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道通风卫生
坑道通风是送入新鲜空气和排除污染空气最为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在遭到放射、化学、生物战剂袭击坑道处于密闭时,必须进行有效的通风,以供给足够的清洁空气。
坑道通风的卫生学要求
❶必须保证吸入的空气是清洁无害的。当外界空气受到污染时,首先应该通过过滤吸收装置,清除沾染物质之后始可送入坑道;或者把坑道内已被利用过的回程空气经净化后再次在坑道内循环加以利用。如果外界污染迹象已经消除,应该恢复清洁式通风或把密闭门敞开进行自然换气。
❷必须维持坑道内一定的超压水平。一般为5~10mmH2O,超压过低时,可能使外界污染空气经坑道缝隙侵入内部,超压过高时,则影响坑道的通风效果。为了维持一定的超压水平,机械排风的风量不得超过总进风量的70%。
❸必须保证防毒通道有足够的换气量。当外界大气受到污染后,除动力间及厕所的空气以外,其余内部用过的空气均应经由防毒通道排出,以加强防毒通道的换气效果。
❹必须保证进驻指战员占有足够的空气容积。为了保证坑道内气体得到充分交换,每人占有的空气容积最好为10~15m3,在战时进驻人员增多的情况下,坑道每人占有容积可低至5~7m3;掩蔽部可低至3~5m3。
❺必须力求风量分布均匀。因此要随时调整各管路上的风闸,防止出现通风“死角”,或者新鲜空气尚未充分利用就被排出的情况发生。
坑道通风时空气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变化 物理性质主要指空气温度与湿度;化学成分主要指氧与二氧化碳。这些因素变化的程度,除与坑道长度、坑道结构及进驻人数直接有关外,主要取决于通风量的大小:风量愈小,空气理化性质变化愈大;风量愈大,愈趋稳定。在有人进驻的坑道,以每人每小时10m3以下的风量进行机械通风时,在最初的3h内温度与湿度迅速上升,此后逐渐徐缓,经5~6h后,冬季北方坑道温度可稳定于14~15℃,湿度稳定于85~87%;夏季南方坑道温度可稳定于28~29℃,湿度稳定于95~96%。通风时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不论是严寒的北方、酷暑的南方、或是气候比较适宜的沿海地区,坑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也不超过0.3~0.4%,而且绝大多数都在0.1%以下。机械通风时,电力机械通风比人工手摇机械通风效果好。如同样以每人7m3/h的风量进行通风,用电力机械时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0.64~0.65%;而用手摇机械时二氧化碳浓度则为1.0~1.5%,二者相差一倍左右。
坑道通风量的标准 为了保持坑道内空气的新鲜,控制坑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在卫生标准以下,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坑道通风量标准。该标准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为基础确定的。在实际应用时,根据坑道有无通风设备及其设备能力以及外界空气是否染毒,通常分成最高与最低两种通风量标准。
❶坑道最高通风量标准:是在设备能力良好的情况下采用的。它又由于清洁式或滤毒式通风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清洁式通风,是在外界空气未被污染,将空气直接送到坑道各个区域供人员利用,这时由于外界空气新鲜,因而通风量标准应大一些,团以下屯兵坑道每人可供10~12m3/h;滤毒式通风。是在外界空气受到污染,先将空气通入滤毒装置之后再送到坑道各个区域,这时由于外界空气不新鲜,因而通风量标准应小一些,团以下屯兵坑道每人可供5~6m3/h。
❷坑道最低通风量标准: 是在设备能力较差的情况下采用的。如以每人排出二氧化碳20L/h计算,则每小时供给2m3的风量即可维持坑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处于1%的水平。然而由于人体在不同情况下排出二氧化碳多寡不同及所处环境条件的差异,清洁式通风时,团以下屯兵坑道最低通风量以每人3m3/h较为适宜;如条件允许,每人供给7m3/h的空气是比较理想的。对于某些有通讯设备的坑道,最低通风量每人应为6m3/h;条件允许时,最低供给10m3最为理想。如果采取滤毒式通风时,其最低通风量标准,还可适当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视当时外界空气污染程度及通风设备能力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