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量元素microelementsin soil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硼、钼、锌、锰、铜等。就土壤中的含量而言,铁不属于微量元素,但为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 来源 土壤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的无机质部分。即各种矿物以及微量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硫化物和氯化物等。 含量 通常为10~100微克/克左右或者更低,最高不超过1000微克/克。但各元素间差异较大,各元素的具体含量可见土壤硼、土壤钼、土壤锌、土壤锰、土壤铜。 形态 微量元素以阳离子、络离子(锌、锰、铜、铁)以及阴离子(硼、钼)存在。按其结合形态则分为:水溶态、交换态、有机态及矿物态。 水溶态 包括非吸附态的离子和少量未被土壤胶体吸附的离子。含量极低。 交换态 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且能为稀的盐溶液提取的微量元素,主要是被粘土矿物和腐殖质所吸附的微量元素。部分被紧密吸附而不能为稀的盐溶液所交换的微量元素需要用强交换剂或螯合剂才能将它们交换及溶解出来。 有机态 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或与蛋白质、氨基酸、胡敏酸、富里酸、多醣、多酚等相结合,或者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矿物态 为硅酸盐中的微量元素,它们的有效性极低。只有在风化时才可以缓慢地释放出来。 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只占微量元素全量的一小部分。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土壤因子有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质地、通透性、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动以及吸附性能等。其中以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最为重要。pH值增大和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时,铁、锰、锌、铜的有效性降低;反之,则有效性增大。施用石灰或干旱、排水、渍水条件都会影响其有效性。 土壤微量元素供给不足时,作物产量减少,质量下降,严重缺乏时甚至颗粒无收。微量元素供给不足,常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动物(家畜)也会因食用了生长在缺乏微量元素土壤中的饲料而患一定的疾病,或者使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了解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形态和转化规律,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及维护人类(包括动物)健康是极其重要的。 土壤微量元素 土壤微量元素硼 水溶性硼含量为痕迹至1. 68ppm,平均为0.265ppm,其中旱地土壤(包括非耕地)为0.27ppm.水田为0.25ppm。全省土壤普遍缺硼,旱地土壤有86%的面积有效硼含量低于缺硼临界值(<0.5ppm),其中有36.8%的面积含量小于0.25ppm,属于严重缺硼;大于0.5ppm的面积为14%,但仍然处于缺硼边缘值范围内,水稻土有效硼平均含量远低于缺硼临界值,其中以湖积物形成的水稻土含硼最高,但也仅0.30ppm。 锌 土壤有效锌含量在痕迹至5.4ppm之间,平均为0.83ppm,属于缺锌的范围。旱地土壤平均含有效锌0.79ppm,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有85.4%的土壤缺锌,其中58.6%严重缺锌,只有5%的土壤不缺锌。水稻土有效锌平均值0.93ppm,比旱地土壤稍高,但是仍在缺锌范围,有63.6%的面积缺锌,只有20.4%的面积含量在丰富和很丰富的范围。从全省分布的情况来看,有效锌的分布呈自北向南渐增的趋势,即随着土壤pH值的增加而含量减少的趋势。 铜 安徽有效铜含量在0.02—7.46ppm之间,平均为1.47ppm,其中旱地土壤为1.12ppm,水田土壤为2.45ppm,都达到很丰富的程度。旱地土壤含铜量小于缺铜临界值的面积仅为15%,丰富和很丰富的占42%。水田有效铜含量都很高,平均达2.45ppm。但由于分布的不均匀性,水稻土小于临界值的面积还有2.1%。全省有效铜的含量,大的趋势是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平原河网的水稻地区以及长江、淮河、黄河的泛滥区含量明显偏高。 钼 土壤有效钼在痕迹与0.430ppm之间,平均为0.076ppm,其中旱地为0.065ppm,水田为0.111ppm,均低于缺钼临界值。钼在全省,特别是豆科作物上都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旱地土壤有效钼的含量分布:皖南地区高于沿淮、沿江地区,以淮北含量为最低。全省小于缺钼临界值的土壤占89.7%,其中小于0.10ppm(严重缺钼)的土壤占56. 5%。超过临界值的土壤仅10.3%。水田土壤含有效钼比较接近,一般平均值均在0. 1ppm以上,以长江冲积物发育的水稻土最高(0.13ppm),河流冲积物发育次之(0.124ppm),下蜀黄土母质发育的最低(0.10ppm)。全省有效钼的分布大体有南高北低的趋势,但相差不大。 铁 安徽土壤有效铁含量在3.4—187.2ppm之间,平均37.7ppm。其中旱地土壤含量为21.9ppm,旱地土壤中黄红壤、黄棕壤、灰潮土含量高,而淮北的潮土和砂姜黑土含量很少。水田81.9ppm,大大超过缺铁临界值。 锰 土壤有效锰含量在3.8—86.7ppm之间,平均为25.5ppm,其中旱地土壤为21. 7ppm,水田为36.2ppm,都在很丰富之列。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也有3.4%的土壤在缺锰的临界值以下,14.4%的土壤处于缺锰的边缘。 硅 全省旱地土壤有效硅含量平均为365ppm,大大超过了缺硅的临界值(95ppm)。 ☚ 土壤钾素 五 土壤改良 ☛ 00000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