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窝子和四合院
清代和民国时期,巴音郭楞的汉族居住的是中式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有所不同的是檐头和屋顶,砖砌屋檐,用平砖砌成三角形,显得美观,或者用立砖顶砌齐屋檐,显得整齐大方。如果土块屋檐则做一个檐头模板橹子,甩上草泥,将檐头橹成一色花纹,显得精致而富丽。屋顶既不像内地的尖屋顶,也不像维吾尔族的平屋顶和回族的平坡屋顶,而是中间虽起脊,但很小,上抹草泥不挂瓦,因雨水少,一般抹两三层草泥就不会漏雨。为坐北朝南五间房、正房客厅,两厢房卧室,两侧房为孙辈所住,西屋为大儿子之房,东屋为二儿子之房,院门朝西,东南角为厕所,西南角为厨房和井房,正南放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