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圆翳内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圆翳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如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 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 由于病变程度不同而名称相异者,如《审视瑶函》于如银障症指出: “此症专言瞳神中之白色内障也,轻则一点白亮,而如银星一片 (如银内障); 重则瞳神皆雪白而圆亮,圆亮者,一名圆翳内障。”可由肝经风热或阴虚湿热,上攻于目;肝肾阴虚,目失濡养; 先天不足而胎患等所致。“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垂蟢,薄烟轻雾,渐渐加重,不痛不痒,渐渐失明。眼与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睹三光。”(《秘传眼科龙木论》)。透见瞳内,黄精呈不同形色之混浊,“色白或微黄,或粉青,状如星、如枣花、如半月、如剑脊、如水银之走、如膏脂之凝、如油之滴水中、如冰之冻杯内”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可一眼先患或双眼同病。因肝经风热引起者,宜平肝清热,用防风散或石决明散加减; 由阴虚湿热引起者,宜养阴、清热、除湿,用甘露饮加减; 由肝肾阴虚引起者,宜滋养肝肾,用杞菊地黄丸或补肾丸加减,并可用针刺疗法,选用睛明、球后、攒竹透鱼腰、合谷、足三里等穴。凡翳定障老而光感色觉正常者,可手术治疗。本病相当于今之白内障。参见有关各条。

圆翳内障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如银内障,即白内障。

圆翳内障

病名。又称“如银内障”,即“白内障”。以晶珠混浊,视物昏朦,最终瞳神中出现白色翳障,视力丧失为特征。多见于老年人。多由肝肾不足,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早期宜药物治疗,以补益肝肾为主;晚期翳定障老,可行针拨术。

圆翳内障yuányìnèizhàng

病症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 又名圆翳、如银内障。即白内障。多因肝肾不足、阴虚湿热或肝经风热上攻而成。症见单眼或双眼瞳神外观无异常, 瞳内有圆形白色翳障。初宜滋养肝肾,用补肾丸( 《银海精微》: 磁石、肉苁蓉、五味子、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楮实子、覆盆子、石斛、沉香、黄柏、青盐) 加减;或养阴清热除湿, 用甘露饮(方见混睛障条) 加减; 或祛风清热平肝, 用石决明散(方见宿翳条) 加减。翳定障老, 视物不见,尚存光感色觉者, 可手术治疗, 参见金针拨障法条。

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

目力渐昏,黄精渐混,终成障翳,遮蔽神光,形圆色白,故名“圆翳内障”。于《外台秘要》的“脑流青盲眼”中已有记述。《秘传眼科龙木论》称“圆翳内障”。本症又名 “如银内障”(《证治准绳》),“内障”(《目经大成》)。
本病多因年高体弱,气血渐衰,精气日损,目失涵养;或因脾虚,则五腑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 或因房事不节,斵伤过度,肝肾两亏所致;或因阴精衰弱,七情内伤,不能配阳,虚火上乘所致;或因肝郁气滞,郁久化火,及劳心竭思,心火内盛,心肝火炎,蒸灼黄精而生。如《原机启微》谓:“心者五腑之专精,目者其窍也,又为肝之窍,肾主骨,骨之精为神水,故肝木不平,内挟心火,为势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伤,上为内障,此五脏病也。劳役过多,心不行事,相火代之,五脏生成论曰,诸脉皆属于目,相火者,心包络也,主百脉,上荣于目,火盛则百脉沸腾,上为内障,此虚阳病也。膀胱小肠三焦胆,脉俱循于目,其精气亦皆上注,而为目之精,精之窠为眼,四腑一衰,则精气尽败,邪火乘之,上为内障,此六腑病也。神水黑眼,皆法于阴,白眼赤脉,皆法于阳,阴齐阳侔,故能为视。阴微不立,阳盛即淫,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上为内障,此弱阴病也。”
凡内障病之起,初觉眼前似有点条状,似蚊蝇飞舞之状,目力缓慢下降,如在烟雾中看物。经历年久,渐至失明,双目可同时起病,亦可先后发生,间隔之长短,各人不同。此症除视力昏矇外,无任何头疼眼痛、痒、涩等不适之症。眼外轮廓亦与常人相似,当金井内障翳发展成淡白色,目力已降至不辨人物,但对日、月、火“三光”仍能感觉,瞳神依然圆整,阴阳开合,展缩如常,故《秘传眼科龙木论》谓:“凡眼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垂蟢,薄烟轻雾,渐渐加重,不痛不痒,渐渐失明。眼与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覩三光,患者不觉,先从一眼先患,向后相牵俱损,此是脑脂流下,肝风上冲,玉翳青白,瞳人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其眼须针……。”有时在内障发展过程中,由于黄精清浊相间不匀,偶可出现单眼复视,故《原机启微》谓:“其病初起时,视觉微昏,常见空中有黑花,……次则视歧,睹一成二,神水淡白色……。”
由于圆翳内障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内障的神色形态,每有不同,医者根据临证时的各种所见,冠以不同之病名。现择其主要分述于下。
滑翳内障:宛如圆翳内障,唯障色灰白中带青色,均匀一致,细视之其障无纹理锯齿等形。在拨治时,针着内障,有似针拨水银珠子,浮滑不定,似已被针拨,起针时内障又复浮起,滑归原位,故名滑翳内障。
涩翳内障:障色白涩,如羹上之冻脂,故《秘传眼科龙木论》云:“翳如凝脂色,瞳人端正,状宜令针”。
散翳内障: 形如油酥之斑点散在,其色有白有青灰相间。
横翳内障:瞳神上下翳色不显,只隐隐作白色,而中间横贯一条,障色明显可辨,形如剑脊,故《秘传眼科龙木论》谓:“细覩横心如剑脊,上头下畔白微微”。又名“剑脊翳内障”。
浮翳内障:障翳浅绽,紧迫黄仁,一时见之圆白如灯。《秘传眼科龙木论》谓:“浮翳正观如透外,乍看色白似银灯。”
沉翳内障:与浮翳内障相反,障翳深沉,隐隐藏形于瞳神深处,向日细看方得见之。
枣花翳内障:内障之起,始见于瞳神周边,微微作白色,其形呈参差锯齿状改变,恰如枣花,因而得名。这种内障患者,在阳光下,明室内,视物较清,入暮或背光时目力较逊。
白翳黄心内障:谓内障之中心隐隐呈珀琥黄色,四周为白色环绕,而得此名。患者,于正午光强或明室内视物反觉昏矇,天阴或室内背光处,自觉视物略清。
偃月翳内障:其病之初起,察其瞳神内上半边,有隐隐白色如一弯新月,覆垂向下也,患者俯视欠清,仰看高处自觉较明。
仰月翳内障:瞳神下半边有白色内障,形如一弯新月,仰面向上,患此者看目下之物较明,如仰看高处反觉昏暗,偃月和仰月初起,形有不同,久而长满瞳神,即为圆翳内障。
其他尚有黑水凝翳内障、冰翳内障、如金内障及“包浆内障”等。均系按照内障形成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神色形态而命名。
眼病时,瞳神内见有障翳气色改变者,并非圆翳内障所独有。五风变内障与雷头风内障,在病的后期,瞳神内也可出现障翳气色,易和圆翳内障相混淆,宜从发病全过程的不同之处鉴别之。五风变内障与雷头风内障之类,于初患之时,大都起病迅速,有头风攻痛,伴有恶心呕吐,同侧眼胀珠痛,瞳神有大小之变,后期翳障成,色泽灰暗发黄,重者不见三光。有别于圆翳内障的不痛不痒,渐渐失明,瞳神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翳色青白如银,重者仍可见三光。本症早期,可用药物治疗。
证属肝肾不足,阴虚血少,目失涵养者,眼前见有点条状隐影飘浮,视物昏花,或伴有耳鸣耳聋,腰酸足软等证。脉来细数,舌质红,少苔,治宜平补肝肾,滋阴明目。药用制首乌15克,黄精15克,熟地黄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2克,蕤仁10克,磁石15克,神曲12克,凤凰衣6克,枳壳10克,如兼有胞睑启闭无力,久视易乏者,酌加白术12克、炙黄芪12克、升麻7克; 或服用三仁五子丸 (《审视瑶函》)、杞菊地黄丸(《医级》)、明目地黄丸(《审视瑶函》);如兼肝木不平,内挟心火者,可参用磁朱丸 (《千金要方》)。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
证属脾肾阳虚者,双目昏糊,视远不清,眼前蝇飞蝶舞,瞳神内黄精有少许淡淡纹理,可见脸色㿠白, 神疲体乏,形寒肢冷,溺清便溏,或夜尿次频,舌质淡嫩,脉沉细。治宜培土益肾。方用明目大补汤(《审视瑶函》),或磁石丸(《审视瑶函》),加炙黄芪、白术、升麻等。
证属气血两亏者,眼睫开合无力,目暗无神,视物矇眬,稍事阅读,即感眼酸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肥胖,倦怠懒言,梦多易醒,善忧健忘,纳滞无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来细弱或虚软,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用益气聪明汤(《东垣试效方》),加丹参、枣仁、朱茯神、磁石、当归等。
证属肝虚血少,肝阴不足,阴不潜阳,阴虚阳亢者,见头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眼干、烦躁不眠,唇红颧赤,津少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治以滋阴降火,育阴潜阳,养血明目。方用七宝丸(《秘传眼科龙木论》),或益阴肾气丸(《兰室秘藏》),加真珠母、枸杞子。
针刺疗法,取穴风池、睛明、承泣、瞳子髎、丝竹空、临泣、肝俞、脾俞等,每日取1~2穴,一般隔日行针一次。
如圆翳内障已积久年深,及至玉翳青白,针药已难见效,则须金针拨治,或针拨套出术治疗。

☚ 内障   胎患内障 ☛

圆翳内障yuán yì nèi zhàng

cataract;cataract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