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产效益guofang shengchan xiaoyinational defense productive effectiveness
在军品生产过程中,取得的生产成果与生产成本之比较。如果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国防生产效益,它与一般民品生产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产出与投入的比较。但是,军品生产与民品生产相比又有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对效益的制约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❶军品产量平时和战时的差别性。在和平时期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较少,但为了保证在战争时期对武器装备的大量需求,又必须保留多余的生产能力,这样会增加成本。同时,在和平时期军品生产批量少,平均成本较大,规模效益比较差。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军民结合,平战结合”;
❷军品生产企业布局的特点。从安全角度考虑,军工企业强调纵深布局。要求避开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和前线,这样会使军工企业的生产、运输等成本加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❸军品质量要求较高,产品的次废品也就较高,原材料工时消耗大,影响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
鉴于军品生产特点对效益的制约作用,通常采取如下提高国防生产效益的措施:
❶走军民结合之路,充分利用生产潜力。要以整个国家作为军队的“大后勤”。凡是军民通用的产品都由民用厂来生产。凡是技术性能、制造工艺相近的产品,也尽量由民用厂来生产;
❷军工企业布局要在符合国防原则的前提下,相对集中在生产条件较好的中等城市,降低军品成本,提高效益,靠近城镇交通比较方便,可以大幅度减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运输费用,可以依托城镇解决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社会问题;
❸搞好对不合格产品和下脚料的利用。有些军工产品,按军品的质量标准来要求不合格,但按民用产品的质量标准来要求则合格。如果军工厂的废次品和下脚料能得到适当利用,会大幅度降低军品的消耗,提高效益。
国防生产效益的分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宏观分析可以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根据投入产出平衡表,分析经济效益的增减。如果军品的总产出中国民收入所占比重提高,则说明物质消耗降低,宏观经济效益提高。如果下降,则说明物质消耗上升,宏观经济效益下降。微观分析可以采用“盈亏分析法”和“效费比分析法”。军品生产的盈亏分析,是确定某个企业或某种产品盈利和亏损界限的一种经济效益分析法。其公式为X=F÷(R-V),其中:X-某种军品在不盈不亏时的产品数量,F-生产某军品的固定成本,R-某军品单位产品的售价,V-生产某军品的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军品的“效费比分析法”是把国防生产的效果与耗费制成“效费比曲线图”,在图中寻求效费比值最大的“最优点”或效费比较大的“次优点”,再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权衡,以求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