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歌》
【出版年份】:约1080 法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部英雄叙事长诗。 共4002行,291节。 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同伊斯兰教徒交战2年,只有马席勒统治下的萨拉高斯未归降。马席勒决策议和。查理大帝召集臣下议事。 其妹夫加奈隆主和,但共外甥(一说侄子)罗兰反对,并提议让他的养父加奈隆出使敌营,后者因而怀恨在心,决意对罗兰进行报复。加奈隆降敌并献计:在查理大帝班师回国时,罗兰肯定殿后,可趁机截击,并将他围歼之。 后,罗兰所率二万骑兵被5倍于他们的敌军全部消灭。罗兰血战到底,面对西班牙,以胜利者姿态,为“可爱的法兰西”流了最后一滴血。 临死前他吹响号角,查理大帝闻声赶到,将敌军全部歼灭。卖国贼加奈隆被处车刑,有30个亲族被绞死。 《罗兰之歌》歌颂了骑士罗兰无限的英勇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自我牺牲的心灵美。 《罗兰之歌》的思想意义在于反映了要求法兰西统一,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王国的历史愿望。 查理大帝的形象就是这个“还不存在的、理想的封建王国”(恩格斯)君主的体现者。《罗兰之歌》以其鲜明的艺术形象高于其他类似的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