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券guókùquàn〈名〉 国家为解决财政困难,保证国家建设筹集资金的需要而由国库直接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券。 国库券guókùquàn〈名〉国家为解决财政困难,保证国家建设筹集资金的需要而由国库直接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券。 ◇ 财政部负责人就发行国库券问题答《人民日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问。(工人日报.1981.3.9) ◇ 在准备依法处理时,当地的司法机关却将该厂的存折、国库券、现金等扣住不放,接着马上擅自立案,封了该厂的银行账户,使广西的办案组只好撤回。(人民日报.2000.7.12) 国库券guó kù quàn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简称库券。1924年王怡柯译《货币学》第五章:“国库券,treasury notes。”1924年蔡和森《社会进化史》第三篇:“战前各国流通纸币与各种信用券仅二百八十亿金马克;战后则增至二千八百亿,即增加十倍。由此金本位制完全变为纸本位,而入于所谓虚金资本时代。信用券、国库券、各种公债票和银行券等等,一面代表死资本的回忆,一面代表新资本之希望。”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Treasury note,国库券。” 国库券guó kù quànказначéйская облиг ция;казначéйские бóны;казначéйский билéт国库券 国库券guókùquàn国家银行发行的一种债券。因国库券的债务人是国家,其还款保证是国家财政收入,所以它几乎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被视为零风险债券,也叫“金边债券”。 ❍ 发行~的主要目的在于筹措短期资金解决财政困难。我国~的期限最短的为一年。 ☚ 国剧 国民待遇 ☛ 国库券由国家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券。其性质与公债相似,但期限较公债为短,一般以国家最短期内的预算收入的全部或一部作为担保,有的国家规定面额较小的国库券可作为零星支付的货币流通。中国的国库券由国家制定国库券条例,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并办理国库券的还本付息事宜。中国从1981年以来,每年都发布了国库券条例,规定了国库券的发行对象为: 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和农村富裕社队、城乡人民个人。每年发行数额由国务院确定。利息在偿还本金时一次付给,不计复利。国库券不能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国库券可在银行抵押贷款和贴现等。国库券筹措的资金由国务院统一安排使用。 国库券 国库券指政府举借短期债务,以调节国库收支差额,弥补国家财政收入不足的一种政府债券。适量发行国库券,对于集中资金、平衡财政收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制止消费基金膨胀、控制货币发行、稳定市场物价等,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从1981年起开始发行国库券,其对象是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个人,每年发行总额由国务院规定。为保证国库券收入的稳定,一般采取分配发行与自愿认购相结合的方式,对个人实行自愿认购。国库券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只能到期后兑付本息。不过近年来,可以在国家指定的地点和机构通过证券交易的方式进行买卖,用以满足持券人急需用钱的调剂。 ☚ 公债 企业债券 ☛ 国库券treasury bill简称库券。一些国家为解决急需预算支出而由财政部发行的一种国家债券。一般向居民或企业单位出售。具有短期公债性质,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自由买卖。中国从1981年起发行国库券,发行对象为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以及城乡居民个人。发行额由国务院确定,利息在偿还本金时一次付给,不计复利。 国库券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或国库资金不足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四川从1981年1月1日起,按国务院决定发行国库券20791万元,超过分配额3.95%。以后每年发行额稳中上升。发行办法最初在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中实行分配发行,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和农村富裕社队适当认购,个人自愿认购; 后来逐步扩大到城乡人民自愿认购,且个人认购部分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成为证券投资的主体之一。国库券从7月1日起计息,偿还本金时1次付给,不计复利,发行后第6年开始还本付息。其年息由最初的4%不断上涨。国库券的发行和还本等事宜由人民银行及其所属机构办理,筹集的资金由国务院统一安排使用。 国库券中央财政为弥补财政或国库资金的不足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最早产生于1877年的英国,美国于1929年开始发行国库券。中国1981年开始发行,1981~1985年共发行237.21亿元。1986年62.51亿元,1987年62.87亿元,1988年92.16亿元,1989年56.07亿元,1990年93.46亿元,1991年199.41亿元,1992年395.64亿元,1993年314.77亿元,1994年1117.93亿元,1995年1486.76亿元,1996年1813.27亿元,1997年2382.40亿元。 国库券 国库券guokuquan由国库(或通过银行)发行的一种不兑换的政府纸币;由国库发行、用以弥补财政收支不平衡的一种债券。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1981年国库券的收入用于弥补1980年和1981年的财政赤字,未列入当年预算收入。以后各年国库券的收入都列入当年预算收入。国库券发行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也包括居民。前者由国家分配发行,后者自愿认购。我国国库券的发行额:1981~1984年,每年为40亿元:1985~1987年,每年为60亿元;1988年为90亿元;1989年为55亿元(只对居民个人和个体户发行)。国库券定期偿还并支付利息。国库券偿还期:1981~1984年发行的为6~10年,每年偿还20%;1985~1987年发行的为5年,即第6年一次还清本息;1988年以后发行的为3年,即第4年一次还清本息。国库券利息率:单位购买的年利率1981~1984年为4%;1985~1986年为5%;1987~1988年为6%;1989年未向单位发行。个人购买的年利率1981~1984年为8%;1985~1986年为9%;1987~1988年为10%;1989年为14%。《中华人民共和国1981年国库券条例》规定,国库券不准买卖或转让,不得作为货币流通。1985年改为单位购买的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个人购买的可以在银行贴现。1988年改为国库券可以在国家指定的地点转让,但不得作为货币流通。 ☚ 国库 公债 ☛ 国库券❶指国家在发行银行之外由国库直接发行的一种不兑换纸币。可在市场流通。苏联曾由国库发行面额为1、3、5、卢布的三种纸币作零星支付之用。 ❷简称“库券”。由国库直接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券。主要用以满足财政上的需要。旧中国政府曾大量发行过此种债券。 ❸中国政府1981年开始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用以调节国库收支差额,解决财政困难。主要是发行对象有别于50年代的公债,故称为国库券。 国库券 国库券国库券是中央政府为调节国家短期收支差额、弥补政府正常财政收入不足而由国家财政部门发行的一种短期或中期政府债券。又名库券。是国家债券的主体部分和主要形式,是历史最悠久,最为规范的国债。国库券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其债权人是投资者,债务人是政府,国家后续财政收入是本息偿还的保证,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是债券市场上风险最小的券种。发行国库券的基本原因是平衡或调节财政收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工具。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国库券来调节市场利率和市场货币流通量以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在西方国家,也是筹措长期资金的有效措施。国库券的偿还期一般较短,国外的国库券一般为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期限,最多不超过一年。由于政府举债信誉度高、期限短、价格波动和风险都较小,故对拥有闲散资金的投资者颇有吸引力。我国的国库券一般有三年、五年和十年的,是一种中长期政府债券。1981年我国国务院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 规定发行对象是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和农村富裕社队、城乡人民个人。我国发行国库券采用的都是平价发行,券面标明利率,不计复利,到期一次或分次还本付息,利率参照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基础上事先就予以确定,基本不反映资金市场供求情况,不代表市场利率。我国的国库券开始几年发行的利率过低,又不能上市流通,往往采用行政方式推销。近年来,利率提高,又开辟了二级市场,其信誉度大大提高,是人们乐意选购的金融资产之一。我国的国库券风险小、发行量大,发行时间有连续性、流通性比其他形式的债券强。国库券筹集的资金由国家统一安排使用。 ☚ 债券种类 期货交易 ☛ 国库券Treasury Bills政府发行的一种短期借款凭证。战后,由于实行赤字财政,通过发行国库券筹措资金在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长期的现象。政府发行的国库券数量也越来越大,它已成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库券的还本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英国为91天(少数为63天),美国则发行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不同期限的国库券。购买国库券实际上是一种无风险投资。国库券也可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买卖,由于国库券的利息率是固定的,因此它在证券市场上交易时的价格会随着银行利息率的变化而涨落。 国库券Treasury Bills国家财政当局为弥补国库收支不平衡而发行的一种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政府公债。由于具有期限短、债务人是国家、还款保证是国家财政收入等特点,国库券几乎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是金融市场风险最小的信用工具。国库券品种较多,一般可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期四种。国库券采用不记名形式,无须背书就可以转让流通。 国库券中央政府为调节国库收入而发行的一种短期的政府债券。债务人是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中央政府的收入,风险很小。英国在1877年通过了《财政部证券法》,把国库券的发行纳入了法律。其后,各国政府也采用了这一融资形式,并建立了国库券发行与流通市场,使其成为西方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期限主要有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四种。国库券的面额各国不一,美国有1万美元、10万美元、5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几种。一般采用无记名方式,可在证券市场上自由转让流通。由于期限较短、风险小、流通性强,利率一般比较低。西方国家的国库券发行相当频繁,并具有连续性。现在发达国家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是为了调节货币市场,因而国库券在这些国家是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库券最初于1981年发行。其主要特点是: (1) 发行的目的不仅在于调节国库收支,而且在于募集重点建设项目所需资金。(2) 发行期限较长。西方国家的国库券期限大多在1年以内,而我国发行的国库券期限大部分在1年以上。(3) 面额较小。我国除1981年向机构发行过1万元、10万元、100万元面额的国库券外,其他年份发行的国库券面额最大仅为1000元,最小为1元。(4) 发行对象常常有专门限定。(5) 发行主要由银行和证券经营机构承销。 国库券按是否进入流通市场划分,分为上市国库券与不上市国库券两大类。国库券按交易方式或交易载体划分,可分为实物型国库券、凭证式国库券、记账式国库券。实物型国库券像纸币一样有票样的统一规定。它不记名,有的上市,有的不上市。凭证式国库券像银行定期储蓄的存单。它记名,但不上市。记账式国库券主要售给金融机构。它记名,上市。 国库券国家为了调节财政收支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它的性质与公债相似,但又有不同。公债期限一般较长,发行时不一定有担保,发行目的无一定限制。国库券主要是为了短期急需的预算支出,有短期内的预算收入为担保品,期限较公债为短。 中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发行的对象是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人。国库券不能作为流通手段使用,不能向银行抵押,单位购买的也不能转让。国库券的利息,在偿还本金时一次付给,不计复利。 国库券国家为了满足财政上的需要而由国库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1)指国家由国库直接发行的一种债券。实际上是国家向公民或事业、企业、团体借款。我国根据国务院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1981年和1982年开始发行国库券。这是为了贯彻进一步调整经济的方针,积极平衡财政收支的一项重大政策措施。我国的国库券与过去发行的公债券都是期限比较长的政府债券。一切企业、事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以及公民个人,均可认购。新发行的国库券要从第六年起才分五年偿还。我国国库券的发行和还本付息都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所属机构办理。国库券不能当作货币流通,不能自由买卖,不能向银行抵押,单位购买的也不能转让。国库券的利率为年息四厘,在偿还本金时一次付给,不计复利,这也是一般公债付息办法。我国国库券的发行,对消灭财政赤字,控制货币发行,稳定市场物价,必将产生积极作用。(2)指国家在发行银行之外,由国库直接发行的不兑换纸币。它同银行发行的纸币一样作为流通手段。如苏联曾由国库发行的面额较小的纸币 (旧卢布) 作零星支付之用,它同银行发行的面额较大纸币一样流通。 国库券又称“库券”,国家公债的一种,国家财政当局为调节国库短期收支差额,弥补政府正常财政收入不足而发行的一种短期政府债券。国库券的债务人是国家,其还款保证是国家财政收入,几乎不存在信用风险,所以是金融市场上风险最小的一种债券。西方国家发行的国库券,一般可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期4种,其面额起点各国不一。国库券采用不记名形式,无须背书即可转让流通。由于国库券期限短、风险小,流动性强,因而受到投资者欢迎。在美国,它甚至成为美国资金市场的主要信用工具。在西方,国库券发行通常采用贴现方式,即发行价格低于国库券面值,票面不记明利率,国库券到期时,由国家财政按面值额偿还,发行价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即为利息,发行价格采用招标方式,由投标者公开竞争而定,故国库券利率代表了合理的市场利率,灵敏地反映出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政府不仅利用国库券筹集资金,西方国家中央银行也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国库券来收紧或放松银根,达到调节市场货币投入量的目的。西方有些国家国库券发行频繁,具有连续性,便于投资者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我国国库券特点是: ❶期限长。最长期为10年,可见我国发行的国库券实际上是政府中长期债券; ❷平价发行。票面载明利息率,按面额发行,到期后按面额和利率还本付息。实践证明,适度发行国库券,对于集中资金、平衡财政收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制止消费基金膨胀、控制货币发行、稳定市场物价等,有着积极意义。 国库券 国库券treasury bills中央政府为调节国库收支而发行的一种短期政府债券。其债务人是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收入,风险很小。西方国家货币市场上最主要的信用工具之一。英国在1877年通过了《财政部证券法》,把国库券的发行纳入了法律。其后,各国政府也采用了这一融资形式,并建立了国库券发行与流通市场,并成为西方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期限,主要有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4种。国库券的面额,各国规定不一,美国有1万美元、10万美元、5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几种。一般采取无记名方式,可在证券市场上自由转让流通。由于其期限短、风险小、流通性强,利率一般比较低。美国的国库券利率,仅比通知放款利率略高一点。西方国家的国库券发行相当频繁,并具有连续性。在美国,3个月和6个月的国库券每周发行一次,1年期的国库券每月发行一次,随时都有到期的,发行的国库券便于投资者选择。 ☚ 国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 国库券 国库券❶又称“库券”。由国库直接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券。政府用来向银行借款, 以满足财政上的需要。可以作为国内贴现证券, 但不能用来购买商品。其性质与公债近似。库券比公债期限短, 公债大致为长期性质, 期限10年、20年不等, 而库券均为短期, 少则2年、3年, 多则亦不过10年。库券与公债还本付息方法不同, 公债用抽签办法, 中签号码可将本金全数收回。库券分若干月摊还, 按月还本付息各一次。国民政府发行过多种库券, 如1929年6月发行的关税库券、1929年9月的编遣库券、1930年11月的善后短期库券,1927—1933年国民政府发行库券共9亿元。 ❷指国家直接由国库发行的不兑换纸币。它同发行银行发行的纸币一样流通。 ☚ 台湾事业公债 一四库券 ☛ 国库券 国库券国家为调节国库收支而发行的一种短期政府债券。国库券的债务人是国家,其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收入,因此,国库券基本上不存在风险。国库券是西方国家货币市场上最主要的信用工具之一,发行比较早的是英国。英国在1877年通过了一个《财政部证券法》,把国库券的发行纳入了法律。其后各国政府也采取了这一国库融资形式,并建立了国库券发行与流通市场。目前,国库券市场是西方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对于国库券利息的征税问题规定不一,有些国家征税,有的国家免税。美国规定国库券收益只征联邦政府税,免征州和地方税。但不管是否征税,国库券税率在各国都是比较低的。 中国的国库券最初发行是在1981年。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国库券的最大特点有: ❶发行目的不仅是调节国库收支,而且主要在于集中建设资金。 ❷面额小。西方国家的国库券面额比较大,而中国国库券面额除1981年向单位发行过1万元、10万元和100万元的大面额外,其他年份发行的国库券面额最大仅为1000元,最小为1元。 ❸期限长。西方国家的国库券大多在1年以内,而中国发行的国库券都在1年以上。1981~1984年发行的国库券期限为5年,从第6年起每年偿还20%,最长期限10年,1985~1987年发行的国库券期限为5年,以后发行的国库券大多是3年期和5年期二种。 ❹平价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❺国库券的发行对象为企业、政府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和城乡个人。单位购买的,发给国库券收据,可以记名,可以挂失;个人购买的,发给国库券、不记名。利息收入免缴收入所得税。 ❻国库券的发行方式主要由银行代销。1988年4月21日,国库券开始在沈阳、上海、哈尔滨、武汉、重庆、广州、深圳等7个城市试点转让,首批进入试点转让的是1985、1986年向个人发行的5年期国库券。1988年6月,国库券转让试点城市又增加了北京、天津、西安、大连等54个,到1991年底,全国100多个城市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全部向个人发行的国库券都进入了转让市场。目前国库券转让的基本做法有两种,即金融机构自营买卖和代理买卖,其中前者占交易额的90%。到1991年底止,中国国库券累计发行额为803.15亿元,累计交易额为486亿元。 西方国家发行的国库券期限大都在1年以内,主要有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等4种。期限在1年以上的政府债券,不称“国库券”。所以国库券有时又称“政府短期证券”。国库券的面额各国规定不一,美国的国库券,面额主要有1万美元、10万美元、50万美元、100万美元等。 国库券一般采取不记名的形式,无须经过背书便可在市场上转让流通。由于国库券期限短、风险小,流通性强,所以其利率一般比较低。美国的国库券利率仅比通知放款利率略高一点。西方一些国家的国库券发行非常频繁,且具有连续性。在美国,3个月和6个月的国库券,每周发行一次,一年期的国库券,每月发行一次。这样,国库券随时都有到期的,也随时都有发行,便于投资者选择。对于商业银行、公司企业、中央银行、公众投资者来说,国库券是实现短期投资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良好对象,因此很有吸引力。 国库券的发行一般采取折价发行的方式,又叫“贴现发行”。即发行价格低于国库券面额,到期按面额偿还,发行差额即为利息。在具体发行时,一般由财政部门委托中央银行代为办理,大多数采取招标的形式,发行价格由投标者经过竞争而定。因此,国库券利率反映了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真实状况和比较合理的水平。 ☚ 债券偿还 国家重点建设债券 ☛ 国库券 国库券国家财政当局为弥补国库短期收支差额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国库券的债务人是国家,其还款保证是国家财政收入,几乎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是金融市场风险最小的信用工具。西方国家发行的国库券期限,一般可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期四种,其面额起点各国不一。国库券采用不记名形式,无须经过背书就可转让流通。由于国库券期限短、风险小、流动性强,因此国库券利率比较低。美国国库券利率仅仅高于通知放款利率。西方有些国家国库券发行频繁,具有连续性,如美国每周均有国库券发行,每周亦有到期的,便于投资者根据投资需要选择。国库券发行通常采用贴现方式,即发行价格低于国库券券面值。票面不记明利率,国库券到期时,由财政按票面值偿还。发行价格采用招标方法,由投标者公开竞争而定,故国库券利率代表了合理的市场利率,灵敏地反映出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中国为了适当集中各方面财力,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截止1988年底,累计发行454.05亿元,我国国库券的特点是: ❶期限长。1981~1984年发行的国库券期限为5年,第六年开始还本付息,每年偿还20%,所以最长期限为10年。1985~1987年发行的国库券期限为5年,期满后一次还本付息,1988、1989年发行的期限改为3年。 ❷面额小。除1981年发行过1万、10万和100万元的大面额外,其余年份发行的国库券面额最小为1元,最大为1000元。 ❸按面额发行。票面上载明利息率,到期后一次性还本付息。 中国国库券的发行对象是企业、政府机关、团体、部队、事业等单位和个人。单位购买国库券发给国库券收据,可记名挂失;个人购买发给国库券,不记名、不挂失。发行方式主要由银行代销。单位购买数量按照预算外资金和税后留利的一定比例确定。个人购买的国库券,其利率高于单位购买的国库券的利率。最初发行的国库券不能自由流通,1988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七城市试办国库券转让业务,但仅限于1985年、1986年的国库券。国库券持有人可在银行或指定金融机构办理贴现;愿购入者也可从那里购买转手的国库券。可见中国发行的国库券实际上是政府长期债券;其作用主要是为了筹集长期建设资金,还没有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 ☚ 国库券市场 国库券发行 ☛ 国库券 国库券Treasury Bills为应付国库的财政需要,由国家财政部直接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券。以美国为例,国库券是一种不载明利息的债券,按票面金额以折扣方式发行,到期按票面金额偿还。由于国库券的信用高于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流通性又强,也可作为国内贴现证券,故成为短期投资的良好目标。现在国库券已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短期信用工具之一,在短期证券市场上占主要地位。 ☚ 头寸调拨 银行定期存单 ☛ 国库券 国库券国库券的真正含义是指一年以内的短期公债。其最早是为了财政资金的短期周转需要而发行,有些国家还要求国库券的发行必须以一定时期的预算收入作担保,后来由于财政赤字成为各国普遍的经济现象,国库券才逐步演变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工具。我国从1981年起所发行的国库券,期限有10年期、5年期、3年期、2年期、1年期,属于中长期公债,而非真正意义的国库券。1996年发行了三期1年期以下的国库券,发行对象主要是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 ☚ 建设公债 保值公债 ☛ 国库券 国库券中央政府为调节国库收入而发行的一种短期的政府债券。债务人是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中央政府的收入,风险很小。英国在1877年通过了 《财政部证券法》,把国库券的发行纳入了法律。其后,各国政府也采用了这一融资形式,并建立了国库券发行与流通市场,使其成为西方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期限主要有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四种。国库券的面额各国不一,美国有1万美元、10万美元、5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几种。一般采用无记名方式,可在证券市场上自由转让流通。由于期限较短、风险小、流通性强,利率一般比较低。西方国家的国库券发行相当频繁,并具有连续性。现在发达国家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是为了调节货币市场,因而国库券在这些国家是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 ☚ 外国债券 国库券的特点 ☛ 国库券 国库券简称“库券” 。(1)由国库发行的短期债券。国家为解决短期急需预算支出由国库所发行的一种债券。国库券类似公债,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区别是国库券期限较短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目的在于调整与稳定国民经济,适当集中各方面财力,并作为宏观调节货币供应的工具,以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规定国库券发行的对象是: 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和农村富裕队; 城乡居民个人。每年发行数额由国务院确定。1984年11月27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八五年国库券条例》,改进国库券发行办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缩短偿还期; 二是提高利率; 三是个人购买的国库券允许在银行贴现和抵押。(2)由国库发行不兑现的纸币。它同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同时流通。1961年以前,苏联曾发行1、3、5卢布的国库券,供零星支付使用。但苏联国库券是由苏联国家银行发行的。(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部发行的短期债券。用以应付国库季节性的财政需要。期限分三月和六月两种,以三月期为多。它是一种不载明利息的债券,按票面金额以折扣方式发行,在市场上以投标方式进行交易,到期按票面金额偿还。 ☚ 金融债券 公司债券 ☛ 国库券 国库券treasury bills参见“财政学”学科同名条。 ☚ 市政债券 信用联社股金汇票账户 ☛
国库券 国库券treasury bills简称库券,是政府以国家名义向银行、企业、个人发行的一种债券。它通常是由于以下三种原因而发行的。一是当财政收入发生在后而支出发生在前时,为满足暂时资金需要而发行的,它起着一种临时周转金的作用;二是由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临时事变,导致支出增加而收入难以跟上,故发行国库券以应付临时的急需;三是当政府欲发行长期公债的时候,因金融市场利率过高,立即发行长期公债将导致政府今后付息负担过重,故而先发行短期国库券,以待他日市场利率变化再发行长期低利公债,以图调换,也就是通过国库券过渡,使政府随时都有重新调整公债结构的机会。国库券的发行期限一般都很短的,往往只有数月或半年,甚至还有以天为偿还期限单位的。由于国库券是国家发行的债券,具有较高的偿债信誉和较小的偿债风险,故被大众称为“金边债券”。国库券又常常被各国的中央银行作为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货币政策工具持有,通货紧缩发生时中央银行从金融市场或商业银行手中购买国库券,以向市场上投放货币,增加市场上的货币量,减轻通货紧缩的压力;通货膨胀发生时,中央银行通过卖出自己手中持有的国库券,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起到消除通胀的作用。 ☚ 财政补贴 预付税款券 ☛ 国库券 国库券用以调节国库收支差额,弥补政府正常收入不足的一种政府债券。是国家举借内债的形式之一。适度发行国库券,对于集中资金、平衡财政收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制止消费基金膨胀,控制货币发行,稳定市场物价等,有着积极意义。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其对象为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个人。每年发行总额由国务院确定,票面额分为5元、10元、50元、100元、500元、1 000元、10 000元、10万元、100万元等九种。为保证国库券收入的稳定,一般采取分配发行与自愿认购相结合的方式,对个人实行自愿认购。世界其他国家政府也有通过发行国库券举债的。如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就由国库发行一种不兑现的称为国库券的政府纸币; 苏联也曾由国家银行发行过面值分别为1、3、5卢布的国库券。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国库券,一般具有短期公债性质,通常为期在一年以内; 流动性强,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迅速变现; 安全可靠,是风险最小的债券; 利息以折扣方式支付,即出售时价格低于票面价值,期满按票面价值偿还。 ☚ 资本主义信用危机 资本掺水 ☛ 国库券guo ku quantreasury bond 国库券treasury bonds
国库券treasury bill
国库券treasury bill (Brit.);treasury note(Am.) 国库券state treasury bond (TB);government bond 发行~ issue treasury bonds/~还本付息amortize state treasury bo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