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热dìrè

地球内部的热能,可用于发电、采暖等。

地热dìrè

〈名〉 指地球的热能。

地热dì rè

存在于地球内部的热。1883年傅兰雅《地理须知》:“陆地土石之质,被水冲入海洋,则渐沉落于底,重者先沉,轻者后沉,渐积渐多,历久成层,为海水挤压,地热薰蒸,则结石层。”1902年樋田保熙译《世界地理志》部首:“今日地中之热,屡自火山喷出或生剧烈地震,一村一郡,转覆埋没,一瞬间其地之情形全变,此世所共知也。然地热之作用,尚不止此。”

地热

地热Dire

地球内部存在的热能。火山喷发、温泉涌流等现象都说明地壳下面存在着巨大的热源。研究证明,地热的主要来源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如铀U235、U238、钍Th232、钾K40等),据估算地球内部这些放射性元素每年释放出的热能只少有5.114×1020卡。也有一部分热能是由于地球构造变动的机械能、化学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转化而来的。地球内部的热能不断地通过火山喷发、温泉涌流、地震和各种构造活动向外释放,但这些方式释放能量的总和还不到地球每年向外散发热量的1%。地球向外散发热量的最主要途径是从地球深部向地表的传导散热(也叫地热流)。通过传导散热,地球表面每年向外释放总热量可达2.45×1020卡(相当于燃烧400亿吨煤释放的热量)。这个惊人的数量如果平均分布于地表,每平方厘米每秒钟也只有百万分之一千卡,这个数量又变成不易被人们感觉到的微乎其微了。在地球表面能够显示出来的地热异常区,叫地热田。这种富集起来的地热能称为地热资源。地壳上地热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环太平洋地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是两条最主要的地热带。我国东部、南部属环太平洋地热带,西藏、云南等地属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我国已经发现的热泉点2 800多处,其中西藏水热活动区不下600处,有名的羊八井热汽井温度达130℃,热水喷出30多米高。这些地下热水可以抽取利用,建立暖房、洗浴保健疗养,也可以利用建立热电站,我国已在西藏、广东、河北、湖南、江西、山东、辽宁等地建立了小型地热发电站。地壳表层的温度因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有年变化和日变化,但从地表向下达到一定深度,其温度就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深度叫常温层。在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增加,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叫地热增温级,单位是米/℃,例如大庆地区的地热增温级为20米/℃,北京房山为50米/℃。地热增温级的平均值为33米/℃。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叫地热梯度,即每深100米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米,地热梯度平均值为3℃/100米。

☚ 地球的磁场   地壳的化学组成 ☛

地热

地热Dire

地球内部的热能。很多自然现象,如火山喷发、温泉涌流等都说明地壳下面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热源。研究证明,地热的主要来源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如铀(U235),U238)、钍(Th232)、钾(K40)等。据计算,1克铀(U238)蜕变成稳定的铅(Pb206)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800公斤煤所产生的热量。据估算,地球内部这些放射性元素每年释放的热能至少为5.114×1020卡。对各类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得知,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含量最高,玄武岩次之,橄榄岩最低。花岗岩和玄武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橄榄岩是地幔的主要成分。地核中放射性元素含量极少。由此可知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生的地内热能主要集中在地球表层。除了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之外也可能有一部分能量是由构造变动的机械能、化学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转化而来的。还有人认为地热是地球形成时的残余热能(所谓残余热说)。地球内部的热能不断地通过地表向外释放,如火山喷发、温泉喷出、地震和各种构造活动都是向外释放热能的方式,但这些释放能量的总和还不到地球每年向外散热的1%。据研究认为地热向外散发的主要途径是地热流,(即从地球深部向地表的传导热)。通过地热流地球表面每年释放总热量可达2.45×1020卡,相当于燃烧400亿吨煤释放的热量(约相当于我国1989年原煤产量的40倍),但是每年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也只能平均到40—50卡热量,它只相当于地表相同面积上所接受太阳辐射能的1/4 000到1/5 000,每平方厘米地球表面每秒钟只有卡1/1 000热量传导出来,这样微小数量的热是不易被人们感觉到的。凡是在地表显示的地热异常区叫地热田,这种富集起来的地热能称为地热资源。地壳中的地热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地球上主要地震带分布区同时也是地热分布区。我国东部、南部属环太平洋地热带的一部分,西藏、云南等地属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我国已发现的地热泉点2 000多处,其中西藏水热活动区不下600处,有名的羊八井热汽井,温度高达130℃,热水喷出地面30多米高。有些地下热水可以抽取利用,建立暖房、洗浴保健疗养,也可以建立地热发电站,我国已在西藏、广东、河北、湖南、江西、山东、辽宁等地建立了一批小型地热发电站。
地壳表层受太阳能辐射影响的深度不超过20—25米,在这个深度之内温度随气温而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再往深处,其温度不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其温度常年稳定不变,这一层叫常温层。在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而增加。向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叫地热增温级,单位是米/℃。例如,大庆的地热增温级为20米/℃,北京房山为50米/℃,地热增温级的平均值为33米/℃。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叫地热梯度,即每深100米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米,地热梯度平均值为3℃/100米。若按这个地热梯度平均值和地球半径计算,地心的温度将高达20万度,这样的高温地球将被全部熔化了。实际上地热梯度的平均值只适于深度大约8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再往深就不适用了。根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推测地球内部的温度变化如下表:

地球内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

深度 (公里)1004007002 900地 心
温度 (℃)1 100—1 2001 5001 9003 7004 500—5 000
☚ 地球的磁性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热

地球内部的热量。有时泛指地热资源。地球表面普遍存在来自地球内部的热流,由此每年散逸到大气里的总热量约有2.0×1020卡,由于分散,目前的技术条件尚无法抽取和利用,仅在一些近代火山区和年轻的造山运动地区,能够使地球内热在有限的地域内富集,为人类所利用。


地热

天然能源之一。由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蜕变,化学物质反应;地壳内晶格畸变发生摩擦而产生。形成有地下热水、地热蒸汽、热岩层等。当地壳变动或人工破坏时,这部分能量便通过各种介质传导出来。整个地球表面每年散逸到大气里的总热量约有2.6×1020卡。


地热

又称“地下热”。存在或产生于地球内部的热。总能量约为地球所储全部煤炭能量的1.7亿倍。


地热

地热

蕴藏在地面之下的地球内部热能。

地热

地热

地理环境要素。天水市共发现地下热水异常区5处,其中武山县、清水县、麦积区街亭镇的温泉已开发利用。麦积区街亭温泉可采资源储量有1504万立方米,两口自流井日涌量均为3600立方米,且富含人体所需的钙、镁、钾、纳、氟、锶、钡、硫等离子,医用价值较高。由于该温泉位于麦积山国家5A 级景区,已初步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清水汤浴温泉也进行了规模开发。

☚ 水环境与水质   渭河 ☛
地热

地热

地球的内热。是最古老的能源之一,但人们刚开始利用这一能源。主要利用地下蒸汽或热水等地球内部热能资源来发电。地下的干蒸汽可直接引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地下的热水可用减压扩容办法,使部分热水汽化,产生蒸汽以驱动汽轮机发电;或利用地下热水的热量加热低沸点有机化合物液体(如氯乙烷、异丁烷等)使其沸腾气化,将气体引入汽轮机发电。

☚ 用热导则   再生能源 ☛

地热

heat of the earth's interior


地热

heat of the earth's interior


地热

geotherm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