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清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清寺

国清寺

风物传说集。曹志天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出版。为该社“浙江风物传说丛书·台州篇”。241页。

☚ 神医名药的传说   黄粱梦的传说 ☛

国清寺

中国寺庙。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麓,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后多次被毁,多次重修,现存主要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修建,其后又有增建。1973年全面整修。建筑面积约19800 m2,房屋600间,殿宇14座。寺内的大雄宝殿中供奉有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高6.8 m,重13 t。寺前空心砖塔高59.3 m,为隋代建筑,又称隋塔。日本高僧最澄法师受鉴真和尚的影响,804年来国清寺游学,并得到法华经345卷,回日本后创立了天台宗,所以日本的天台宗尊称国清寺为“祖庭”。853年、1168年日本佛教临济宗初祖荣西,也来寺求法。

国清寺

在长安县城南天子峪内。建于隋开皇年间。原名至相寺。唐贞观年间重修。宋代西藏密祖能智上人于此寺习教,圆寂后骨骸藏于寺之北岩,立有碑志。清代高僧紫谷大和尚(曾被康熙拜为国师)晚年隐居该寺,故改名国清寺。现有大殿3间,殿正中龛台上供奉释迦牟尼像,龛前和东、西两侧分别供奉地藏、普贤、文殊菩萨塑像。寺内还有前殿、方丈室、僧房、客房等建筑。寺院正中为清康熙年间“曹洞正宗第三十世灵源紫谷大和尚涅槃塔”的六棱石碑1节及底座。

国清寺

国清寺

在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麓。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面积19,600平方米,共有殿宇14座,僧舍600多间。建筑分布在三条纵轴线上。主要殿宇有四殿(弥勒佛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五楼(钟楼、鼓楼、方丈楼、迎塔楼、藏经楼),四堂(妙法堂、安养堂、斋堂、客堂),二亭(梅亭、清心亭)。重檐屋顶的大雄宝殿内正中有明代铜铸重13吨,高6.8米释迦牟尼像和元代楠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像。山门外有丰干桥、寒拾亭。整组建筑处于苍松古柏之中,后有五峰环列,前有双涧回绕,景物交融,壮观而清幽。

☚ 普陀山法雨禅寺(后寺)   边氏祠堂 ☛
国清寺

国清寺

佛寺名。在浙江天台县城北10里天台山麓。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𫗱大师始创, 但开工不久智𫗱去世, 晋王杨广 (即后来的隋炀帝) 承其遗志,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建成,初名天台山寺。因智者大师在世时,有一老僧曾对他说:“……有大势力人能为此寺,寺若成,国即清,当呼国清寺。”所以杨广继位后,于隋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寺。会昌灭法时毁,大中五年 (851) 重建,柳公权书额 “大中国清之寺”。宋景继二年(1005) 改景德国清寺。建炎四年 (1130)诏易教为禅,从此禅教之争频乃,寺也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清建,1973年全面修葺。总建筑面积约19800平方米,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分布在三条轴线上。大雄宝殿正中供奉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连座通高6. 8米,重13吨。两侧是元代雕造的十八罗汉楠木像。殿东小院内有隋代所植古梅一株,至今生机盎然。东侧山上有一六面九级隋代砖塔,高59. 3米,挺拔秀丽。国清寺为我国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历代祖师均在此传法,留下不少遗迹,不远的智者大师塔院,寺前的寒拾亭、封干桥、一行墓均是。一行是唐代佛教密宗传法大师,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曾为修定《大衍历》 来国清寺求教数学。唐贞观二十年(804)日僧最澄曾来寺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宗并受菩萨戒,回国后开创日本佛教天台宗。所以日本天台宗尊国清寺为祖庭,其五祖圆珍于唐大中七年(853)也曾来寺参拜求法。日本临济宗创始人荣西也曾来寺巡礼求法。至今日本天台宗信徒常来参拜祖庭,进行中日文化交流。

☚ 灵隐寺   岳林寺 ☛
国清寺

国清寺

位于天台山南麓,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前身为南朝陈代智𫗱大师于太建七年(575)所建草庵。隋开皇十八年(598),晋王杨广承智𫗱遗愿,正式建寺,名天台寺。 至大业元年(605)取“寺若成,国即清”之义,赐名国清寺。寺建成后屡经兴废,现存建筑系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建,1973年修缮。寺内有弥勒殿、大殿、观音殿、藏经阁、妙法堂、文物室等建筑600余间,面积达19800平方米。大殿中释迦牟尼像系明代以青铜浇铸,高6.8米,重13吨。两侧十八罗汉楠木像,为元代作品。还有隋梅、贝叶经、古钵、古碑刻等古迹文物。寺前有“一行禅师之塔”,纪念唐代高僧、天文学家一行,他曾在国清寺修《大衍历》。还有纪念唐代诗僧寒山、拾得的寒拾亭。寺东一座隋塔,高59.3米,六面九级,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宋建炎三年(1129)重建,今虽仅存砖砌塔心,但雄姿犹存。寺周有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董其昌等摩崖题刻。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曾带去国清寺大量佛经。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人最澄大师曾来国清寺求法,后回日本比睿山创建延历寺,大兴天台宗教义,创立日本天台宗,尊国清寺为“祖庭”。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等,均有题为《国清寺》的诗。寺周五峰双涧,青山绿水,天籁梵音,王思任《天台山记》叹为“山清水清,松清塔清,钟清鸟清,桥路俱清”。

☚ 4.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赤城山 ☛
国清寺

国清寺

国清寺坐落在浙江天台山麓,距天台县约3公里,后有五峰 (灵芝峰、八桂峰、映雪峰、灵禽峰、祥云峰) 环翠,前有双涧回绕,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雄伟,风景秀丽。为我国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也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唐贞元二十年九月日本高僧最澄来到国清寺求法取经,次年三月取得 《法华经》 345卷,回国后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该宗尊国清寺为 “祖庭”。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是晋王杨广承智者大师之遗意建造。原名天台寺。隋大业元年尊智者遗言而赐额 “国清寺”。“国清寺” 建寺后多次兴毁,1973年对建筑进行了全面整修,恢复佛事活动,对外开放。
寺坐北朝南,总面积73000多平方米,尚存清代重建之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由50多个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院子和建筑群组成,并由1800多米廊沿贯穿全寺,通道廊沿有挑檐廊、连檐柱廊、重檐柱廊、双层柱廊、单层柱廊、双层双柱廊等,集中了我国古代建筑中各种廊沿形式。廊沿互应,禅门重重,高低错落,明暗相间,不愧为古代建筑之宝库。主建筑均依清代宫式法则营造。分布于三条轴线上。中轴线上依次有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等; 东轴线上有斋堂、方丈楼、迎塔楼、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 西轴线上有安养堂、观音殿、文物殿、妙法堂、藏经阁等。寺前还有丰千桥、寒拾亭、七佛塔、唐一行禅师基及隋塔。
寺山门: 国清寺建筑群坐北朝南,但“建筑师” 别具匠心,寺门不是朝南而是朝东。黄色的南壁墙南面书 “隋代古刹”四个楷体黑字,壁墙东头转弯处才是寺门,斗拱承托歇山顶,檐下横匾是红底金字 “国清讲寺”。楹联是: “古刹诸城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运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三涧胜迹长新。”
雨花殿: 即天王殿,面宽三间歇山式顶,殿前有石狮一对。殿中供四大天王塑像,殿后院东西分别为钟楼对称于中轴线,均为重檐歇山顶,钟楼上悬挂的梵钟,是清代嘉庆二十三年所铸,音响宏亮,每天午夜回荡于五峰幽谷之中。庭院内有古樟、古柏各一对。
大雄宝殿: 出雨花殿穿庭院,拾二层24级石阶而上即为大雄宝殿,殿前铜鼎炉高4米多,上铸 “沈德龙、沈德凤承造,大清 (?) 三十五年桂月”,殿面宽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红墙黑瓦,檐间竖额 “大雄宝殿” 四个字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癸丑仲夏所书。殿内正中供释迦牟尼贴金铜坐佛像,是元代的楠木雕,造型生动,雕刻精细。释迦牟尼像背后是以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舰普渡群塑,靠北墙两旁是骑狮象的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供桌上有一对直径约25厘米的烛灯,红烛灯上的金字联曰: “佛国三千界,禅林第一山。”
石刻: 绕过寺东边围墙,登上后壁小山崖,岩壁上有许多唐、宋书法家的石刻,其中有柳公权写的 “大中国清之寺”,宋代理学家朱熹所题的 “枕石”,宋代米芾写的 “秀岩”,宋代黄庭坚写的 “寒山子诗” 等。
国清寺自1973年整修开放以来,香火兴旺,游客络绎不绝,有日本、东南亚、美国的侨胞、外籍华裔和国际友人,前来烧香求佛、诵经做道场的逐年递增,道场的念经声、钟声和木鱼声给国清寺增添了光辉异彩。现有僧徒百余人,是目前国内僧众最多的名刹之一。

☚ 灵隐寺   少林寺 ☛
国清寺

国清寺

国清寺坐落在浙江天台山麓,距天台县约3公里,后有五峰 (灵芝峰、八桂峰、映雪峰、灵禽峰、祥云峰)环翠,前有双涧回绕,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雄伟,风景秀丽。为我国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也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唐贞元二十年九月日本高僧最澄来到国清寺求法取经,次年三月取得 《法华经》 345卷,回国后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该宗尊国清寺为 “祖庭”。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是晋王杨广承智者大师之遗意建造。原名天台寺。隋大业元年尊智者遗言而赐额 “国清寺”。“国清寺”建寺后多次兴毁,1973年对建筑进行了全面整修,恢复佛事活动,对外开放。
寺坐北朝南,总面积73000多平方米,尚存清代重建之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由50多个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院子和建筑群组成,并由1800多米廊沿贯穿全寺,通道廊沿有挑檐廊、连檐住廊、重檐柱廊、双层柱廊、单层柱廊、双层双柱廊等,集中了我国古代建筑中各种廊沿形式。廊沿互应,禅门重重,高低错落,明暗相同,不愧为古代建筑之宝库。主建筑均依清代宫式法则营造。分布于三条轴线上。中轴线上依次有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等; 东轴线上有斋堂、方丈楼、迎塔楼、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 西轴线上有安养堂、观音殿、文物殿、妙法堂、藏经阁等。寺前还有丰千桥、寒拾亭、七佛塔、唐一行禅师基及隋塔。
寺山门: 国清寺建筑群坐北朝南,但 “建筑师”别具匠心,寺门不是朝南而是朝东。黄色的南壁墙南面书 “隋代古刹”四个楷体黑字,壁墙东头转弯处才是寺门,斗拱承托歇山顶,檐下横匾是红底金字 “国清讲寺”。楹联是: “古刹诸城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运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三涧胜迹长新。”
雨花殿: 即天王殿,面宽三间歇山式顶,殿前有石狮一对。殿中供四大天王塑像,殿后院东西分别为钟楼对称于中轴线,均为重檐歇山顶,钟楼上悬挂的梵钟,是清代嘉庆二十三年所铸,音响洪亮,每天午夜回荡于五峰幽谷之中。庭院内有古樟、古柏各一对。
大雄宝殿: 出雨花殿穿庭院,拾二层24级石阶而上即为大雄宝殿,殿前铜鼎炉高4米多,上铸 “沈德龙、沈德凤承造,大清 (?) 三十五年桂月”,殿面宽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红墙黑瓦,檐间竖额 “大雄宝殿”四个字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癸丑仲夏所书。殿内正中供释迦牟尼贴金铜坐佛像,是元代的楠木雕,造型生动,雕刻精细。释迦牟尼像背后是以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舰普渡群塑,靠北墙两旁是骑狮象的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供桌上有一对直径约25厘米的烛灯,红烛灯上的金字联曰: “佛国三千界,禅林第一山。”
石刻: 绕过寺东边围墙,登上后壁小山崖,岩壁上有许多唐、宋书法家的石刻,其中有柳公权写的 “大中国清之寺”,宋代理学家朱熹所题的 “枕石”,宋代米芾写的 “秀岩”,宋代黄庭坚写的 “寒山子诗”等。
国清寺自1973年整修开放以来,香火兴旺,游客络绎不绝,有日本、东南亚、美国的侨胞、外籍华裔和国际友人,前来烧香求佛、诵经做道场的逐年递增,道场的念经声、钟声和木鱼声给国清寺增添了光辉异彩。现有僧徒百余人,是目前国内僧众最多的名刹之一。

☚ 灵隐寺   少林寺 ☛
000052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