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欧阳炯《定风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欧阳炯《定风波》《定风波》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①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注释】 ①方寸:指心。 【译文】 暖融融的日光映照着窗上的绿纱,清清的小池春水浸着晴天的红霞。几树海棠盛开的红花就要飘落了,唉!怎忍心,将美好的闺房深掩,辜负如玉的年华。 独倚着绣床心绪乱,柔肠寸断,晶莹的泪珠穿过花儿一样的脸庞。邻舍的女伴儿们偏偏要来询问:有没有他的音信?唉!我只好含羞回答:“他还没有回家。” (王 洪译) 【集评】 清·况周颐:“欧阳炯词,艳而质,质而愈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大概词家如炯,求之晚唐五代,亦不多见。其《定风波》云云,此等词如淡妆西子,肌骨倾城。”(《历代词人考略》卷六) 现代·刘永济:“此词前半阕之‘忍’字,从上三句春日丽景生出,下句即不忍之事,言好景不忍虚过,隐喻青春不忍空度之意。后半阕因邻女见其落泪,问有无音信回来。又不愿说音信亦无,故曰‘教人羞道’,情思极其曲折,表怨情而不愿人知说,故更婉约。”(《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总案】 此词写深闺愁思,景清情浓,笔致婉约。上片主要写清丽之景,“浸”字甚妙,天光霞影倒映于融融春水,随着涟漪微荡,如浸在水中一般,非常生动、形象,且富有韵味。“忍”字感情色彩浓郁,道出了良辰虚度、寂寞难当的无奈,更增加了相思之苦。一般地说,景色秀丽,春光明媚,本该令人赏心悦目,然而独居深闺的玉人却伤感至极,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手法。词的下片主要描写玉人形象。“独凭绣床”是形;泪穿粉面“羞道”是态;“方寸乱”、“肠断”是思致,玉人形象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泪珠穿破脸边花”一句颇有新意,一方面将青春之面容同鲜花相比,意谓春花易落,青春易去,哀怨时光流逝;一方面说情郎不在,空有花容月貌,无人欣赏。“教人羞道未还家”一句,未还家而羞说,语意曲折,非常形象。 欧阳炯《定风波》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欧阳炯《定风波》欧阳炯
欧阳炯 暖日闲窗映碧纱①。小池清水浸晴霞②。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③。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④。 四季图(之一) 王震 日本私人藏 注释 ①碧纱:碧绿的窗纱。②晴霞:晴天中的云霞。③脸边花:古代女子在脸庞上贴画的花饰。北朝民歌《木兰辞》有云:“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就是这样一种花饰。④羞道:羞于启齿说,不好意思讲。 鉴赏 开头两句“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清水浸晴霞”交代了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环境情况。从一“暖”字判断,此时已是暮春时节,初春的寒冷早已逝去,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切都“暖”了过来。而一“闲”字则暗示词作的主人公正待字闺中,与上片最后一句“玉闺深掩过年华”互相照应,早早地点出了女子的寂寞心情。而窗户边挂着的绿色纱帘使得外面的整个世界变得朦胧了,从外面看窗户里面,则更是什么也看不清楚。在封建男权社会里,“男不入,女不出”(《礼记 《 内则》),闺房帘内,仿佛就是社会提供给女性安顿生命的唯一空间,爱情相思是她们生命的全部内容,而等待期盼则是她们唯一的生命形式,孤独忧伤变成了情感的唯一状态。即使所等之人给了她们无限痛苦,这些美丽娴静的女子,仍在孤独忧伤中保持着冰清玉洁之心翘首以盼,虽有哀怨却并无愤怒,这种“怨而不怒”的忧伤深深打动读者,令人倍加同情和怜悯。隔着这层帷幕眺望窗外的世界,女子看到的是“小池清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的景象。前面一句“小池清水”就如同女子本身一样,禁锢在狭小的池子里,然而水本身却是清澈澄明的。“水”由于本身具有柔弱、温婉的气质,在古代诗词中常成为女性的代名词,早在《诗经《秦风《蒹葭》中就出现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名句。所以锁在深闺不得踏出半步的女性就如同这池中之水,失去了自由流动的权力。而“浸晴霞”一词则更是道出了女性生命的悲剧,天空中美丽的云霞似乎就浮动在自己的身边,就像少女美丽的梦,然而却无力去抓住,更加无法伸出双手去拥抱它。下一句“数树海棠红欲尽”在内容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上面的景物描写,同时也为下面“玉闺深掩过年华”“泪珠穿破脸边花”以及“教人羞道未还家”做了铺垫。海棠是一种花繁而且颜色鲜艳的花种,唐代贾耽所著《百花谱》尊之为“花中神仙”,海棠的“红欲尽”也暗示了闺中女子容颜将老的悲剧命运。女性即使再美又能奈时间如何,春不等人,过了就无法重来,就像这海棠,虽贵为“花中神仙”,也躲不过凋零的命运。然而,作为弱势的女性只能忍着,在那庭院深深、帘幕无重数之下悄无声息地任凭青春年华、美好韶光流失殆尽。一“忍”字是词之中心,这首词的上片就道出了女性“忍”的过法,而下片词人笔锋一转,描写了如若“不忍”,女性的生活模样。下片“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道出了女子此时因心酸而深觉肝肠寸断,然而为何会凭空生出这样的感觉?下面紧接着,词人就道出了个中原因:“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原来眼前这位女子打破了传统的藩篱,再深的庭院、再重的帘幕也阻隔不断她心中汹涌澎湃的相思之情。然而,男子的朝三暮四带给她的是短暂欢娱之后的长久落寞难堪,真情、自由、欢娱的难以得到和负心薄幸的无处申讨带给她的又将是望不到尽头的绝望期盼。结尾句中一个“羞”字极尽传神巧妙,“羞”是女性常有的一种神态,常常表露于怕别人识破隐私或笑话自己时。词中当“邻舍女郎”询问自家“夫婿”音信时,一个“羞”字就足以道破女子当时难以言喻的苦涩心理,让读者真实准确地意会到。清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六评曰:“词如淡妆西子,肌骨倾城。”足以看出这首作品虽为艳词,然而却给人以清丽质秀之感。 格律方面,《定风波》,一作《定风波令》,唐教坊曲。敦煌写卷中已有传词,文人作词者有欧阳炯等人所作多种体式,清王奕清《钦定词谱》卷一四即以欧阳炯所作双调六十二字者为正体。上片三平韵,错叶两仄韵,下片两平韵,错叶四仄韵。这首词中,上片“纱”“霞”“华”与下片“花”“家”押平声韵,而上片“尽”“忍”与下片“乱”“断”“问”“信”押仄声韵。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下卷:“《古今词谱》曰:‘(《定风波》),商曲调也,始于欧阳炯为之’。”(杨昇华) 集评 刘永济:“情思极其曲折。表怨情而不愿人知说,故更婉约。”(《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欧阳炯《定风波》《定风波》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1。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释】 1. 方寸:指心。 【译】 暖融融的日光映照着窗上的绿纱, 清清的小池春水浸着晴天的红霞。 几树海棠盛开的红花就要飘落了, 唉!怎忍心,将美好的闺房深掩, 辜负如玉的年华。 独倚着绣床心绪乱,寸断柔肠, 晶莹的泪珠穿过花儿一样的脸庞。 邻舍的女伴儿们偏偏要来询问: 有没有他的音信? 唉!我只好含羞回答: “他还没有回家。” 【评】 此词与上一首《南乡子》同写女性,却是两种风格,两般风貌。上一首充满清新的乡野气味,此一首却如同闺门深掩、含羞委婉的少妇。“争忍”二字为全词之眼目,上片写春水浸霞、暖日映纱、海棠欲尽,以景写“玉闺深掩过年华”之可惜可叹;下片以少女复杂的心境“方寸乱”、“肠断”以及与邻舍的对话,写对丈夫的思念,“表怨情而不愿人知说,故更婉约”(刘永济语)。如清人况周颐所评析:“此等词如淡妆西子,肌骨倾城。”(《历代词人考略》) 欧阳炯《定风波》欧阳炯《定风波》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1。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注释】 1.方寸:指心。 今译 暖融融的日光映照着窗上的绿纱, 清清的小池春水浸着晴天的红霞。 几树海棠盛开的红花就要飘落了, 唉!怎忍心,将美好的闺房深掩, 辜负如玉的年华。 独倚着绣床心绪乱,寸断柔肠, 晶莹的泪珠穿过花儿一样的脸庞。 邻舍的女伴儿们偏偏要来询问: 有没有他的音信? 唉!我只好含羞回答: “他还没有回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