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采在地下挖掘井巷进行采矿。当露天开采到一定深度后,为了继续开采深入地下的矿石,就必须进行凿井和开拓各种巷道(坑道),所以称为坑采。以采矿技术而言,从露采到坑采的发展是我国古代矿山开采技术的一大进步,是采矿技术提高到新水平的标志。与露采相比,坑采要求的技术高、投资大、效率也较低,但坑采能以向地下追踪矿脉的走向,尽可能地多采富矿。1988年在江西瑞昌铜岭古矿冶遗址中发掘出的编号为J11的古矿井,时代为商代中期,该矿井井口正位于一处长760厘米、宽140厘米、残深52—56厘米的槽坑的底端。此槽坑为半地穴式,两侧采用木桩挡土,木桩直径6—12厘米不等,木桩下端呈尖状,打入地下16—24厘米。槽坑内土质为红褐色铁质粘土,夹有小颗粒孔雀石。此槽坑可视为坑采的雏形或从露采到坑采的过渡形式,它的底端与J11矿井相连,是当时采矿方式从露天开采向坑采发展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