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下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下水

 壤父者,尧时人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壤父》


 【评】在很早以前,我国先民已掌握地下水的知识,故能凿井取水。

地下水dìxiàshuǐ

贮存在地面以下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
【反】地表水

地下水dì xià shuǐ

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水。1906年《博物学教科书》第三编:“石膏通常为扁桃形或岩株状之岩床,其层理平行者甚稀。且屡与黏土、岩盐、硬石膏等相伴。又屡为地下水所溶解,形成宏大之洞窟。”1916年何述曾《土壤学》第六编:“地下水存于一公尺以上之深处,则虽耕地亦不需排水。”◇地水。

地表水←→地下水dì biǎo shuǐ ← → dì xià shuǐ

地表水:地球表面的水。
地下水:地面下的水,如泉水、井水等。
【例】 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地表水,又要充分利用地下水,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供水问题。

水(~液;~浆) 阴 津 寒玉 虚碧 碧氏 龙精
水的美称:玉水 灵液
井里的水:井水
清甜的井水:乳井
湖里的水:湖水
海里的水:海水
流动的或朝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水:洋流 海流
勺中的水:涔勺
流于地面的水:水潦
地面下的水:幽液 地下水
雪融化后的水:雪水 雪汁
源出于山而入海之水:经水

另见:流动 河道 水声 波浪

☚ 水   各种用途的水 ☛

地下水ground water

地面以下充满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而形成稳定水面的水。它是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一项重要水资源,是全球水循环和区域水量平衡的一个环节。在中国北方的半干旱、干旱地区,采用井灌方法抽取和利用地下水,或用井排方式降低地下水位以防止土壤盐渍化,是农地水分调节和土壤改良的重要措施。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及其郊区,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于城市生产、生活和郊区农业生产,造成地面大幅度下沉等环境问题。利用各种措施,如营造防护林网、种植草皮带和设置人工屏障以拦蓄大气降水和径流,通过土壤耕作和地面覆盖以增强水分入渗,以增加地下水一土壤水库容,是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
地下水通过毛管作用而沿土壤剖面上升,形成毛管湿润带,又称包气带。这种上升的毛管水可为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因此在毛管湿润带中有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在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的范围内,来自地下水的毛管水流源源不断,即使在干旱时期,植物也能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在炎热的白昼,虽因耕层蒸发失水快而供水跟不上,植物叶片出现暂时性凋萎,但经夜晚的土壤回潮即恢复其膨胀状态,不致影响正常生长。浙东沿海的夜潮土,地下水位在土表以下1.0~1.5米处,耕层处在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的范围内,供水充足,使棉花稳产高产。
不过,在盐渍土地区,地下水矿化度高,毛管水上升至地面而蒸发掉,留下盐分,使土壤积盐,大片已改良的淡化土壤重新返盐,发生次生盐渍化,不得不再次抛荒。因此,要采取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耕层脱离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的范围。为了耕层土壤不致发生返盐而妨碍作物正常生长,需把地下水位埋深降低至不引起次生盐渍化的“临界深度”以下。这种毛管水流上升的高度和强度,与土壤质地、孔隙状况以及地下水位埋藏位置、盐分含量和组成等有关。

地下水groundwater

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3个基本类型;按含水空隙的特点,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等。其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的入渗,当雨水降落地面以后,首先补充地表水分,多余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它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上重要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如有稳定的水量和较好的水质,可作为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如不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或过量开采以及引起它的污染,都会造成对人类不利的后果。因此,应加强地下水的观测与分析研究,以便合理地开发利用。

地下水Groundwater

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壤空隙(孔隙、裂缝和洞穴)中的水。因清澈、纯净、水温低而具有较高的价值。地下水对加拿大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埋藏深、水温高的地下水溢于地表而形成温泉,遍布艾伯塔的班夫、贾斯珀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的雷迪厄姆和费尔蒙特等地。

地下水

地下水dixiashui

贮存并运动于地表以下岩石孔隙、裂隙、溶穴中的水。除了呈气态、固态、液态存在形式外,按其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分结合水、毛管水和重力水。气态水是指呈水气状态贮存和运动于未被饱和的岩土空隙中的水。它可以随空气的流动而流动。即使空气不流动,气态水本身也可以由水汽压高的地方向水汽压低的地方移动。当岩土空隙内水汽增加达到饱和或温度下降到露点时,水汽可以凝结成液态水。气态水对岩土中地下水重新分配有一定影响。气态水被吸附在岩土颗粒表面上,形成所谓结合水。岩土颗粒带负电荷,水是偶极分子,由于受到的引力大于水分子本身的重力,而被紧紧地束缚在固相表面。通常,把最接于固相表面的结合水称为强结合水,又称吸湿水。吸湿水的数量和空气湿度有关。在完全干燥的空气中吸湿水等于零;在湿度达到饱和的空气中,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的百分比叫做最大吸湿量。强结合水的外层称弱结合水,是被剩余分子引力所吸引的水,不受重力作用,呈薄膜状,故又称薄膜水。薄膜水可以在分子力的作用下由薄膜厚的地方向薄膜薄的地方运动。结合水最重要的特征是抗剪强度大,力学性质与固体相似,只有施加的外力很大时,才能移动。当薄膜水达到最大厚度时,重力和毛管力对它的影响超过固相表面对它的引力,多余的水分子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形成毛管水和重力水。重力水主要存在于饱水带中,能自高处向低处运动。通常见到的井水、泉水都是重力水。水文学中指的地下水,即饱水带中的重力水。重力水在细小的孔隙中受液态水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发生毛细现象,形成毛管水。当表面张力和重力作用达到平衡时,水停滞在某一高度位置上,此高度称为毛管上升高度,最大上升高度与毛管直径成反比。根据毛管水的形成与存在形式分为: 毛管上升水 (又称支持毛管水) 是指贮存在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上岩土毛细孔隙中的水,随地下水的升降,其位置也作相应的变动。悬挂毛管水是指与地下水面不相连接,贮存在包气带中的水。当岩土温度低于0℃时,空隙中的液态水以固态形式存在。我国北方冬季常形成冻土。东北和青藏高原有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常年冻结,这就是所谓多年冻土。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空隙类型分孔隙水、裂隙水及喀斯特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质好,分布广,供水延续时间长,是一种可靠的供水水源。此外,有些地下水富集某些元素,如溴、碘、锶、钡等,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有些地下水含有具有医疗价值的特殊成分,称为矿水; 有的地下水温度高,称为热水,是宝贵的热能资源。

☚ 水位和流量测算   给水度 ☛

地下水underground water

系重要水源之一。地下水可分浅层水、深层水、泉水等。浅层水,一般距地表数米至10余米,水质一般较好,但亦可受污染,打浅层井可供饮用;深层水为第一不透水层以下带水层中的水,水质较稳定、污染机会少,但通常含盐类多,可饮用;泉水,可打自流井,有的含某种药用成分,饮水及治疗用。地下水源亦是有限的,应当节省、防止浪费。

地下水

地下水Dixiashui

贮存并运动于地表以下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中的水。这些水按其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一般分为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和固态水。重力水在供水方面有实际意义。地下水的起源,地下水的形成可分为三种基本成因类型:
❶渗入水,又称溶滤水。即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透,这种渗透有时可以循环到地壳深处,形成有较高温度和特殊化学组分及气体成分的地下水。
❷沉积水。是指与沉积物同时生成的古老地下水。有海相的、湖相的和河相的沉积水。
❸凝结水。大气中含有的水汽和岩土空隙中的水汽,在温度降低达到饱和,凝结成水滴,水滴汇聚起来就成为地下水。这种水主要发生在高山、沙漠地区,那里的温差大,有利于水的凝结。水汽本身可由水汽压力大的地方向水汽压力小的地方移动,当水汽压力相等时,则水汽本身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运动。在冬季土层上层的温度比下层低,所以冬季水汽自下而上运动。夏季相反,水汽自上而下运动。因此,夏季凝结水主要产生于土层下层,冬季则主要产生于土层上层。凝结水对某些干旱地方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前者埋藏在包气带中,后者埋藏在饱水带中。按含水层性质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喀斯特水。地下水分布比较广泛,水源比较稳定,水质好,是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可靠供水水源。地下热水可以作为地下热能资源被利用于发电。含有某些特殊组分、或温度较高的地下水,用于医疗、饮料。地下水中富集某些元素,如溴、碘、锶、钡等,常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地下水也能淹没地下建筑物,如矿坑、隧道和引起土壤盐碱化,在这种情况下,地下水又成为一种有害的地质因素。

☚ 冰川   含水层 ☛

地下水

见“地质学”中的“地下水”。


地下水

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岩石中的水。分布很广,在工业、农牧业、国防、医疗和生活等方面有广泛用途,是一种宝贵的地下资源。

地下水

亦称“地下水流”。存在和流动于地表以下岩土空隙、洞穴中的水。

地下水

地下水

地下水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的孔隙、裂隙和洞穴中的水。地表以下含水的岩土可分为两个带: 上部为包气带,也称非饱和带,岩土的空隙中除水以外还包含空气; 下部为饱水带,也称饱和带,岩土的空隙被水充满。狭义的地下水指饱水带中的水。饱水带的水能从地下汲出为人类所利用。
根据来源,地下水可分为: 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而形成的渗入水; 由大气中的水汽进入岩土空隙冷凝而成的凝结水; 在沉积岩沉积过程中生成的埋藏水; 由岩浆在冷凝过程中析出的水汽凝结而成的初生水和某些矿物 (如石膏、芒硝等) 所含的结晶水在高温高压下脱出而生成的脱出水。
根据受引力作用的条件,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结合水又分吸湿水 (吸着水) 和薄膜水。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有比重、温度、透明度、颜色、气味等。质量优良的地下水应当是无色透明,适口而无特殊的气味。地下水的温度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潜水的温度接近于当地的年平均气温,而某些地下热水的温度可超过150℃,可以用于发电。
地下水是一种复杂的溶液。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主要指水中所含阴、阳离子数量及其比例,某些未离解的化合物和有机物含量,氢离子浓度、硬度和总矿化度等指标。地下水中分布最广的离子有7种,即阳离子:钾(K+)、钠(Na+)、镁(Mg2+)和钙(Ca2+);阴离子:氯(Cl-)、硫酸根(SO42-)和碳酸氢根(HCO3-)。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称总矿化度,通常以水在105—110℃温度下烘干后留下的干涸残渣量来表示。一般,当总矿化度小于1克/升时称淡水,1—3克/升称微咸水,3—10克/升称咸水,10—15克/升为盐水,大于50克/升为卤水。淡水中Ca2+、Mg2+离子和HCO3-离子一般相对含量较高,而咸水中常以Na+和Cl-占优势。水的氢离子浓度用pH值表示,中性水的pH=7,碱性水的pH>7,酸性水的pH<7。地下水的硬度指水中钙、镁、铁、锰、铝等溶解盐类 (天然水中以钙盐和镁盐为主) 的含量,含量高则硬度大,反之硬度小。硬度分总硬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水中所含钙、镁等离子的总量称为总硬度; 把水加热煮沸后,钙、镁等的碳酸氢根盐分解为碳酸盐而沉淀,这部分钙、镁等盐类的含量称为暂时硬度; 总硬度与暂时硬度之差称永久硬度。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有降水入渗补给、灌溉水入渗补给、地表水补给、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等,在特定地区还有侧向补给。降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确定降水入渗补给量的方法有: 地下水动态分析法、入渗系数法、水量平衡法、实测法和相关分析法。灌溉水入渗补给指灌溉后灌溉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常用的确定方法是利用试验田块,观测灌溉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幅度,推求灌溉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补给是指地表水通过垂向入渗或侧向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常用的方法为实测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实测法是从地表水体损失量中扣去蒸发量、润湿包气带岩土的水量和滞留在包气带中的水量,其值便是地表水体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地下水动力学法是按地下水运动的稳定流或非稳定流理论,加以计算。越流补给是当相邻含水层的地下水水头高于本层的地下水水头时,水流通过两个含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而进入本层。人工补给指地表水或外区地下水通过坑、塘、水沟、水井等注入地下以补给本区地下水。
排泄主要包括泉、潜水蒸发、排向地表水体、越流排泄和各种人工排泄等。
地下水水情指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等要素随时间有规律的变化,又称地下水动态。浅层地下水水情变化较大。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地下径流加强。同时,改变原有地下水的温度和水质。靠近地表水体的地下水,常受地表水体各要素变化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地表水体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则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升高,水温和水质也随之而变。若地表水体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则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体,使地下水位降低。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会大大改变地下水的状况。如果补给不足,地下水位便不断下降,造成地下水的区域降落漏斗,这种漏斗不断加深和扩大,便会造成恶果,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和局部地区地下水枯竭等。地下水水情观测,主要是通过长期观测井网,用自记仪器或定期观测方法取得资料。

☚ 土壤水   沼泽 ☛

地下水underground water

是水源的一种。根据其在地下存在的位置和流动情况,分为浅层水(浅井水)、深层水(深井水)和泉水或自流井水。浅层水水质一般较好,但仍不能完全排除污染的可能。深层水受污染机会极少,水量和水质均较稳定,但其中溶有大量盐类,水质较硬。泉水即自行涌出地面的地下水。

地下水

地下水

湖南地下水资源,年总储量457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的18%,年可开采量43亿立方米,占总储量的9.5%,其中年孔隙承压水38.7亿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89.6%。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湘西北的龙山、桑植、永顺、大庸及石门北部,以及湘中南的涟源、邵阳、隆回、祁阳、零陵、耒阳、桂阳、道县及其邻近各县。

☚ 降水   外来水 ☛

地下水

存在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 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分别指埋藏在地表浅处,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以及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根据含水层的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喀斯特)水三类。地下水一方面可作为工农业、生活及医疗用水的水源,同时,高矿化地下水中含有很多有用元素,特别是稀有元素,是一种有用矿产; 但另一方面又影响地下矿坑、建筑物地基的施工及引起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中溶解的某些离子和气体还会对建筑产生化学侵蚀。在大的工业城市无计划地大量取用地下水,会引起土层变形,产生大面积地面沉降。

地下水

地下水

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空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 地表水   水源 ☛

地下水

groundwater


地下水

subterrranean water


地下水

underground (/subsurface)water

地下水

groundwater
~枯竭groundwater depletion/~资源保护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