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50年代四川按国务院决定推销的一种用于支援经济建设的公债。1954年,四川推销额5971万元,超过分配数48.92%。1955年全省又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5053万元,超过分配指标的13.29%。偿还期为10年。推销方法,职工按全省职工人数人均年工资收入分配推销指标,农民按主要农产品、土特产品和副业收入总产值分配推销指标,私营工商业户按上年业户所得额分配推销指标。1956年全省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5387.4万元,超过分配数6.79%,高于上年交款数6.62%。职工购买数占全省购买数的39.65%,超过指标 10.25%,较上年增加28.45%;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未完成推销指标;私营工商业户认购额超过指标24.71%,但仅为上年的85.32%,比重由21%下降为17.9%。1957年~1958年,全省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分别为5600.17万元、6189万元,超过分配指标16.77%和24.75%。1957年全省职工人均认购数为平均月工资的33.66%,农村人均0.35元,每户平均1.63元; 工商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收入发生变化,其购买数较上年下降28.62%,仅为全省推销额的10.5%。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中国政府于1954—1958年间发行的公债。目的在于动员更多的资金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发行总额为30.3亿元,分8—10年偿还,年息均为4厘。自1955年起陆续还本付息,1968年前已全部偿还。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加速经济建设而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1953~1958年) 发行的国家债券。从1954年到1958年共发行了5期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每年发行一次。第一期于1954年发行,从当年10月1日起计息,年息4厘,自1955年起每年9月抽签还本一次,分8年偿清,债券利息免征利息所得税,实际发行8. 36亿元。第二期于1955年发行,规定若是在当年1~8月份缴款的均给以不同比例的贴息,越是提前认购的贴息比例越大,公债利息和贴息免征所得税,这期公债实际发行6. 19亿元,分10年偿还,每年抽签还本一次。由于1954、1955年的公债面额及本息的计算均是旧人民币,面额分别为1万元、2万元、5万元、10万元、50万元等几种。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旧币1万元折新币1元,这两期的公债在还本付息时,按此比价付给新币。从1956年发行第三期公债起,采用新人民币,面额为1元、2元、5元、10元、50元等几种,当期公债根据合理分配、自愿认购的原则发售,实际发行6.07亿元,年息4厘,分10年作10次偿还。1957年发行了第四期公债,利率、偿还期与1956年相同,发行额6. 84亿元。1958年发行了第五期债券,与以往不同的是,计划发行6. 3亿元,实际发行7. 98亿元,公债利息改为在偿还本金时一次付给,不计复利。至此,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发行国内公债即告结束。直至80年代初期,才开始发行新的公债。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bonds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加速经济建设而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8年)发行的国家债券。从1954年到1958年共发行了5期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每年发行一次。第一期于1954年发行,从当年10月1日起计息,年息4厘,自1955年起每年9月抽签还本一次,分8年偿清,债券利息免征利息所得税,实际发行8.36亿元。第二期于1955年发行,规定若是在当年1~8月份缴款的均给以不同比例的贴息,越是提前认购的贴息比例越大,公债利息和贴息免征所得税,这期公债实际发行6.19亿元,分10年偿还,每年抽签还本一次。由于1954、1955年的公债面额及本息的计算均是旧人民币,面额分别为1万元、2万元、5万元、10万元、50万元等几种。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旧币1万元折新币1元,这两期的公债在还本付息时,按此比价付给新币。从1956年发行第三期公债起,采用新人民币,面额为1元、2元、5元、10元、50元等几种,当期公债根据合理分配、自愿认购的原则发售,实际发行6.07亿元,年息4厘,分10年作10次偿还。1957年发行了第四期公债,利率、偿还期与1956年相同,发行额6.84亿元。1958年发行了第五期债券,与以往不同的是,计划发行6.3亿元,实际发行7.98亿元,公债利息改为在偿还本金时一次付给,不计复利。至此,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发行国内公债即告结束。直至80年代初期,才开始发行新的公债。

☚ 折实公债   国家重点建设债券 ☛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中国政府为筹措大量资金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发行的国家债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但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济基础薄弱,工业生产水平落后,为了尽快摆脱贫穷和落后,于1953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了有计划、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时期。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利用公债形式来筹集一部分资金。从1954年开始到1958年共发行了5期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每年发行一次,这5期的建设公债除1958年计划发行6.3亿元以外,其余均计划发行6亿元。由于每年的经济状况不尽相同,因而这5期公债的特点也略有差异。第一期于1954年发行,从1954年10月1日起计息,年息4厘,自1955年起每年9月抽签还本一次,分8年偿清。公债利息免征利息所得税,发行结果超计划完成,实际发行8.36亿元。第二期建设公债于1955年发行,为了顺利推销公债,尽快筹集资金,采取鼓励提前认缴者的办法。规定若是在1955年1~8月缴款的,均给以不同比例的贴息,越是提前认购的,贴息的比例越大,并且公债利息和贴息所得免于征税。此期公债实际发行6.19亿元,分10年偿还,每年抽签还本一次。由于1954、1955年两期公债面额及本息的计算均是旧人民币,面额分别为1万元券、2万元券、5万元券、10万元券、50万元券等几种。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旧币1万元折新币1元,这两期的公债在还本付息时,按此比价付给新币。从1956年发行第三期公债起,采用新人民币,面额为1元、2元、5元、10元、50元等几种。1956年的公债根据合理分配,自愿认购的原则推销,实行发行6.07亿元,年息4厘,分10年作10次偿还。1957年发行的第四期公债,其利率、偿还期与1956年发行的相同。这期实际发行数额是6.84亿元。1958年发行的第五期公债与以往不同的是计划发行6.3亿元,但实际发行7.98亿元,而且将公债的利息改为在偿还本金时一次付给,不计复利。至此,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发行国内公债即告结束,这些公债于1968年全部还清。这5期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为国家筹集了巨额建设资金,对“一五”时期及后期经济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无期公债 ☛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国家为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以信用方式为财政筹措的资金。这类公债可以用“国家经济建设”的字样标明,有的没有直接标明,但可以根据其实际用途来判断其是否属于经济建设公债。我国中央人民政府自1954—1958年历年发行的国家公债属此性质,共筹措到62.17亿元。偿还期限除1954年发行的分8年偿还外,其余各年发行的分10年偿还。债券利率均为年息4厘,每年付息一次。发行对象主要为城市私营工商业者、公私合营企业的私方人员、机关团体职工等。至1968年止,公债本息已全部还清。1979年以来,我国又重新开始发行国库券,从支出用途看,主要也属经济建设公债。

☚ 政府借款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000014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