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经书院晚清书院。光绪元年 (1875年)建于成都文庙街西侧石犀寺旧址。洋务派官僚、工部侍郎薛焕等倡议,经四川学政张之洞商请总督吴棠奏准筹建。目的是设立通省性的模范书院,作为各州县书院的楷模,培养 “通博之士,致用之材”。置经术、词章两科,分东、西、上、下四斋。首批选拔全省秀才100名入院。以后每逢科、岁两考,在各府县考取第一二名的秀才、贡生中调取入院。又在院内建尊经阁,收藏图书典籍及中西时务书报、挂图、仪器、标本。开设尊经书局,出版图书,刊刻100余种书籍。历任山长 (院长) 为薛焕、钱保塘、王闿运、薛华墀、伍肇龄、刘狱云、宋育仁、杜嗣兰。其中王闿运主持书院达9年,使四川学术界空气一变而 “挚厚清高”。宋育仁任山长时,尊经书院成为四川维新运动的一个基地。不少知名学者如廖平、宋育仁、杨锐、吴之英、张森楷、骆成骧、蒲殿俊、罗纶、张澜、彭家珍、吴玉章、吴虞、谢无量等皆曾就习于该院。光绪二十七年 (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翌年,书院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