市中心,水系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宜人,在规划中应突出东西湖区 “水” 的特色,建成生态城、休闲城。
❸多样性与异质性原则。多样性是对一个给定系统中环境资源 (物种、生境) 变异性和复杂性的量度,包括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即生境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两方面。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结构的景观中嵌块体 (生态系统) 的复杂性,可用丰富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续度四个指标来表达。多样性既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
城市景观规划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点主要有:
❶城市整体组团式规划。城市的组团式规划可以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节约耕地,防止城市无节制地蔓延,保证建筑和自然组分面积的合适比例,有效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的生态安全。
❷种群源、次种群源和节点的设计。种群源是指面积大于50公顷,并且以乔木为主的绿色拼块。种群源的面积要考虑生物物种的最小生存面积,最小栖息面积和最小活动面积,还要考虑与物种与其他环境要素的相关性。次种群源是指面积不大于50公顷,以乔木为主的绿色拼块。节点是在廊道交叉处的小块林地。次种群源和节点的设计目的不尽相同,但都是为物种的可达性和持久性而进行设计的。
❸各种 “流” 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通道的规划。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保证与周边环境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内部各种 “流” 的渠道畅通,如废弃物的流动方向是由内向外,而生物物种的流动方向是由外向内。为保证各种 “流” 的通畅,对 “流” 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通道要进行规划。
❹绿地模地与其他景观要素 (拼块、廊道) 空间布局规划。使绿地模地相对面积尽量大,连通程度尽量高,具有调节和控制环境质量以及体现城市特色的功能。
❺景观异质性设计。景观是由异质性的组分构成的,在这些异质性的组分中,绿地模地自身的异质性设计十分重要,可以增加物种的丰富度,也可以增加模地的抗干扰能力。
❻景观生态的整体设计。城市是一个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的体系,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但周边可以建设城市的依托地区,不但防止城市盲目扩张,也是城市自然组分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