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小学学校名。隶国子监太学。
职源与沿革学长之名,始见于北宋真宗咸平三年十月八日,东宫内为宦官办学时设(《长编》卷47辛亥)。元丰间创办在京小学,置学长。崇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因与县学长同名,改为“小长”(《宋会要·崇儒》2之11)。
简称学长。《宋会要·崇儒》2之11:“(崇宁五年)诏小学皆隶太学。……兼学长与县学长名同,可改为小长。”《宋史·职官志》5《国子监·祭酒》:“小学……学长二人。”
职能❶宋初,凡四方品官子弟,未就读于国子监、而欲取得国子监解额之应举人,许投保官家状、并经考试艺业,给与国子监牒,充广文馆生,随秋试召保取解应试(《宋会要·崇儒》1之29)。 ❷哲宗朝,取太学解额百名还开封府,开封府解额稍优。四方士子、太学一年级生多冒充京畿户籍,于是,立广文馆,招收四方来京师之应举人入馆,贡举年考试,及格者,执牒赴国子监考试,十人取一名解额(《太平治迹统类》28《祖宗科举取人》)。
品位宋初依唐制,唐为从八品上。其班位在国子监、广文馆、太学助教之下,书学、算学博士与律学助教之上(《宋史·职官志》8《建隆以后合班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