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垂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垂体chuí tǐ内分泌腺之一,在脑的底部,体积很小,能产生多种激素调节动物体的生长、发育等。1919年汤尔和译《诊断学》下卷:“极轻之外力而生特发骨折者甚多,反是,在趾端肥大症,手、足、下颌等骨质肥大,此由大脑垂体之病变,内分泌变动而续发荣养异常故也。”1942年乔树民《内科学·内分泌腺病》:“人体之主要内分泌器官凡六: 一曰大脑垂体,二曰甲状腺,三曰副甲状腺,四曰肾上腺,五曰胰岛腺,六曰性腺(睾丸或卵巢)。” 垂体hypophysis系位于脑部最重要、功能最复杂的内分泌腺。呈扁椭圆形、灰红色、体积很小,重约0.5~0.6g。垂体借漏斗连于丘脑下部,腺体位于颅底的垂体窝内,外面包有坚韧的硬膜。垂体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又可分远部(前叶)、结节部(漏斗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一般分为正中隆起、漏斗蒂及神经部(漏斗突)3区。垂体不但直接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发育有关,而且还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功能。其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此外,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后叶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垂体疾病较多见,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以垂体肿瘤较为多见,对人体危害亦较大,需认真检查,及时治疗。 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由前叶和后叶构成。前叶能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性功能;后叶分泌垂体素,有升高血压,刺激子宫和抗利尿作用。 垂体 垂体又称脑垂体或脑下垂体。位于颅底垂体窝内,借垂体柄连于下丘脑,重约0.5克,呈椭圆形,相当于豌豆粒大小,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包括前叶、结节部和中间部,主要由腺上皮细胞构成。腺垂体主要分泌七种激素。 图1—23 垂体的构造 ☚ 降钙素 下丘脑与垂体 ☛ 垂体 垂体垂体 垂体卵圆形,呈淡红色,大小约为0.5×1×1cm,重约0.6~0.7g,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借一细蒂与脑相连。垂体由两部分组成: 垂体的分部 远侧部 占垂体的大部分,由腺细胞、血窦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腺细胞在常规染色下可区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 ❶嗜色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嗜酸性细胞(A细胞),约占腺细胞的37%,又可分为生长激素细胞(α细胞),产生生长激素(STH)和催乳激素细胞(β细胞),产生催乳激素(LTH)。嗜碱性细胞(B细胞),占腺细胞的11%,包括促性腺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3种,分别产生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 ❷嫌色细胞,约占腺细胞的52%,通常认为嫌色细胞是处在分泌周期的中间阶段。当嗜色细胞的颗粒排出后就转变成嫌色细胞,嫌色细胞之细胞质内的颗粒逐渐形成、增多时,便转变为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 神经叶 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垂体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在神经纤维内有均匀一致、大小不等的圆块,叫做Herring体,是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分泌物,它们是沿下丘脑垂体束运送至垂体神经叶的,并暂时贮存于轴突末端,需要时,释放入毛细血管内。由此可见,垂体的神经部无分泌功能,而是贮存激素的场所。神经部贮存的激素有两种: 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OX)。前者主要由视上核分泌,它促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此外,还使小动脉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又称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过少时引起尿崩症。催产素主要由室旁核分泌,作用于平滑肌,使子宫收缩和输乳管排乳。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是由前叶中间部嗜碱性细胞产生的,其分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大部分相似,而且此二激素的释放几乎是同时的。因此有人认为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也产生ACTH,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或妊娠时,可能由于ACTH和MSH同时或其中之一分泌增加,而导致皮肤色素增加。 垂体的动脉 垂体的动脉(彩图9)有两个来源: 发自大脑动脉环的垂体上动脉; 发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垂体下动脉。垂体上动脉通常为3~8支,分支至垂体柄、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等,至垂体柄中段的动脉分为前后两支,包绕垂体柄并吻合成环,自环再分小支上行可至下丘脑和漏斗上部。此外,自前支向下发出小梁动脉,下行至垂体前叶,垂体下动脉,通常为左右各一支,在垂体前后叶交叉处分为内外二支,在垂体的上面和下面互相吻合成垂体下动脉环,动脉环发出分支分布至垂体后叶和中间部。有时分支穿过鞍膈上行进入垂体柄后面。垂体门静脉 垂体正中隆起和漏斗的毛细血管网汇集成数条小静脉,沿垂体柄下行至远侧部,在此部,小静脉再次分成毛细血管丛,这种起始于毛细血管网而终于毛细血管丛的静脉系,即称为垂体门静脉系(彩图9)。起始于正中隆起和漏斗下部的小静脉的行程较短,称为短门静脉。垂体门静脉是下丘脑发放激素至垂体远侧部的通路。垂体静脉很短,出腺体后注入邻近的海绵窦。 下丘脑的调节 垂体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分为两类: ❶促使垂体各种激素的分泌,称为释放激素或释放因子,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等; ❷抑制垂体几种激素的分泌,称为抑制激素或抑制因子,如生长抑制激素(SST)和催乳激素抑制因子(PIF)等。这些激素由垂体门静脉运送至垂体的远侧部。垂体的远侧部,除有与血管伴引的运动神经之外,无其他神经。与神经垂体相系的神经来自下丘脑。 ☚ 内分泌腺 甲状腺 ☛ 垂体 垂体垂体可分二部分,腺垂体发源于外胚层原始口腔顶部向上突起的颅颊囊; 神经垂体发源于第三脑室底部向下伸展的漏斗突及漏斗,两者相互联合而成垂体,外观示为一个腺体,但其起源与生理功能不同。颅颊囊前壁发展为垂体远部(前叶),后壁形成中间部属腺垂体。漏斗突形成神经垂体(即后叶)。 也有人把中间部和神经部合并为后叶,把远部和结节部并为前叶。 远部 又称前叶,为垂体的主要部分,在光镜下腺细胞排列呈索状或圆状,细胞间有丰富的血窦,按染色及形态腺细胞可分为三种: ❶嗜酸性细胞:约占前叶细胞总数的35%,胞体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浆中含有大小不等,易被酸性染料伊红染成红色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细胞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GH)和泌乳素 (PRL)。 ❷嗜碱性细胞:约占前叶腺细胞15%,胞体较大,呈球形或多边形,胞浆中含有许多大小不等,易被碱性染料苏木精染成蓝色的嗜碱性颗粒。这类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 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❸嫌色细胞: 约占前叶腺细胞的50%,细胞小,常聚集成群,细胞着色较淡,在光镜下无颗粒,故以往认为该细胞无分泌激素功能。 近年来应用电镜及采用过碘酸雪夫反应(即PAS法)或醛复红染色后,发现垂体前叶有5种细胞胞浆中都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并均存在着大小不等的颗粒,颗粒内含激素。故将此5种垂体前叶细胞命名为: ❶泌乳素细胞,分泌PRL,胞浆颗粒直径约400~1200nm,最大。 ❷生长素细胞,分泌GH,分二型;颗粒致密型,颗粒直径为350~450nm;颗粒稀少型,颗粒直径为100~250nm。 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ACTH—β-LP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β-趋脂素)颗粒直径约250~450nm。 ❹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GnH),包括FSH与LH。颗粒直径约100~250nm。 ❺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TSH,颗粒直径100~200nm,为最小。因此,以往认为嫌色细胞无颗粒、无分泌功能是不确切的。目前认为嫌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干细胞,或是由于这些细胞经过某些特别强烈的分泌活动,使之排空了颗粒的脱颗粒细胞。垂体前叶除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外,尚有滤泡细胞、结缔组织和丰富的血管等。它们起着支撑营养垂体前叶的作用。 结节部 是自垂体前叶向上伸展的部分,含有嫌色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细胞常呈索状排列,有人认为结节部可能有某种单独的促激素,但性质不明。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法等研究指出,结节部细胞颗粒中含有ACTH、LH、FSH和少量PRL。 中间部 在人垂体中并不发达,仅有一薄层。 神经部 又名后叶,是由神经胶质细胞 (又称垂体细胞)及神经纤维组成,由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颗粒直径约100~300nm,沿着轴索 (即视上垂体束)下降入神经部,储存于神经纤维,其末端膨大成为大小不等的球状小体,称为赫令小体 (Herring body),当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神经元被兴奋时,储存在赫令小体内的激素即可释放到血液中发挥作用。神经部激素有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二种。 垂体动脉 主要为垂体上、下动脉。垂体上动脉起源于大脑动脉环,可分为前后两群小动脉,前群达垂体柄处形成一围绕垂体柄结节部上缘的动脉环。自此环发出许多分支进入下丘脑正中隆起和垂体柄上部形成初级毛细血管丛。此丛与下丘脑神经纤维的末梢及脑室管膜细胞的基底突紧密相接,故便于下丘脑激素进入毛细血管内。自初级毛细血管丛汇合成数条长门静脉,沿垂体柄向下进入前叶的上部和前部,垂体上动脉的后群,分布于垂体柄的后部,分支亦至正中隆起和垂体柄上部形成初级毛细血管丛。由此丛汇合数条短门静脉,沿垂体柄下降进入前叶的下部和后部。进入垂体的长、短门静脉在腺细胞周围又形成次级毛细血管丛,这样垂体前叶具有丰富的血供和下丘脑激素。这种起源于下丘脑正中隆起和垂体柄上部的初级毛细血管丛及终止于前叶次级毛细血管丛之间的数条长、短门静脉则称为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下动脉有二支,起源于颈内动脉到达垂体被膜后分支供应垂体神经部,在其内形成毛细血管丛,排列成小叶状单位,便于视上-垂体束神经末梢的神经分泌物(后叶激素)进入血液内。在垂体上、下动脉之间有分支互相吻合。 垂体静脉 主要有垂体侧血管将垂体远部的血液引至海绵窦中,漏斗突静脉将垂体神经部的血液也送至海绵窦中。于是垂体前后叶的分泌激素皆进入颈静脉血液中。 ☚ 神经降压素 垂体激素 ☛ 垂体 垂体hypophysis亦称“脑垂体”或“脑下垂体”。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借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又可分为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又可分为神经部、漏斗柄和正中隆起。漏斗柄和正中隆起合称漏斗,漏斗和结节部组成垂体柄。一般将远侧部称前叶,中间部和神经部合称后叶。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具有重要的功能。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的功能分别为:1.垂体前叶:有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1)嗜酸性细胞又分为两种:一种生长激素细胞能分泌生长激素(详见“生长激素”)。另一种催乳激素细胞能分泌催乳素,催乳素可促进乳腺的生长和乳汁的分泌。(2)嗜碱性细胞分为三种:❶促性腺激素细胞可分泌促性腺素(详见“促性腺素”)。 ☚ 初值律 次级条件作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