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队中进行改革
改革是我军建设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我军发展、提高所必须的。它也是我国顺应社会发展而进地全面改革的,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军队改革的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我国的国防力量的强弱,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死存亡。
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因此,邓小平强调: “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1页)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改革思想的本质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❶改革是我军建设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的自我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军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我们应该看到,要实现 “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不是短时间的,而是一个长期任务。要实现我军的新发展,适应现代战争的新要求。提高现代条件下的快速反应能力,迅速投入作战的能力,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一个努力奋斗的过程。这都需要对军队进行改革,只有在改革中才能求进步,求发展,才能把我军的建设水平提高到一个更为高级的水平。
❷改革是我军建设创新与继承的统一。邓小平所说的创新,对传统来讲是把其中一些不适合于现代化我军建设的内容摒弃,而不是否定一切,把一切都推倒重来,既无必要,又无作用。当然,改革中被否定的只是某些具体的原则和制度,不是否定我军的建设宗旨,也不是否定我军的根本制度,它并不表明我军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❸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我们必须坚定地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自觉地把握我军改革的正确方向。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改革思想,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涉及到我军建设的方方面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建设军队,是邓小平为我军建设规定的总任务、总目标,也是新时期军队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它作为一条主线把邓小平关于军队改革的全部论述联系在一起,贯穿于军队改革的全部过程,规定着军队改革的具体内容。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一主线,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军队的改革内容,主要有:
❶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军建设指导思想方面的改革。这一方面的改革思想主要包括: “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页)我们要努力为和平作出贡献; 关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思想,邓小平明确指出: “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是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9页)建设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要以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心; 注重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 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全面提部军队的战斗力; 靠科学技术出战斗力,把军队现代化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官兵素质的方面上来; 确定人才是建军之本的思想,他说: 要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 要 “使军队领导干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战争知识。”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页)大力培养有驾驭现代化战争能力的军事人才; 坚持 “三个面向”,在开放中加强军队建设。
❷关于我军体制方面的改革。主要包括: 精兵思想,裁军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6页)合成思想,“要根据各战区特点,根据军队装备不断改进的情况,搞些合成军,合成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8页)提高效能思想。
❸关于法规制度的改革。邓小平多次强调加强军事立法,强调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十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我军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业已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其中主要的内容有: 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部队基层建设; 加强部队军事训练; 改善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 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实行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 的方针; 加强军事理论研究; 加强军事院校建设; 完善我军的条例条令和各项规章制度; 贯彻勤俭建军的方针; 严格财经纪律,搞好部队生产经营; 等等。这些方面的改革使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了可靠的保证和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