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均Jū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本为州名,均州,隋代始置,其地在今湖北均县,居者或以为氏。
一音yùn,亦姓。


均Yùn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韵” 引《姓氏寻源》云:“均字即古韵字,古掌五音之官以均为氏。后转为韵氏。” 《姓氏词典》称: “均转为韵,可能是为避免和另一均姓(音jūn)相混淆。”
一音jūn,亦为姓。

均jūn

❶平均分配。《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觀士大夫之勤略,均獵者之所得獲。”《漢書》、《史記》作“鈞”。
❷古代調節樂器的用具。《文選》張衡《思玄賦》:“考理亂於律均兮,意建始而思終。”《後漢書》作“鈞”。
❸人名。舜之子。《史記·五帝本紀》:“舜子商均亦不肖。”王褒《洞簫賦》:“嚚頑朱均惕復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頓顇。”

一、调音义。《宋书·乐志》:“作乐之时,诸音皆受钟磬之均,即为悉应律也。”《吕氏春秋·仲春纪》:“宫、徵、商、羽、角各处其处,音皆调均,不可以相违。”《魏书·乐志》:“若闲準(校音器)意,则辨五声清浊之韵,若善琴术,则知五调调音之体,参此二途以均乐器,则自然应和,不相夺伦。”三处“均”皆作调音义,引申为用七声或五声作为一均(音阶)义。均亦作“钧”,见《国语·周语》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也叫“询”,见《尚书大传·虞传》郑玄注。数处均皆读平声,见《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等。二、和“宫”同义同用,如黄钟均亦作黄钟宫。《文献通考》:“汉至隋凡十代数百年,惟用黄钟一钧。”《隋书·音乐志》此段文字作“不许作旋宫之乐,但作黄钟一宫而已。”可资印证。宫律作为乐曲调式音的场合不得谓为“均”,如《新唐书·礼乐志》:“作《继天诞圣乐》以宫为调。”此宫是调式音,自不得称为“均”。“均”是七声的总名,“宫”只是其中的一调。因为宫律往往用作“均主”,故多有把“黄钟一均音”,叫作“黄钟一宫音”的。因其本质上有很大差别,故唐宋以后著述,都用均字,作为一列七声音阶或五声音阶的名称。

☚ 般涉调   五均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均,平。”均,均匀、公平。《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1.通“耘” yun
〔例〕 《大戴礼记·夏小正》:“(正月)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孔广森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古书字少,音同相借。”均通“耘”。
均,见母、真部;耘,匣母、文部。见、匣旁纽双声,真、文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韻” yun
〔例一〕 《文选》成公绥《啸赋》:“音均不恒,曲无定制。”音均,音韵。均通“韵”。
〔例二〕 《晋书·律历志》:“象器有制,音均和韵。”音均,亦即音韵。
均,见母、真部;韵,匣母、文部。见、匣旁纽双声,真、文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坏
  • 下一篇:圾

同“韵”,一个表示调高的名词。中国古代乐学的调高概念,一般以宫音的音高为准。宫音的音高位置确定后,商、角、徵、羽等各音的位置也就随之而定。各音所在律位的关系便组成了“均”。这个均一般以宫音所在的音高位置来命名。例如,七律的出发律——宫音所在的律若是黄钟,这七律便可命名为“黄钟均”。

☚ 宫   调 ☛

均jūn

❶平,公平。《说文》:“均,平遍也。”段玉裁注:“言无所不平也。”《小雅·节南山》三章: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毛《传》:“均,平。”郑《笺》:“持国政之平,维制四方。”《小雅·北山》二章: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毛《传》:“贤,劳也。”郑《笺》:“此言王之土地广矣,王之臣又众矣,何求而不得,何使而不行。王不均大夫之使,而专以我有贤才之故,独使我从事于役,自苦之辞。”
❷协调一致。《小雅·皇皇者华》五章: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毛《传》:“阴白杂毛曰骃。均, 调也。”
❸射中靶心。《大雅·行苇》五章:“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毛《传》:“已均,中艺。序宾以贤,言宾客次序皆贤。”郑《笺》:“舍之言释也。艺,质也。序宾以贤,谓以射中多少为次第。”

☚ 坎坎   坟 ☛

读音j·ün(-),为ü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居匀切,平,谆韵。
❶平均;均匀。
❷协调。
❸同;同样的。
❹都;全。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ün(ˋ),为ü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王问切,去,问韵。
❶古“韵”字。李善注:“均,古韵字也。”
❷古代音乐术语,相当于“音阶”。
❸古代校正乐器音律的器具。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ün(ˊ),为ü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居匀切,平,谆韵。通“耘”,耕耘。

上一条: 下一条:

〔jun〕 jid sheit.
均匀 〔jun yun〕 yinx nzenb:这些篾条破得很~。ad hantgal njot nend peab yinxnzenb rut.

ㄐㄩㄣjūn2399尽先让。冀鲁官话。山东聊城〖〗。俺~着他要了,俺再要‖我不管什么都是~着他吃够。流下。西南官话。四川。于飞《巴歌》:「鼻屎~下河,淹死老家婆。」征收赋税公平而不偏。古北方方言。清光绪十二年《顺天府志》引《玉篇》:「燕北赋敛平曰~。」

均jūn

❶各部分数量或力量相等
 △ ~衡|平~。
❷全;都
 △ 母子二人~已到京。
❸姓。

❶均匀;相等:~分︱~摊︱~等︱~衡︱~势︱平~︱势~力敌。
❷全;都:~好。

均jūn

❶ 均匀:平均│均摊。
❷ 都,全:老幼均宜。

见〔靈均〕


(1次) 通“韵”。和谐的声音。二子拥瑟而调~兮《惜》

均jūn

古乐器的调律器。《国语·周语下》:“王将铸无射,问律于伶舟鸠。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韦昭注:“均者,均钟,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钟大小清浊也。”《惜誓》:“二子拥瑟而调均兮。”

均jun

均等 均分 均衡 均摊 均势 均匀 均沾 年均 平均 人均 平均数 势均力敌

均jūn

平均:任无大小,苦乐不~。(十三·284)

❶平。《周禮·地官·司徒》: “均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鄭玄注: “均猶平也,主平土地之力政者。” 《周禮·地官·司徒》: “土均: 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鄭玄注: “均猶平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 “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 鄭玄注: “均,平也。” 《周禮·地官·小司徒》: “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鄭玄注: “均,平也。”
❷調。《周禮·春官·大司樂》: “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弟子焉。” 鄭玄注:“鄭司農云: 均,調也。”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生產部 > 陶瓷製造用具 > 鈞 > 均
均  jūn

同“鈞”。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貨物招幌部 > 陶瓷 > 均
均  jūn

製造陶器的轉輪。《管子·七法》:“不明於則而欲出號令,猶立朝夕於運均之上。”尹知章注:“均,陶者之輪也。”明·方以智《東西均·開章》:“均者,造瓦之具,旋轉者也。”

均jūn

〖形容词〗
公平,公正(3)。《襄王不许请隧》: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其余的土地就拿来公平地分给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展禽论祀爱居》: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尧能够尽心竭力公平地施行刑法,作为人民行动的准则。《诸葛亮前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将军向宠,品性善良,行为公正。


均jūn

〖副词〗
表示统括。可译为“都”(1)。《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大家]都要作诗一首,我的四韵诗已经写成了。

均jūn

❶ 平均,均匀。《季氏将伐颛臾》:“不患寡而患不~,不患贫而患不安。”方苞《狱中杂记》:“罪人有无不~。”
❷ 协调,平正。《诗经·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骃,六辔既~。”诸葛亮《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
❸ 等同,同一。《周书·侯植传》:“君臣之分,情~父子。”
❹ 衡量,比较。《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❺ 全,都。《广东军务记》:“城内督标抚标旗满官兵,~欲奋勇出城决战。”
❻ 同“钧”。制陶器的转轮。《管子·七法》:“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独立朝夕于运~之上。”(立朝夕:测定东西向的方位。)
另见872页yùn。


均yùn

❶ 古代校正乐器音律的工具。《国语·周语下》:“律所以立~出度也。”
❷ 古“韵”字,韵律。繁钦《与魏文帝笺》:“曲美常~。”成公绥《啸赋》:“音~不恒,曲无定制。”
另见303页jūn。

*

BEF9
(一)jun❶相等;相同;公平:平~/~匀/~等/~摊/~贫富/势~力敌。
❷全;都:一切准备工作~已就绪/两种方法~可。
❸〈文》计量单位,二千五百石为一均。
❹〈文〉与“鈞(钧)”同,制陶、瓦器用的转轮。
(二)yun与“韻(韵)”同:音~/成~图(《文始》)。

调和1

调和1

调(调平;调合;调谐;平调;融调) 协(甚为~和) 和(和协;和合;和通;和同;和调;和穆;融和;协和) 齐 均(均和) 谐(谐和;谐合) 燮(~理) 勰 雍(雍和) 亭 和 辑洽 胹合 盐梅
人事和协:人和 物和 众和 笙磬同音
顺从和协:顺和
相安,和协:共亿
吉庆和协:庆洽
均衡调和:钧调
融洽调和:陶洽
调协的样子:翕翕 绎绎(~之辔)
(配合得适当:调和)

☚ 配合2   协调2 ☛

公平

公平

公 允 均(~办) 详平 专平
用心公平:平心
公平不偏:秤心
公平合理:公道
公平至善:平至 平格
十分公平合理:天公地道
清廉公平:廉平
(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

☚ 公正无私   公正不偏 ☛

相同

相同

同(同一;同样;同等;从同;符同) 一(一致;如一;划一;齐一;一般般) 齐(齐契;齐同;齐衡) 壹 通 均 合辙 侔拟 相侔 相若 无殊 相如 相伦 相兼 相犹 相等 等头 等类 等之 符合 符协 不二 靡贰
齐等,等同:比侔
表示同样:亦 也(~是)
表示两事物相同:划等号
不该相同而相同:雷同
基本相同:相差无几
没有什么区别:别无二致
彼此类似,基本相同:相类相从
大致相同:略同(所见~) 相仿
主要方面相同:大同
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大同小异
完全相同,没有两样:一模一样 一式一样 一模二样
极为相当,毫无差异:针锋匹敌
没有差异,完全相同:同出一辙
趋向相同,考虑却各不相同:一致百虑 百虑一致
(彼此无差别:相同)

另见:相像 相当

☚ 相同   一致 ☛

均匀

均匀

均(均等;均平;调均;平均;适均) 匀(匀均;匀调;匀停;匀亭;匀和;匀乎;匀净;匀实;齐匀) 钧等
均衡,使均等:准衡
均匀相称:匀整 匀称 稳称
调和均匀:调匀 匀和
阴晴、风雨调匀而适度:调节
整齐均匀:齐均 端正
端正均称:端匀
均匀平整:匀净
均匀一致:均一
均匀而圆:匀圆
大小不均匀:七大八小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数量相同:均匀)

另见:整齐

☚ 分布   出现 ☛

总括

总括

总(总共;总合;总计;括总;兼总) 包(包括;包举) 统(统统;统共;统括;统纪;统总;笼统)综(综括;综摄;该综) 蔽 共(共计;~有;一共;统共;拢共;通共;满共) 毕 合(合共;合计) 拢(拢总;拢共) 通扯 通类 一括 浑括 通约 通晐 最凡 猥计
表示总括:总(~共;~计;~之) 诸 均 都(全~;大~)
总括全部:概赅
总括一定范围内的全部:凡是 都凡 大凡 但凡 应是
总括起来说:总而言之 总而论之 总而括之 统而言之 究而言之 括以一言 说来道去 说来说去 蔽以一言 一言蔽之 一言以蔽之
总而言之,简要说来:要而言之 要而论之
总括性的话:一言抄百总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总之
总括性用语:归根到底 归根结底 归根究底 归根究袛 归根结蒂 充类至尽 充类以尽 九九归一 九九归原
包孕总括:孕括
(总的包括:总括)

☚ 包括   包含 ☛

普遍

普遍

普(普泛;普通;普博;周普;还普) 遍(遍周;周遍) 广(~为;~被) 达(发达) 众 咸 皆(孔皆) 偕 宣 竟 历(~告;~览) 均 蟠(~满九州) 溥(溥遍) 洽(洽通;洽浃;周洽) 漫 泛 诩 全面 滔滔 该辩 周浃
普遍、全面:
涉及的方面多:旁(~征博引) 泛(~指;广泛)
广泛地:纵(~观)
普遍,广泛:普广 溥汜
丰富广泛:赡宏
普遍达到:周(周遍;周溥) 备 浃(浃洽) 蟠(蟠极;蟠满) 光被(~四表) 遍及 遍达 遍满 翔洽溥洽 洽普 普洽 宏溥
满,遍及:
普及,遍及:普浃
广布,普及:流普
遍及天地间:际地蟠天
遍及各地:连州跨郡 连州比县
无所不至,四处遍及:极天极地 极天际地 极天蟠地 穷天际地 蟠天极地 蟠天际地 蟠地极天 际地蟠天
均匀周遍:均遍
(存在的面很广泛,具有共同性的:普遍)

另见:广大 共同 存在

☚ 普遍、规模   规模 ☛

调节

调节

均 剂(剂调)
调节温度:调温
调节饮食:调食
调节使之适宜:调济
 以有余调剂不足:酌剂 酌盈剂虚 调剂均衡 酌盈注虚
运行调节:运平
劳逸要适当调节:一张一弛 一弛一张 有张有弛
裁度调节:裁剂
小心调节:慎节
(从数量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节)

☚ 调整   约束 ☛

衡量

衡量

衡 量(品量;等量;校量;较量;称量) 诠 均 程(程量;程较;程效) 论 铨(铨量;~度众寡)絜 等 揣 秤 酌 角 律 概侔 格 权(权量) 绳(绳尺;绳量) 计度 约度 章度 准度
衡量自己:自隐 自度
 自己衡量:自程 自问
衡量他人:律人
挑选衡量:选度
计算衡量:计程
观察衡量:览揆
体察衡量:体量
鉴别衡量:裁量
 品鉴衡量:铨衡
评论衡量:诠度 诠量
 评议衡量:议度 评铨
 评判衡量:评衡 评量
用公正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人才或作品:玉尺量才 玉尺量材 材衡玉尺
用公正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作品:衡文玉尺
对应承担的职责和自己的才能进行衡量和估计:揣分揆能 揣分量才 量力揣分量能度分
考察名称,探究实际,以衡量名实是否相符:考名责实
经常衡量:日程
全面衡量:兼权(~尚计)
详细衡量:详度
极精细地计较衡量:铢铢较量
极细致地衡量﹑推究:铢称
(比较:斟酌:衡量)

另见:比较 对照 评定 考虑 斟酌

☚ 衡量   衡量的方面 ☛

全部

全部

全(全个;全般;全体;全副;全量;全套;全付;全班;全数;全盘;全然;大全) 整(整整;整个;整体;整部) 合(合盘;合计;~家;~村) 阖(~第) 浑(浑全;~身是劲) 总 通(通通;通同;通统;通体;通盘;通共;通计;通总;通数;通类;通前彻后;通前澈后) 满(~碗;~身;~面;满盘;~打~算;~门抄斩) 统(统统;统通) 毕(原形~露) 一(一起;一总;一切;一皆;一概;一体;一并;一是;一古脑儿;一股脑儿;一股拢总)俱(一应~全;面面~到) 佥(~同) 胥(万事~备) 均(~安;~好) 举(~国;~家) 概(~数) 扫(扫地;扫数) 尽(尽尽;尽底;尽行;尽皆;尽多;尽都;尽数;罄尽) 竭 纯(~粹) 镇遍(~地;~体) 顿(顿自;顿然) 应(一应) 净 绝 浑(~身) 所有 诸有 不遗(~余力)囫囵 齐齐 种种 诸余 连根 倾巢 连头搭脑 百分之百
全部、总共:兠肚连肠
表示全部:尽 皆(悉皆;咸皆;尽人~知) 悉(~数) 咸(老少~宜) 毕 具 侪 偕 备(关怀~至) 全(完全;全然;纯全;十全) 都(都卢) 率 类 了(~无长进;~不相涉) 断(~无此理)干净 纯然 纯粹 十成 一定 根本(~不理) 绝然 浑然 简直 通身 彻梢 统统 统通
表示整个,全部:连头带脑 连头夹脑 连头接脚 连头连脚 连头搭脑
完全、十足:彻头彻尾 彻首彻尾
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不折不扣
某范围内的一切:凡(~是) 是(都~;总~) 连(~人带马)
事物的全部:体(总~;整体;一体;全体;统体) 全豹
一切物质的总体:宇宙 世界
形成的整体:个儿(论~买)
结合紧密,不可分裂的整体:铁板一块
全部一起:趸(~批;~数)
全部,无遗留:连汤带水

另见:数量 总括 齐全 ︱部分

☚ 全部   包括 ☛

比较

比较

比(比次;比校;比拟;比量;比例;比类;比匹;打比;对比) 较(较量;计较;辜较) 方(方比) 订 讲 谕 拟 吡 等(等量) 均 侔 照 校 视 类 差(~可告慰) 棿(棿拟) 衡 形 相况 角量
表示比较:于(高~;小~) 要(他~好些) 莫(~过于) 来(天~大) 有(他~他哥高) 何与 孰与 孰若
 表示正反比较:与否(成功~)
相互比较:项背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互相比较:对比
进行比较和推测:比度
收集比较:集比
选择比较:论比
排列比较:贯比
考查比较:比(比次) 考较 考校 程量稽合
 考校武力:校武
研究比较:商较 商校 商敌
比照,比较:订况
对照比较:对勘
权衡,比较:称 权县 诠较
评论比较:评点
竞争比较:角较
向高处比较:攀比 攀引
私自比拟:窃比
详细比较:详较
(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

另见:辨别 衡量 对照 事物 差异 好坏

☚ 比较   对照 ☛

相当

相当

等(等比;等于;适等) 当(当匹;当对;对当) 侔 抵 顶 均(均等;均敌) 匹(匹敌;畴匹) 称(称合;称副;称衡;称当;配称) 敌(敌头;敌偶;敌耦;敌等;敌衡;敌拟;酬敌) 夷伦 钧适 自如 对应 齐衡 抗行 抗手 抗拟 相方 相仿 相亚 相匹 相值 相停 相敌 相仲伯 不亚于
相符,相当:允值
与此相当:称是
彼此相当:比对 比迹
彼此条件相当,配得上:般配
等同,比并:伦比
难分高下,程度或水平相当:不相上下 不相高下 不分高下 不分上下
两者难分高低,不相上下:伯仲之间
彼此不相上下:齐步 齐武
不相上下,相抗衡:颉颃
等级,地位等相等:对等 钧敌
双方对等:针锋相对
正相当:正当
大约相等:略等
与前人相匹敌:追配
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权 平衡 齐衡 均衡
两者轻重或优劣相当,丝毫不差:铢两相称
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铢两悉称
两者轻重相当,平衡一致:五雀六燕
大家都一样:彼此彼此
(数量、价值、条件等两方面差不多:相当)

另见:等级 地位 力量 相同

☚ 一样   相像 ☛

295.均(p594.1)

义项八释文云:通“韵”。《文选·晋·成公子安(绥) <啸赋>》: “音均不恒,曲无定制。”注: “均,古韵字也。《鹖冠子》曰: ‘五声不同均,然其可喜一也。’”
按:释义为“通‘韵’”,则为通用假借之字也,而书证之注乃云: “均,古韵字也。”则又为古字今矣。二者相较,乃生龃齬。考,古无“韵”字, 于均平、普遍、校正乐器音律之器、音韵,皆写作“均”,至魏晋始造“韵”字以别之,故李善注《文选》乃曰:“均,古‘韵’字。”则均、韵古今字,释作: “同‘韵’字”,则确矣。

☚ 坑   坐 ☛

〖均〗 粵 gwan1〔君〕普 jūn

❶ 均勻,平均。許慎《說文解字》:「〜,平徧也。」(徧:通「遍」,全面。)歸有光《歸氏二孝子傳》:「華伯妻朱氏,每製衣,必三襲,令兄弟〜平。」
❷ 公平,公正。諸葛亮《出師表》:「將軍向寵,性行淑〜。」
❸ 權衡,衡量。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❹ 副詞,都。畢沅《續資治通鑑.南宋紀.高宗.紹興十一年》:「有頒犒,〜給軍吏,秋毫無犯。」

❶平均、均匀、均衡。《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❷汉代量酒单位。《汉书·食货志下》:“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

均jūn

❶均匀。如:平均,均等。
❷都,全。如:各路大军均已出发。

古代量酒的单位。《汉书·食货志下》:“请法古,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

☚ 豆   匊 ☛

均jūn

Ⅰ  (均匀) equal;even: 分得不 ~ not evenly divided;
劳逸不 ~ uneven allocation of work Ⅱ  (都;全) without exception;all: 各项准备工作 ~ 已就绪。 All the preparatory work has been completed. 所有国家 ~ 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All countries were re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Ⅲ (古代制造陶器的转轮) potter's wheel
◆均等 equal;impartial;fair;
均方 mean square;
均方根 mean square root;root-mean-square;
均分 divide equally;share out equally;sharing;dichotomy;{化} equipartition; break even; 均衡 balanced; proportionate; harmonious;even;equilibrium;equilibration;equating;equalization;balance;levelling;balancing;
均衡发展 balance development;
均衡价格 equilibrium price;
均衡增长论 theory of equilibrium price;
均化 homogenize;
均聚(合) homopolymerize;
均力轮 stackfreed;
均染 levelling;
均热 {冶} soaking;
均势 balance of power;equilibrium of forces;equilibrium;equilibration;balance;equilibrio;parity;
均摊 share equally;share alike; 均相 {化} homogeneous phase;
均相催化 {化} homogeneous catalysis;
均压 voltage-sharing;
均一 even;uniform;homogeneous;
均夷 grade;
均匀 even;well-distributed;equation;equality;equalization;uniform;regular;homogeneous;
均匀化 homogenization;homogenize;
均匀性 homogeneity;uniformity;homogenization;
均值 {数} mean value;
均质 homogeneity

均jūn


❷ 才智敌|力势敌|权力敌|势力敌君jūn
唱臣和|臣臣|临天下|平卖卜|卿唇舌|辱臣死|子固穷|子之交

❷ 欺罔上|请入瓮|忠爱国

❸ 博雅子|独行子|恺悌子|梁上子|民贵轻|岂弟子|谦谦子|正人子|至诚

❹ 如意郎

均,金文作,小篆作
从土从匀,匀亦聲,形聲兼會意。聲符或作 “旬”,“旬”亦从匀聲。本義是平匀土地,引申爲泛指平匀,又引申爲普遍、等同、調節等義。或通 “畇” 即 “耘”,治田。銘文或用協和義。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成左右結構,古隸典型。

均jūn

(7画)

【提示】土,位于字左时,末笔横改提。

*均jūn

7画 土部 
(1) 分开的各部分数量相等;等同:~匀|~分|平~|~贫富|势~力敌|利益~沾。
(2) 副词。都:一切~安|与会人员~无异议。

均()


蔡侯紐鐘,殷周金文集成210,春秋晚期
均□夫(大)夫,建我(邦)(國)。

蔡侯鎛,殷周金文集成221,春秋晚期
均子夫(大)夫,建我(邦)(國)。

編鐘(一), 近出殷周金文集録51,春秋後期
龢平(均)煌。
按: 从土昀聲,“均”之繁文。

古璽彙編520,戰國
(均)。
按: “土”訛作“立”,戰國文字習見。

古璽彙編2359,戰國
(韓)(均)。

古璽彙編1964,戰國
(均)。

古璽彙編2470,戰國
(㭒)(均)。

古璽彙編2873,戰國
(展)(均)。
按: 增心旁爲飾。

古璽彙編784,戰國
(均)。

古璽彙編1129,戰國
高均。

古璽彙編1021,戰國
肖(趙)(均)。

古璽彙編2604,戰國
(均)。

鑒印山房藏古璽印菁華220.附録4,戰國
(兹)均。

湖南古代璽印40.13,戰國
(均)。

新蔡葛陵楚墓·甲三349,戰國
司城均之述。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9,戰國
民莫之命天<而>自均安(焉)。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7,戰國
(袀)(冕)而立於(阼)。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慎子曰恭儉4,戰國
均分而(廣)(施)。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87,戰國至秦
可(何)謂宫均人?
按: 趨於定型。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西漢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均而平之,爲之若何?

樓蘭殘紙·孔紙28.15,漢晉
□健均清齋□。

漢印文字徵
遼東均長。

漢印文字徵
千乘均監。

郙閣頌,東漢
□□平均。

楊乾墓誌,北魏
稟均兩義,三才履半。

司馬遵業墓誌,北齊
德水均流,鄧林齊秀。

馬穉墓誌,隋
又授内均將軍、信州典籤。

吕君妻張須墓誌,唐均芳萬頃,德閏波瀾。
《説文》: “均,平徧也。从土从匀,匀亦聲。”
實物文字中的“均”或从土昀聲,爲“均”之繁文。戰國文字“土”訛作“立”,或增心旁爲飾。戰國至秦時,“均”字趨於定型。
楚簡假“𡋕”爲“均”。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簡34—35: “𡋕(均)不足以坪(平)正(政), 愋(緩)不足以安民, 㦷(勇)不足以沫(潰)眾。”

☚ 坪   壤 ☛

均jūn

西周至中古的指事字。西周和战国从勹(甲骨文至战国一画和一大折笔相交叉。是“旬”的本字。小篆以后讹成勹(bǎo),包的本字),从两点、后变两横,象分开状。分,分出义。读yún,也读jūn。春秋以后增土旁,从土、从匀,匀亦声。声母演变如肙(yuān)捐、鹬橘例。匀和均都有均匀义。均又有公平义。平,匀义:如:均分|势均力敌。组词如:平均|均匀。引申有都(dōu),皆义。如:老小均安|均已布置就绪。因从匀声,古代又同“韵”。

均★常◎常


jūn形声,从土,匀声,本义为平均、均匀,引申为副词,表示全无差别,相当于“都”“全部”。
【辨析】
以“均”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yún:筠。

(jūn)

平徧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