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邮电通信National Defence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国防领域中的信息传递及其部门的总称。是国家邮电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军事专用和军民结合两部分组成,分为邮政和电信两大类。其基本方式和手段有:邮政、电报、电话、传真、广播、电视、简易信号通信等。中心任务是及时传递军事信息,为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服务。基本特点是实行统一指挥、平战结合、保障重点、安全保密、准确及时。国防邮电通信是伴随战争和国防建设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大战期间,已研制出并使用了野战电话机、电话交换机、电传打字机、传真机和调频调幅无线电台等通信设备。战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通信技术的长足进步,相继出现了散射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 国防邮电通信National Defense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国防领域中的信息传递及其部门的总称。是国家邮电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军事专用和军民结合两部分组成,其基本方式和手段有邮政、电报、电话、传真、广播、电视、简易信号通信等。国防邮电通信的基本特点是:实行统一指挥、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相结合、保障重点、安全保密、准确及时。 国防邮电通信 国防邮电通信guofang youdian tongxindefense telecommunication为保障国防建设、军事活动而建立的邮电通信系统。一般由军事专用和军民结合两部分组成,分为邮政和电信两大类。其基本方式和手段是:军事邮件传递、报刊发行、电报、电话、传真、广播、电视、有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光通信、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等。基本特点是: ❶实行高度集中指挥,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❷全面保障,兼顾平时与战时需要,战时兼顾前线与后方需要; ❸确保重点,战时优先保障作战指挥的通信联络; ❹保密性强,可靠性要求高,以确保通信的准确、及时和安全。 国防邮电通信是伴随着战争和国防建设而产生和发展的。古代波斯帝国曾大规模修筑驿道、设立驿站,由骑兵担任邮驿,为调遣军队和传达政令服务。罗马帝国邮驿是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这种制度后来成为阿拉伯国家邮驿制度的基础。在中国,早在三千年前,殷商的盘庚年代就有文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击鼓、鸣金、挥旗和传令的通信联络,并建有烽火台、驿站等通信设施,利用烟、火、鼓声和快马等以接力方式进行远距离邮电通信;后来各封建王朝把邮驿建设视为加强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19世纪30年代,有线、无线电报电话的发明和使用,使国防邮电通信增添了新的手段。1854年,有线电开始用于军事通信;1877年,出现了军用有线电话;1899年,军事上开始使用无线电通信。20世纪以来,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有了长足进步,相继出现了散射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使国防邮电通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清朝末期以来,中国邮政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896年,清朝政府正式开办了大清邮政;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1日建立邮电部,从此开始了中国人民邮政的新纪元。在电信方面,中国于1877年在台湾省建立了军用电报线;1879年,在天津与大沽口、北塘海口炮台之间架设了军用电报线;1899年,广州、马口、前山等地区及较大军舰上架设了无线电台;之后,北京、上海、张家口、武汉、福州、兰州和迪化(乌鲁木齐)等城市陆续架设了无线电台。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之日起,就建立了军事通信。1931年开始建立无线电台通信;1932年建立军邮业务;抗日战争时期,师旅以上指挥机关编配有无线电台分队;解放战争时期,团以上指挥机关均配备了无线电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恢复和建设了北京至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长途电话。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采用,中国电信技术和通信事业获得了很大发展。逐步地发展和运用数字通信网、程控交换机和数据通信等技术,建立卫星地面站,把电信传输和交换推向了新的阶段;光纤通信开始研制和应用,使电信传输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进入80年代后,有重点地引进、研制了部分新的技术装备,1984年4月成功地发射了试验同步通信卫星,同时建成了若干卫星地面站。在国防通信网,初步建立起长途电话自动交换网、电报自动交换网和文字传真网。长途光纤通信进入应用阶段。远程电子计算机网络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微机汉字信息终端已经顺利地联网使用,实现了直接以汉字形式存储、检索情报资料和传输作战文电,使中国国防通信自动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未来战争对国防邮电通信提出更高要求,必将促使国防邮电通信产生质的变革,其发展趋势是: ❶广泛运用数字通信技术,国防邮电通信趋向数字化、综合化、公用化和地域化; ❷广泛运用微处理技术,通信系统趋向于传输、交换、监控和检修自动化; ❸广泛运用微电子技术,通信设备趋向于小型化、系列化和车载化,通信联络趋向于全员互通; ❹广泛运用多种通信手段,通信保障范围趋向于大空间、全覆盖和立体化; ❺广泛运用智能技术,通信指挥、控制和情报趋向于一体化; ❻广泛运用多种新通信技术,通信联络趋向于宽频域、多功能、抗干扰和高效率。 ☚ 交通线遮断 邮电通信动员 ☛ 00001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