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对国家银行信贷收支活动进行的业务统计。统计范围包括: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的资金来源的数量 (余额) 和渠道,资金运用数量 (余额) 和投向,以及流通中现金投放或回笼的数量。但不包括银行间的同业往来,以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特种存款及超额储备,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再贷款等。 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 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statistics on credits of statebanks对国家银行信贷收支活动进行的业务统计。统计范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的资金来源的数量(余额)和渠道,资金运用数量(余额)和投向,以及流通中现金投放或回笼的数量。但不包括银行间的同业往来,以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特种存款及超额储备,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再贷款等。 ☚ 全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收支统计 ☛ 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 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国家金融统计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管理金融、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 作用 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的作用,主要有: ❶对国民经济进行综合反映,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资金运动进行监督。银行通过信贷、结算、现金收支、外汇收支等业务活动,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从货币形态上联系起来。而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能够及时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态。它记录了存款、贷款、市场货币流通量等的结构、水平、规模的状况,从中可以综合地了解生产建设的规模与结构,商品库存的结构与商品流转的状况,国家预算收支执行的状况,外汇收支执行状况及居民收支的状况等,可以掌握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动向和趋势。因此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对于国家及时掌握经济发展动向,采取措施,制定决策,指导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❷可以为编制和检查综合信贷计划执行情况,制定信贷政策提供数字资料。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可以定期报告信贷收支状况,据以检查信贷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和分析资金不平衡和偏离计划的经济原因,以便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采取措施,调整信贷规模与结构,达到信贷资金的平衡。 ❸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纵观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在银行存、贷款活动中的新情况,了解各部门、各企业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生产和商品流转的需要。通过国家信贷收支统计资料综合分析,正确衡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监督,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国家信贷收支统计的范围 包括: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从社会集中闲散资金的来源和数量,向社会各部门、各企业单位发放贷款的数量和使用方向;以及流通中投放或回笼货币的数量。但不包括银行间的同业往来,以及国家专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特种存款及超额储备,以及中央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的再贷款等。 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分组 根据研究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将原始资料分成若干不同类型或性质的组(即统计项目、子目,也就是统计指标)。 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分组标志由中央银行规定。目前采用的分组标志是按以下几个层次划分的: ❶按资金来源运用性质分组。资金来源方有各项存款、自有资金、流通中货币等;资金运用方有各项贷款、各种资金占用等。 ❷存、贷款总额下又按存、贷款性质分组。存款方有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城镇储蓄存款、农村存款等;贷款方有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等。 ❸在按存、贷款性质分组的大项下又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组。存款方企业存款下又分工业存款、商业存款、国营农业存款、集体企业存款、基建及建筑企业存款;贷款方流动资金贷款下又分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个体工商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通过这种分组,为分析、研究各经济部门的经济活动和结构变化情况,揭示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提供资料;以利于中央银行监控货币、信贷总量,检查和监测国家信贷计划执行情况。 指标 国家银行信贷收支统计报表是根据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的,是按平衡表式反映的,分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两大部分。资金来源指标有: ❶企业存款。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处于暂时闲置的资金。企业存款下分设:工业企业存款、商业企业存款,国营农业存款,集体企业存款、基建及建筑企业存款、个体工商业存款、专用基金存款等。 ❷财政存款。为各级财政部门存在银行帐户待用的款项,下分设: 中央财政存款、地方财政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建行财政存款。 ❸机关团体存款。指机关团体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❹城镇储蓄存款。指城乡居民在银行的存款。城镇储蓄存款下设定期储蓄存款、活期储蓄存款。 ❺农村存款。指乡镇企业、集体、个体农业、农村信用社在银行的存款,以及农村信用社存入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农村存款下分设:乡镇企事业存款;集体、个体农业存款;信用社存款。 ❻信托存款。指各国家专业银行受理单位或个人委托代为经营的信托性质的存款。 ❼其他存款。指不属于以上各项存款的资金如:保险公司在银行往来帐户上的存款,企业交存的结算保证金及其他临时存款等。 ❽金融债券。指银行发行并承担付款义务的有价证券。 ❾代理发行债券。指受企业委托代理发行的有价证券,债务人为企业。 ❿货币流通量。指流通中的现钞数量(现金流通量等于现金发行量减各银行业务库存现金,因此在国家银行信贷收支表的运用方不再反映银行业务库存现金)。(11)信贷基金(自有资金)。指银行拥有的参加信贷营运的资金。(12)当年结益。指银行在会计核算年度内,各项业务收入减去业务及费用支出后所得的结果,如收入大于支出,其结果为纯益,用正号表示;如支出大于收入,其结果为纯损,用负号表示。它反映一定时间内银行已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13)汇兑在途资金。指银行在办理结算和财政上缴下拨、发行基金调拨等业务过程中尚未结付的款项。(14)其他资金来源。指银行按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提取的各项专用款项,预提款项以及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暂收、暂付款项等。 资金运用指标有: ❶流动资金贷款。指银行对企业部门流动资金发放的贷款。其下分设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基建及建筑企业贷款、个体工商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等项。工业贷款下又分为:工业生产企业贷款、物资供销企业贷款、工业结算贷款、集体工业贷款、集体工业设备贷款、小额贷款、科技开发贷款。商业贷款下又分为:商业贷款、粮食贷款、供销社贷款、外贸贷款、其他商业贷款。基建及建筑企业贷款下又分为:建筑安装企业贷款、土地开发及商品房贷款、对外承包工程贷款、其他流动资金贷款。 ❷农业贷款。指银行对国营、集体、个体农业及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用于补充农业生产集体投入时的资金不足。农业贷款下分设:国营农业贷款、集体农业贷款、农户贷款、扶贫贴息贷款、信用社贷款、开发性贷款、外资国内配套人民币贷款。 ❸固定资产贷款。指银行按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全国信贷计划确定的建设项目贷给建设单位的款项。其下划分为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地方经济开发贷款。其中:技术改造贷款下又分为:轻工专项设备贷款、轻纺专项设备贷款、节能专项设备贷款、其他专项设备贷款、黄金生产设备贷款、国营企业设备贷款、商办工业设备贷款、技改贴息贷款、国营工业技改贷款,进口设备配套技改贷款、出口商品生产技改贷款、外商投资企业技改贷款、能源技术改造贷款、建行技改贷款、其他技改贷款。 ❹信托贷款。指国家专业银行以吸收的信托存款,用贷款方式向企业单位提供贷款资金。信托资金可用于流动资金、固定资产贷款租赁、投资。 ❺其他贷款。指为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要而发放的几种特殊形式的贷款。包括特种贷款(用发行金融债券取得资金发放的贷款,具有专门使用用途)、贴现贷款、外汇抵押人民币贷款、购买外汇额度人民币贷款。 ❻购买债券。指各级银行购入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由财政部发行的财政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国库券、国家建设债券、特种国债; 由国家投资公司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基本建设债券等。 ❼金银占款。指人民银行经营金银收购大于配售部分(金银库存)所占用的人民币资金。金银库存包括:金银块(条)、金银铸币及金饰品。 ❽外汇占款。指已结汇的国家外汇结存所占用的人民币资金。反映国家外汇头寸情况。国家外汇结存是我国国际储备重要组成部分。 ❾上缴财政税利。指国家银行依据业务活动和结益的状况,按照规定的比例向国库缴纳各项税款)包括营业税、所得税、调节税(也可称为利润),以及附加(城市维护建筑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和能源交通基金等。 ❿财政借款。指由于财政预算收支不平衡出现赤字,而向银行借用的款项。(11)待核销贷款损失。指1983年银行根据国务院国发[82]54号《关于库存机电产品报废处理的决定》国发〔82〕150号《关于报废降价处理库存积压物资和防止新积压的几项规定》的决定,对企业机电产品库存中失去使用价值以及降价处理库存积压物资形成的财产损失,按资产占用比例核销企业部分贷款,但银行帐户尚未冲销而占用的资金。 ☚ 金融统计资料的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收支统计 ☛ 00001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