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图书发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图书发行 图书发行将图书以商品销售形式传送给读者的活动。包括:进货、仓储、运输、销售、调剂等基本环节。图书发行是组织图书商品交换,具有传播知识、宣传思想、传递信息、积累文化等社会职能。 ☚ 图书出版合同 发行部 ☛ 图书发行书店行业术语。图书流通领域的全过程,即批发、零售图书的统称。唐代称“梓行”,宋代以来称“印卖”、“刊行”、“发兑”、“发卖”。明代始称“发行”。明天启年间(1621~1627)《关尹子》一书上印有:“此书为诸子全书之一,合刻诸子凡十五种,每种书面各题坊斋藏版及发行书铺名。”此本题有:“读书坊藏版,杭城段景亭发行”。1718年,日本京师书铺重刻中国明代左因生辑著《书文式》一书,印有“柳枝轩日新堂发行”字样。近代,见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恨海》一书封面上,印有“上海广智书局发行”。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多处提到“发行”、“发行者”等词。 图书发行 图书发行指图书商品流通。其具体内容在世界各地不尽相同。如我国泛指图书的批发、零售,日本专指图书的总批发; 在欧美以及苏联等国家,则称图书的批发、零售为图书贸易。据现有资料,我国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已出现书肆 (约同一时期,古罗马也出现了图书贸易)。雕板印刷术发明后,唐代书肆多设于长安、洛阳和西川 (治今四川成都) 等地,图书作为商品,其流通有较大的发展。宋元时,书商刻书销售更为普遍。至明代,由书商经营的图书长途贩运盛行,初步形成图书批发业,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成为我国图书的四大聚散地。清代出现诸如北京的琉璃厂、南京的三山街等著名的书业街。19世纪后期,随西方的铅印、石印技术的传入,我国现代出版印刷发行业逐步形成。五四运动以来,图书发行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方面起过重要作用; 各种政治势力及社会思想,也利用图书发行来扩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1951年起实行出版、印刷、发行分工,图书发行由专门机构进行,使发行事业获得空前发展。 ☚ 版本 秦始皇焚书 ☛ 图书发行 图书发行指图书商品流通。其具体内容在世界各地不尽相同。如我国泛指图书的批发、零售,日本专指图书的总批发; 在欧美以及苏联等国家,则称图书的批发、零售为图书贸易。据现有资料,我国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已出现书肆 (约同一时期,古罗马也出现了图书贸易)。雕版印刷术发明后,唐代书肆多设于长安、洛阳和西川 (治今四川成都)等地,图书作为商品,其流通有较大的发展。宋元时,书商刻书销售更为普遍。至明代,由书商经营的图书长途贩运盛行,初步形成图书批发业,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成为我国图书的四大聚散地。清代出现诸如北京的琉璃厂、南京的三山街等著名的书业街。19世纪后期,随西方的铅印,石印技术的传入,我国现代出版印刷发行业逐步形成。五四运动以来,图书发行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各种政治势力及社会思想,也利用图书发行来扩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1951年起实行出版、印刷、发行分工,图书发行由专门机构进行,使发行事业获得空前发展。 ☚ 版本 秦始皇焚书 ☛ 图书发行 图书发行将图书以商品销售形式由生产单位传送给读者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进货、仓储、运输、销售、调剂等基本环节。图书发行,原苏联称为图书贸易,日本称为图书贩卖,英、美等国称为图书推销,在我国,泛指图书批发和零售。图书发行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图书商品交换。它具有传播知识、宣传思想、传递信息、积累文化等社会职能。我国图书发行的基本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对这项基本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图书发行工作,必须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进、销、调、存等各个业务环节,首先要注重图书的社会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图书作为商品出售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尽最大努力多发好书,做到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我国图书出版事业,自1951年以来,实行出版、印刷、发行专业分工的体制,由新华书店系统承担发行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图书发行体制已从单一经营形式、单渠道发行,向多种经营形式、多渠道发行发展。除新华书店系统这一渠道外,还有其他专业的国营书店,出版社自办和联合办的发行机构,以及集体、个体的图书销售部门。 ☚ 转版 图书出版合同 ☛ 图书发行book distribution 图书发行book distribu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