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母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母亲》 【著者】: 长篇小说。 高尔基著。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近现代作家。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群众觉醒的过程。小说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伏镇工人示威游行事件。老工人符拉索夫的儿子巴维尔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下,组织工人反对资本家额外剥削,发生了“沼地戈比事件”。 巴维尔和他的同志们被捕入狱后,他的母亲尼洛夫娜也参加了革命。广大工人群众在斗争中提高了觉悟,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结果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巴维尔再次被捕。 第2部描写巴维尔的母亲毅然接过儿子的旗帜,勇敢而机智地担负起革命工作。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不断向前发展,斗争规模越来越大。巴维尔在法庭上同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一方面揭露敌人的罪恶,一方面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小说的最后写母亲在车站散发儿子在法庭的演说稿,传播革命思想,预示著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胜利。 这部小说发表后,曾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列宁说,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很多工人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了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对自己会有很大的益处”。巴维尔是一个由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母亲尼洛夫娜由害怕革命到同情革命,最后参加革命,是摆脱了狭隘的母爱,认识到无产阶级伟大力量的结果。 她自觉把革命事业、战友和儿子统一在一起,投身革命工作,体验到斗争的愉快和幸福。小说还描写了一群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 《母亲》是根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俄国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它充分体现了列宁的文学党性原则,自觉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对国际无产阶级文学的建设和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小说也存在一些缺点,巴维尔的形象不够丰满,个别地方流露出高尔基的人性论思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