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坐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坐忘 坐忘与诗学有关的文论概念。庄子用来表示内心空明虚静的精神状态。语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即是一种超越感官知觉,机心理智,排除了一切杂念,凝神专一,与宇宙大道契合无间的境界。其思想内涵为古代文艺创作论所汲取,产生了很大影响。参见“心斋”。 ☚ 心斋 形与神 ☛ 坐忘 颜回①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②(《庄子·大宗师》) 【注释】 ①庄子借孔子的学生颜回之口表达自己的思想。②堕(huī):通隳、废。黜(chù):废除,罢免。聪明:耳聪目明。大通:大道。 【译文】 四肢无觉、耳聋目盲,忘掉形体和心智,与大道合一,这就是“坐忘”。 【感悟】 庄子所谓的“心斋”、“坐忘”,其实质就是“忘我”。 关于“忘我”,有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一位衙役押解着一个光头和尚去流放。途中,和尚趁机把醉梦中的衙役剃了个光头,逃跑了。衙役醒后,发现和尚不在了,慌乱、寻找之中,一摸头,惊呼道:“唉呀,和尚还在! 我哪儿去了?” 此时此刻,这位衙役就是一位“忘我”的衙役。 坐忘庄子关于精神修养的境界。意思是说,坐在那里,将一切都忘得干干净净。 庄子认为,当人坐在那里,静下心来,把一切都忘掉的时候,在自己的心中就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包括身外之物和自己的身体,还包括自己的聪明和自己的心智。把一切都忘掉了,那在自己的心中就剩下了一片蒙眬,形成了一团混沌。庄子把它叫做大通,认为这就是大道的状态,这就是与大道融成了一体。 庄子通过“颜回坐忘”的故事对此做了形象的描述。故事说: 颜回在孔子那里学习,觉得自己有了长进,便向孔子汇报说自己有了进步。孔子问表现在哪里。颜回说“忘了仁义”,孔子说还没有学到家。过了几天颜回又说有了进步,表现为“忘了礼乐”,孔子还说没有学到家。又过了几天颜回又说有了进步,表现为“坐忘”。孔子问什么叫“坐忘”。颜回说:坐忘就是把什么都忘掉了。不但忘掉了自己的肌体,而且忘掉了自己的聪明,完全与浑然一体的大道融在了一起。孔子说:这才算是学到家了。 所谓与大道融在了一起,也就是浑然不分,一切都顺其自然。庄子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坐忘 坐忘养生术用语。一种端坐而忘物我、淡泊无为、无思无虑的精神修养方法。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指仁、义、礼、乐),又忘其所以迹者(指形体与心智),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参见“重阳祖师坐忘铭”条。 ☚ 观相 六妙法门 ☛ 坐忘气功术语。练功中静坐而心忘,不知自己肉体存在的高度入静状态。出《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坐忘庄子提倡的修养方法。指端坐而浑然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语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篇中记述颜回向孔子讲他的自我修养方法,先是忘了仁义,过几天又忘礼乐,最后达到“坐忘”的境界。西晋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指仁义礼乐),又忘其所以迹者(指心智和形体),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庄子认为,只要端坐静息,摒弃一切知识,不用感觉和思维,达到遗忘一切的地步,消除了是非的对立、彼此的分别、主客体的界限,就可以进入与天地万物混然一体的境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后成为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中对“坐忘”加以解释说:“何谓坐忘?曰:遗形忘我,坐忘者,因存想而得也,因存想而忘也。”后又著《坐忘论》,详述坐忘方法。唐孟浩然《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清钱谦益《〈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近人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一文中认为坐忘是我国静坐的开始。 坐忘 033 坐忘语出于《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为坐忘。”其“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意谓让人不受形体与智巧的干扰,摆脱生理和心理上的欲望,以顺乎自然。庄周承认人的欲望,在清除嗜欲上他主张顺乎自然不能勉强。能自然的清除嗜欲,就作到了“坐忘”。庄子讲“坐忘”与“心斋”是不可分的,“心斋”偏于内省,“坐忘”偏于同化。只有用功如 “心斋”,才能效果似 “坐忘”。 ☚ 心斋 行气玉铭文 ☛ 坐忘庄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庄子·大宗师》:“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亦即是忘形去知,保持自我心境的寂静和无知无欲的人性。唐司马承祯著有《坐忘论》,详述坐忘方法。 坐忘zuo wang【道教】full oblivion 坐忘庄子用语。语出《庄子·大宗师》。庄子用孔子与颜回对话的寓言故事,来解说“坐忘”:“仲尼蹴然曰: ‘何谓坐忘?’ 颜回曰: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里所谓“坐忘”,指的是静坐而心忘,属于气功方法。文中所谓“堕肢体”,指的是肢体下垂;“黜聪明”,指的是耳不听外声,眼不视外色;“离形去智”,指的是排除杂念,保持心境的虚静状态。《齐物论》中“隐几而卧,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偶”就是“离形去智”的形象描述。庄子认为,若能坚持上述几个要点,那就可以达到“同于大通”的境界。庄子所说的 “坐忘”,乃是作气功的一种方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