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经济基础guofang jingji jichunational defence economic base
国防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本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基础主要指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国防交通通信和医疗卫生基础等。生产关系基础是具有根本性的经济关系和组织制度,如国防经济组织、国防生产管理形式、经济动员制度等。生产力基础与生产关系基础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国防经济基础形成和发展,决定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防需求。一般情况下,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防经济基础越雄厚;国民经济越落后,国防经济基础就越薄弱。国防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应以国防需求为目标和依据,国防需求是国防经济基础发展的动力。国防经济基础具有根本性、发展缓慢性和军民结合性等特征。
国防经济基础对于国防活动和武器装备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决定着国防活动的一切方面。为了适应现代国防的需要,提高国防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军事、经济大国,都非常重视国防经济的基础的建立,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加以改造和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前,苏联在较长时期一直奉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方针,保持高额军费和国防工业投资,在中部、东部保持着大规模的国防工业基础,研究和制造先进的武器装备,不但满足了庞大军队的日常需要,而且具有强大的动员潜力。美国50年代把国防建设的长期目标确定为“建立足够的战争储备和生产基础”;60年代国防部保持着150亿美元以上的工业资产和重要设备;70~80年代,面对日本、西欧诸国的竞争,美国不断用新技术更新工业基础以增加竞争力,国防工业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国防经济基础。20世纪从50年代起,中国政府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了航天工业、航空工业、核工业、舰船工业、电子工业和军需工业,改造和发展了兵器工业,建立了现代国防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研究队伍,并逐步形成了国防经济制度和管理机构;生产了一批现代化的枪械、火炮、导弹、飞机、舰艇以及核武器等武器装备,基本满足了国防的需要,为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基本物质条件。实行改革开放和军转民政策以来,中国的国防经济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原有的国防工业基础逐步进行了改造,发展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水平。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工业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国防企业大量生产民品;国防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较大调整,军工部门划归国务院统一管理;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防企业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实行军品订货制度,并逐步改造成为独立经营的市场经济主体,增强了国防企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