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国外唐诗研究论著选目一、综合: 西文 《唐诗》埃尔维·圣·德尼侯爵(1823-1892)译著,1862年巴黎阿米奥出版社出版,301页。书中选译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三十五位诗人九十七首诗,每个重要诗人都附有简介,每首诗后都有详细注释。书中并附译者撰写的一篇题为《中国诗歌艺术和诗律学》的长篇导言,这是法国学者研究唐诗第一篇有分量的文章。 《玉书》 戈蒂埃(原名朱迪斯·瓦尔特)译著,1867年巴黎梅梅雷出版社出版,171页。此书被转译为德文。 《汉文诗解》 德庇时爵士著。1870年伦敦阿谢尔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的自画像》 陈季同译著。1884年巴黎卡尔曼莱维书局出版。 《中国诗歌》 佐瓦尼·宾迪译著。1888年意大利波斯托亚弗拉泰里布托卡里出版社出版。 《中国诗论》 弗洛伦斯著。载《德国东亚学会会报》V.42(1889)。 《中国诗歌》 夏尔——约瑟夫·德·阿尔莱译著。1892年布鲁塞尔福埃耶书局出版。 《中国诗的繁盛时期》 阿尔弗雷德·福克著。1899年马格德堡(东德)商务出版社出版,148页。 《中国文学史》 格罗贝(威廉·格鲁贝)著。1902年莱比锡阿梅朗格出版社出版,467页。 《中国古今抒情诗选》 海尔曼译著。1905年分别由慕尼黑、莱比锡派珀公司出版,159页。 《中国文学论集》 苏利埃·德·莫朗译著。1912年巴黎维加出版社出版。 《神州集》 (美)埃兹拉·庞德译著。1915年伦敦出版。1963年纽约再版。 《中国汉唐宋诗选》 奥托·豪塞尔译著。1917年魏玛东克尔出版社出版。 《中国诗及其意义》 艾斯库(爱诗客)著。载《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分会杂志》57期(1920,117-118页)。 《中国诗作》 奥托·豪塞尔译著。1921年柏林布兰社斯出版社出版,67页。 《古文选珍》 翟理思著。1923年伦敦伯纳德夸里奇出版公司与上海别发洋行同时分别出版,279页。 《中国文学史》 翟理思著。1927年纽约阿普尔顿出版社出版。 《唐代中国抒情诗》 舒尔茨——瓦尔鲍姆译著。1923年不来梅(西德)安格尔萨克森出版社出版。 《中国诗史论》 曾仲鸣译著。1925年里昂德维涅出版社出版。 《中国文学》 卫礼贤著。1926年威尔帕克——波士坦雅典大学出版社出版,199页。 《中国诗人》 洪涛生译著。1926年北京、莱比锡同时出版,149页。 《中国诗论集》 朱家健(音)与冈东合作译著。1927年北京政闻社出版。 《瓷亭:中国抒情诗模式》 弗莱舍尔译著。1927年柏林措尔奈出版社出版,124页。 《诗与东方真实的感情》 卫礼贤著。载《中国学》3(1928)。 《唐宋诗选》 阿尔弗雷德·福克译著。1929年汉堡出版卷1;1930年汉堡出版卷2。 《中国诗文选》 徐仲年译著。1933年巴黎德拉格拉夫书局出版,445页。 《百姓,中国诗歌研究概述》 亨利·哈特译著。1933年贝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1938年重印。 《中国诗人群:传记与诗作》 哈丁·麦克莱兰著。1936年华盛顿出版。 《中国诗的艺术与主题》 哈丁·麦克莱兰著。1936年华盛顿出版。 《中国诗的技巧与精神》 林语堂著。载《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分会杂志》NS66(1935,37-40页)。 《中国文学》 B·阿列克谢耶夫著。1937年巴黎热斯勒出版社出版,232页。 《唐人绝句百首》 罗大纲译著。1942年纳夏泰尔巴孔尼埃尔出版社出版,230页。此书转译为德文。 《首先是人,然后是诗人》 罗大纲译著。1948年纳夏泰尔巴孔尼埃尔出版社出版,283页。书中评述了中国诗坛七大名家,唐代包括李白、杜甫、白尼易、李贺四大家。 《白驹集》 罗伯特·贝恩译著。1947年纽约约翰戴出版社出版,1960年纽约门特书局重印。 《中国文学论集》 格·马尔古利埃著。1948年巴黎帕约出版社出版,456页。 《中国诗歌精华录》 马塞洛·德·胡安译著。1948年西班牙马德里西方杂志社出版,107页。 《唐诗选》 吉阿卡莫·普拉姆波里尼译著。1955年意大利米兰出版。 《中国诗歌精华录续集》 马·德·胡安译著。1962年马德里西方杂志社出版,261页。 《中国诗的艺术》 刘若愚著。1962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164页。另有伦敦版。 《中国古诗选》 保尔·戴密微编。1962年巴黎伽利玛出版社出版。 《中国的月光:33位诗人的63首诗作》 丁,韦里斯译著。1967年纽约威顿伯格出版社出版。 《唐诗中的怀旧》 汉斯·佛兰克尔著。收入阿瑟·赖特、丹尼斯·特威·切合编的《唐览》一书中,1973年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世界的协调:中国诗》 戴维·拉蒂莫尔著。1975年普罗维登斯罗得岛科珀比奇出版社出版。 《中国诗的主要模式与流派》 叶维廉著。1976年贝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葵晔集:三千年中国诗歌》 柳无忌等编,1975年纽约道布尔德出版社出版,1976年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诗选译随谈》 汉斯·弗兰克尔著。1976年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276页。 《田园诗》 张心沧著。1977年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出版,124页。列入“中国文学”2。 《初唐诗》 斯蒂芬·欧文著。1978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诗语言:唐诗论集》 程纪贤著。1977年巴黎出版。 《唐代诗人及其环境》 雅热著。1977年巴黎出版。 《步虚:从唐诗看唐代对星的研究》 爱德华·谢菲尔著。1977年贝克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352页。 《唐抒情诗的透明性》 斯蒂芬·欧文著。载《哈佛亚洲研究》39卷2期(1979)。 《盛唐诗》 斯蒂芬·欧文著。1981年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品评:中国诗解》 刘若愚著。1982年布鲁明顿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132页。 《中国诗的写作:唐诗论集》 程纪贤著,唐纳德·里格斯等译著。1982年布鲁明顿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227页。 《哥伦比亚有关中国诗的书籍:从最早到十三世纪》 伯顿·沃森编译。1984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385页。 《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在我校的一次学术讲演》 叶嘉莹著。载《复旦大学学报》 39(1984—2,52—56页)。 《诗歌中的兄弟关系:中国诗与诗学》 1985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386页。 《传统中国的诗与诗学:欧文研究法》 斯蒂芬·欧文著。1985年麦迪森威斯康辛大学出版社出版,303页。 《二十五位唐代诗人:索引》 冯·西德尼S.K.及Lai,S.T.合编。1986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696页。这是一部十分翔实可信的工具书,对于唐诗研究者了解国外唐诗翻译很有帮助。 《抒情诗表达的活力:从后汉到唐》 林顺夫及斯·欧文合编。1986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405页。 《中国文学史纲要》 瓦·巴·瓦西里耶夫(王西里,1818—1900)著。1880年俄国出版。 《中国文学》 阿列克谢耶夫著。1911年莫斯科出版。1917年再版。 《中国诗歌》 叶戈里耶夫及马尔科夫合作译著。1917年圣彼得堡出版。 《中国唐代关于佛教的诗歌综论》 收入《土耳其斯坦论文集:献给东方学院什米德特教授)一书,1923年塔什干出版。 《诗作》 阿·吉托维奇著。载(苏)《新世界》 1953年10月号。 《中国文学简史》 费德林著。1956年莫斯科出版。 《中国诗选》四卷集,1957—58年莫斯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抒情诗选珍》 吉托维奇译,孟泽列勒注释。1957年莫斯科文学出版社出版,175页。 《中国文学》 艾德林及索罗金合著。1962年莫斯科出版。 《唐代简讯》 艾德林著。收入《东方各民族文学》一书,1970年出版。 《中国古典诗歌》 艾德林译著。1977年莫斯科出版。 《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 费德林著。1981年莫斯科文学出版社出版,398页。 《中国诗歌》 费德林著译。1982年莫斯科出版,238页。 《中国诗选》 佐尔丹·米兰尼奥译著。1959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出版。 《中国古诗选》 尤瑟宾·卡米拉尔译著。1957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家文学艺术出版社出版,194页。 《中国唐诗选》 伊斯麦尔·卡塔尔译著。1961年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出版,235页。 日文 《唐诗选详说》 上下册,李攀龙原辑,简野道明译著。1936年东京明治书院出版。 《唐诗选通解》 李攀龙原辑,小林信明、渡边朱信、镰田正译解。1938年东京宝文馆出版,693页。1963年再版。 《唐诗新选》 内田泉之助编。1950年明治书院出版。 《新唐诗选》 吉川幸次郎、三好达治合作译著。1952年岩波书店出版,233页。 《新唐诗选》 吉川幸次郎、三好达治、桑原武夫合作译著。(正)1953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33页;(续)1954年出版,242页。 《唐诗选》 高木正一译著。1955年东京朝日新闻社出版(中国古典选),302页。 《唐诗选》 高木正一译著。1965年东京朝日新闻社出版,481页。(新订中国古典选14)。 《唐诗选》 上、下册,斋藤晌译著。1964年集英社出版上册,358页;1965年出版下册,396页,列入“汉诗大系6、7”。 《唐诗选》 上、中、下,前野直彬译注。1961—63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195页、436页、384页。此书有花房英树书评。载《中国文学报》18(146—154页。)。 《新评唐诗选》 田所羲行著。1969年东京劲草书房出版,909页。 《唐诗选的增补》 山岸共著。收入《鸟居久靖先生花甲纪念论集》(中国的语言与文学)(245—272页),1972年。 《唐诗选》(1—四) 高木正一译著。1978年朝日新闻社出版(中国古典选25—28)。 《<;唐诗选>;的实际情形与伪书说的批判》 山岸共著。载《日本中国学会报》31号(1979,197—210页)。 《唐诗选国学解1—3》 服部南郭译解,日野竜夫校注。1982年东京平凡社出版,3册。 《唐诗选》 目加田诚著。1985年东京明治书院出版(第35版),611页。 《三体唐诗》 竹下直之解题。1953年出版,3册。 《三体诗素稳抄》 中山祝夫编著。1977年勉诚社出版。 《汉诗大观》 佐久节著。1943年井田书店出版,5528页(八册)。 《支那文学概观》 长泽规矩也著。1951年学友社出版,295页。 《中国文学人门》 吉川幸次郎著。1951年弘文堂出版。 《唐诗入门》 太田青丘著。1955年河出书房出版,186页。 《唐诗概说》 小川环树著。1958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52页。 《汊诗概说》 附《作诗入门》,市川本太郎著。1963年东京敬文社出版,262页。 《中国文学概论》 监谷温著。1983年东京讲谈社出版,330页。 《唐诗的解说与鉴赏》 内田泉之助著。1953年东京明治书院出版,266页。 《新选唐诗鉴赏》 内田泉之助著。1956年东京明治书院出版,258页。 《唐诗的鉴赏》 大野实之助著。1954年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出版,356页。 《唐诗的鉴赏续编》 大野实之助著。1958年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社出版,284页。 《名诗的鉴赏》 罔村贞雄著。载《中国中世文学研究》(1961,42—53页)。 《唐宋诗的鉴赏》 泽口刚雄著。1969年东京福村出版,236页。 《中国的名诗鉴赏》 4—10,内田泉之助监修。1975年—78年东京明治书院出版,共七册。 《中国的名诗鉴赏》(盛唐) ,中岛敏夫编著。1977年明治书院出版。 《中国的名诗鉴赏》(中唐) ,松浦友久、田口畅穗合著。1976年明治书院出版。 《中国的名诗鉴赏》(晚唐) ,小川昭一著。1976年明治书院出版。 《中国名诗鉴赏辞典》 细田三喜夫编。1977年东京东京堂出版,384页。 《唐诗鉴赏辞典》 前野直彬著。1978东京东京堂出版,600页。 《中国名诗鉴赏辞典》 山田胜美著。1978年角川书店出版,1979年三版。 《名笔之唐诗鉴赏》 1980年广论社出版局编辑出版。 《读唐诗琐谈》 丰田穰著。载《中国文学月报》四十一号(1938);《读唐诗琐谈》(同补记),丰田穰著。载《中国文学月报》四十三号(1938)。 《宋刊本<;唐百家诗选>;考》 长泽规矩也著。载《书志学》七卷六号(1936)。 《关于唐代律体及绝句产生的考察》下 丰田穰著。载《汉学会杂志》十二卷二号(1944)。 《论唐诗中的花与酒》 《东洋史会纪要》五(1947)。 《唐诗研究》 丰田穰著。1948年养德社出版,294页。 《唐诗的文艺性》 (一)、(二),花房英树著。载《说林》二——五、七(1950)。 《唐的叙事诗》 小川昭一著。载《东京支那学会报》9(1951)。 《唐人的传记索引:唐代的人人:四》 布目潮风、中田勇次郎等编,1951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古典校注与索引编纂班(索引第九),136页。 《唐诗评解》 山岸德平著。1952年有精堂出版,261页。 《唐诗隆盛的原因》 小川昭一著。载《东京支那学会报》一三(1953,19—26页)。 《唐诗的风土》 植木久行著。东京研人出版,324页。1983年东京研文出版。 《晚唐诗的一面:其社会性》 小川昭一著。载《东京支那学报》二《1957,97—114页)。 《盛唐诗人与前代诗人:盛唐文学论的一面》(上)伊藤正文著。载《中国文学报》八(1958,95—133页)。 《中国诗人选集总索引》 吉川幸次郎、小川环树合编。1959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359页。 《大历的诗人:从盛唐到中唐》 小川昭一著。载《斯文》二四(1959,22—23页)。 《唐代的诗篇》 (两册)平冈武夫、市原亨吉、今井清编著。1965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出版,1825页。1977年同朋舍再版,列入“唐代研究”。 《全唐诗杂记》 小川昭一著。1969年东京景文堂书店出版,360页。 《唐代的诗人们》 前野直彬著。1971年东京堂出版,320页。 《中国诗选(3)——唐诗》 松浦友久著。1972年东京社会思想社出版,371页。 《晚唐诗坛小考:以讽渝为中心》 吹野安著。载《东洋文化》(无穷会)33号(1973,14—25页)。 《唐代第一流诗人的代表作》 西义一著。载《斯文》74号(1973,18—25页)。 《唐代诗人论》上、下 铃木修次著。1973年凤出版,2册,890页。 《(新订)历代中国诗精讲:研究与评译》 星川清孝著。1975年东京学灯社出版,621页。 《唐代的诗人:其传记》 小川环树编著。1975年大修馆书店出版。 《汉诗的世界》 石川忠久著。1975年大修馆书店出版。 《汉诗的世界:品评》 石川忠久著。1975年大修馆书店出版。 《唐代的诗文选》(13—16)1975年筑摩书店编辑出版。 《唐诗》 铃木修次著。1976年日本广播出版协会出版,238页。 《唐代的社会与诗人(昭和五0年度汉文学会秋期大会讲演记录)》 前野直彬著。载《汉文学会会报》二二(国学院大学汉文学会)(1976)。 《晚唐的诗人们》 入谷仙介著。载《汉文教室》122(1977,大修馆书店)。 《唐代研究(四):唐代的诗人》 平冈武夫编著。1977年汲古书院出版。 《中国的古典文学(五):唐代的诗》 奥平卓译著。さえる书店1977年出版,288页,列入“中国古典文学5”。 《唐代研究十一、十二:唐代的诗篇一、二》 平冈武夫编著。1977年汲古书院出版。 《唐代文学与佛教的研究》 (大谷大学中国文学会研究丛刊),平野显照著。1978年朋友书店出版。 《关于中晚唐时期“闲吟”的札记》 冈田充博著。1979年《名古屋大学中国语学文学论集》三。 《唐代诗人论1—4》 (讲谈社学术文库),铃木修次著。1979年讲谈社出版。 《中晚唐时期所见对诗歌的专心致志的风气:诗人们对文学的自觉问题》 冈田充博著。载《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文学)二六(76)(1980,284—258页)。 《唐代诗人群像》 冈村繁著。收入《文学的人间像》一书,1980年九州大学出版会出版。 《诗语的诸相:唐诗释》 松浦友久著。1981年究文出版。 《唐诗的世界:洛阳·西安之旅》 西冈弘著。载《汉字汉文》一三至三二(1981)。 《唐代诗史》 目加田诚著。1981年龙溪书舍出版,收入《目加田诚著作集》六。 《中国古典纪行:唐诗之旅》 陈舜臣监修,1981年讲谈社出版。 《中国名诗选》上、中、下 松枝茂夫译著。1983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上册,345页;1984年出版中册,395页;1986年出版下册,518页。 《唐诗绝句的声韵与修辞:作诗与鉴赏资料》 村濑一郎著。1983年名古屋出版,289页。 《唐代文学研究》 山田胜久著。1984年东京笠间书院出版,320页。 《中国古典诗聚花》 前野直彬监修,横山伊势雄编著。1988年出版。 越南文 《世界诗人选(一):唐诗选》 高银译著。1974年越南民音社出版,1975年二版。 二、作家作品: 《虞世南诗》 日文真田收轩著。载《书苑》二卷十号。 《卢照邻的文学》 高木重俊著。收入《加贺博士退官记念中国文史哲学论集》(1979)。 《骆宾王‘萤火赋’论》 高木重俊著。载《函馆大学论究》11(1977)。 《骆宾王的文学》 (一)高木重俊著。载《人文研究》三七(北海道教育大学,1977)。 《骆宾王试论:从下狱到左迁》 安藤信广著。载《法政大学文学部纪要》26(1981,33—75页)。 《王勃<;春思赋>;与卢、骆的七言长篇诗》 高木重俊著。载《集刊东洋学》47(1982,36—50页)。 《论王勃诗》 今原和正著。载《艺文研究》43(塚越敏教授退任纪念论文集)(1982,74—91页)。 《王勃诗一字索引》 鉴见邦彦著。1987年昆仑书房出版。 《陈子昂诗论与作品》 安东俊六著。载《九洲中国学会报》14(1968,47——62页)。 《陈子昂及诗的革新》 高木正一著。收入《吉川博士退休纪念中国文学论集》(1968,353——372页)。 《陈子昂<;感遇诗>;的再评价》 安东俊六著。载《九州中国学会报》18(1972,27—47页)。 《陈子昂诗索引》 安东俊六著。1976年采华书林出版。 《初唐诗小说:陈子昂其人与作品》 小笠原博慧著。载《国学院大汉文学会报》26辑(1980)。 《陈子昂的交友关系:关于方外的十友》 道上克哉著。载《立命馆文学》430—432(白川静博士古稀纪念中国文史论丛),(1981,219—238)。 《陈子昂<;蓟门览古>;黄金台地理考:<;唐诗选>;札记》 ❶中岛敏夫著。载《爱知大学文学论丛》69(1982,83—117页)。 《论陈子昂诗的叙景特色》 加藤敏著。载《中国文化》(汉文学会报)(1984,39—50页)。 《张说的传记与文学》 吉川幸次郎著。载《东方学》一(1951)。 《论张九龄的感遇诗》 加藤敏著。载《大塚汉文学会会报》三八(1980)。 《魏征<;述怀>;诗与楚辞》 星川清孝著。载《斯文》二七(1960,12—27页)。 寒山 西文 《寒山诗歌中佛教的传达》 斯蒂芬·H·鲁彭塔尔著。作者博士论文,1974年发表于贝克莱加里福尼亚大学。 《寒山集诗》 罗伯塔·赫尔默·斯托泊格著。作者博士论文,1977年发表于哥伦布俄亥俄洲立大学。 《寒山,唐诗人寒山诗百首》 伯顿·沃森著。1962年纽约格鲁夫出版社出版,1970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重印。 日文 《寒山诗与寒山拾得的传说》 津田左右吉著。载《饔宴》一(1946)。 《寒山诗》 太田俤藏译注。1949年岩波书店出版,279页。 《寒山诗一卷,附解说·(唐)释寒山》 1958年镰仑、积翠轩石井光雄用所藏正中二年禅尼宗泽刊本影印,线装1册。解说23页,朝比奈宗源撰。 《寒山诗管窥》 入矢义高著。载《东方学报》(京都)二八(1958,81—138页)。 《寒山》 入矢义高注。1958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199页。例入“中国诗人选集”第五卷。 《评译寒山诗》 延原大川著。1961年东京明德出版社出版,235页。 《论寒山诗》 木村英一著。载《日本中国学会报》13(1961,51—69页)。 《青春漂泊:漫步寒山诗的世界》 松原泰道著。1973年读卖新闻社出版,285页。1986年东京讲谈社出版,246页。 《寒山拾得》上、下 久须本文雄著。1985年东京讲谈社出版,2册。 孟浩然 西文 《孟浩然诗:翻译、评论、介绍给西方读者》 詹姆斯·W·米勒译著。作者博士论文,1972年发表于普林斯顿大学。 《孟浩然》 丹尼·布赖恩特著。作者博士论文,1978年发表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孟浩然》 保罗·W·克罗尔著。1981年美国波士顿特怀恩出版社出版,191页。 日文 《在孟浩然那里有陶渊明的影子:最佳陶征君》 载早大《中国古典研究》二十期(1975)。 《‘授衣’嗟叹:孟浩然<;题长安主人壁>;诗札记》 田口畅穗著。载《诗经研究》3(1976)。 《竹露滴清响:孟浩然札记》 田口畅穗著。载早大《中国文学研究》4(1978)。 《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 黑川洋一著。载《中国文学论丛》7(1979)。 《山林诗人及孟浩然》 黑川洋一著。收入森三树三郎博士颂寿纪念东洋学论集》(1979)。 《孟浩然行年考》 载《宇都宫大学教育学部纪要》三十期第一部(1980)。 《孟浩然的生涯》 黑川洋一著。载《大阪大学教养部研究集录人文社会科学》二八辑(1980)。 《论孟浩然诗》 深泽一幸著。载《言语文化研究》(大阪大学言语文化部)7(1981,25—48页)。 《高士的世界:王维与孟浩然》 石川忠久著。载《月刊国语教育创刊号》(1981)。 《孟浩然诗索引》 青山宏中国学术考究会编。1981年汲古书院出版。 《孟浩然与卢象》 山本著。载《宇都宫大学教育学部纪要》(1部)32(1982,51—59页)。 《孟襄阳集编年诗注》 上、下、续。载《大阪大学教养部研究集录》31期(1983)等。 王昌龄 西文 《王昌龄》 李珍华著。1982年波士顿特怀恩出版社出版,138页。 日文 《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的结句》 紫田清继著。载《中国研究集刊》(大阪大学)。 《王昌龄<;出塞>;诗札记:‘龙城飞将’的解释》 高桥良竹著。载《中国诗文论丛》4。 《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古诗作品所看见的诗人的思想》 冈田充博著。载《院生论集》2号(1972,44—74页)。(名古屋大学) 《王昌龄的想象力》 江连隆著。载《弘前大学教育学部纪要》三五(1976)。 《王昌龄诗格考》 中泽希男著。收入1977年《二松学会大学论集创立百周年记念》(中国文学篇)。 《王昌龄的闺怨诗》 柳希代子著。载《福冈教育大学国语文学会志》二0(1978) 《王昌龄年谱稿》 高桥良竹著。载《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五期(1980) 《王昌龄<;箜篌引>;考》(上) 冈田充博著。载《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79(文学27)(1981,195—214页)。 《关于王昌龄一、二的考察:开元年间的事迹》 芳村弘道著。载《立命馆文学》430—432(1981)。 《王昌龄诗索引》,芳村弘道编。1983年京都朋友书店出版,201页。 王维 西文 《王维,诗人》 Liou,Kin—ling著。1941年巴黎濡弗——西书局出版。 《王维诗》 马丁·班尼迪克特译著。1956年意大利都灵朱利奥艾瑙迪出版社出版。 《中国伟大的诗人:王维》 M·阿塔尔多·玛格里尼译著。1957年意中文化学院出版。 《王维:诗歌》 张音南(音)、刘易斯·C·沃姆斯利合作译著。1958年美国拉特兰弗蒙特C.E.塔特尔公司出版。 《王维:画家兼诗人》 刘易斯·C·沃姆斯利著。1968年拉特兰弗蒙特C.E.塔特尔公司出版。 《藏匿于宇宙:王维诗作》 叶维廉著。1972年纽约格罗斯曼出版社出版。 《王维诗集》 G·W·鲁宾逊译著。1973年哈蒙兹沃斯米德尔塞克斯企鹅书店出版。 《王维诗的艺术》 马沙·林恩·瓦格纳著。作者博士论文,1975年发表于贝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 《王维诗的世界:一种象征主义者诗学的阐释》 余宝琳著。作者博士论文,1976年发表于斯坦福大学。 《王维的诗》 余宝琳著。1980年布鲁明顿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274页。 日文 《论王维山水诗与佛教》 桥本循著。载《支那佛教史学》 四卷四号(1940)。 《王维的生平与艺术》 小林市太郎著。1944全国书房重版。 《王维:安史之乱与诗人》 目加田诚著。载《文学研究》四三(1952)。 《王维诗索引》 都留春雄、清水雄二郎、芳贺唯一共编。1952年京都大学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研究室油印。 《王维的话》 桥本循著。载《怀德》二七(1956,1—10页)。 《王维》 都留春雄注。1958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15页,列入“中国诗人选集第6卷”。 《论王维诗的讽谏精神》 大野实之助著。载《洋东文化复刊》一(1961,20—23页)。 《中年期的王维》 入谷仙介著。载《中国文学报》15(1961,49—73页)。 《从王维到杜甫》 入谷仙介著。载《野草》4号(1971,15—22页)。 《王维诗集评注》 小川环树译著。1972年岩波书店出版。 《肢头:王维札记》 原田宪雄著。载《京都女子大学人文论丛》21(1972,9—25页)。 《王维的生涯与艺术·中国艺术论之二》 小林太市郎著。1974年淡交社出版,442页。 《王维的风水画与诗》 吴长鹏著。载《中国总合研究创刊号》(1975)。 《王维研究》 入谷仙介著。1976年创文社出版。(以传记为中心的综合性诗人论)列入“东洋学丛书”。 铃木修次书评人谷仙介《王维研究》 载《人文》154(1976)。又,井口孝评,载《中国文学报》二七(京都大学,1977)。 《和刻本汉诗集成唐诗(一);王集等》 长泽规矩也编。1976年汲古书院出版。 《王维诗四题》 入谷仙介著。载《创文》155(1976)。 《G.W.鲁宾逊译<;王维诗集>;随想》 夜久正雄著。载《亚细亚大学亚细亚研究所纪要》三(1976)。 《晚年的王维》 上、下。入谷仙介著。载《中国文学报》18(51—75页,上);19(68—97页,下)。 《王维传研究:关于正史撰者记述的状况》 谷口明夫著。载《中国中世文学研究》一二(广岛大学,1977)。 《王维的生涯与诗》 入谷仙介著。载《科学与思想》二五(1977,新日本出版社)。 《王维诗索引》 京都大学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研究室编。1978年采华书林出版。 《王维与琵琶》 石田博著。载《国学院大学汉文学会会报》二六辑(1980)。 《高士的世界:王维与孟浩然》 石川忠久著。载1981年月刊《国语教育创刊号》(1981)。 《王维诗考:答全冈博士之所论》 前野直彬著。载《中哲文学会报》8(1983,59—74页)。 《隐者与王维》 神乐冈昌浚著。载《东方宗教》62(1983,37—59页)。 《中国诗人(5):王维》 伊藤正文著。1983年东京集英社出版,270页。 《论王维诗自然情景句的一侧面》 道上克哉著,载《学林》3(1984,65—81页)。 《中央诗坛王维论》 道上克哉著。载《学林》5(1986)。 《王维<;谒璿上人>;》 道上克哉著。载《学林》9(1988)。 李白 西文部分 《李太白诗作四十首》 布律诺·贝尔佩尔译著。1921年巴黎国家印刷局出版。 《道教与李太白》 布律诺·贝尔佩尔著。收入《中国与佛教论文集》第一集(1931—32,2—16页)。 《狂热的蝉:李太白诗译注誉写》 让·玛丽·吉斯兰与姚昌复合作译著。1925年巴黎阿尔贝梅塞恩出版社出版。 《李太白的时代,生平与著作》 徐仲年著,1935年里昂博斯克兄弟公司出版,196页。此专著为作者在里昂大学发表的博士论文。 《论李白》 徐仲年著。1934年北京政闻社出版。附莫里斯·莫朗撰写的“序言”。 《首先是人然后是诗人》 罗大纲译著。1949年纳夏泰尔巴孔尼埃尔出版社出版,283页。 《李太白:中国诗歌Ⅰ》 奥托·豪塞尔译著。收入《外国园地》I(1-30页),1906及1922年魏玛亚历山大东克尔出版社出版。 《李太白:中国诗歌Ⅱ》 豪塞尔译著。收入《外国园地》7,1920年魏玛亚历山大东克尔出版社出版。 《李太白诗集》 克拉邦德译著。莱比锡岛社出版。 《东方的中坚:诗人李白传记》 库特·埃格斯著。1935年斯图加特安斯塔尔特出版社出版,307页。 《李太白叙事诗》 埃里希·冯·贝克拉特泽著。1947年德国符藤堡洛尔希布格尔出版社出版。 《诗:不朽的李太白》 汉斯·库贝尔胡特著。1948年达姆施塔特出版社(西德)出版。 《丝之光泽的月亮:老子与李太白传奇》 保罗·吕特译著。威斯巴登林梅斯出版社出版。 《李白的诗作及其生平》 阿瑟·韦理著。1950年分别由伦敦、纽约的艾伦——昂温出版社及麦克米兰出版社出版,123页。 《伟大的中国诗人李白》 马里亚·阿特塔尔多·马格里尼著。1956年米兰意大利文化学院出版社出版,62页。 《李白诗选》 京特·德博译著。1962年斯图加特雷克拉出版社出版。 《李白诗选》 路易斯·恩里克·德拉诺译著。1962年智利圣地亚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李白与杜甫》 阿瑟·库珀著。1973年巴尔的摩企鹅书店出版。 《王维、李白、杜甫、李贺:四位唐代诗人》 戴维Young译著。1980年俄亥俄艺术协会出版。 《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 叶嘉莹著。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82—3(总第51期)(1982,1—13页)。 《李白(701—762)——大地上不朽的流放者:肖像与诗作》 1985年增订版,法文版,一册。 《天才诗人李白的散文诗》 阿列克谢耶夫著。1911年圣彼得堡科学院印刷所出版,俄文版。 《李白》 (辞条),收入《文学百科全书》第六卷(1932,355—356页),王西里(瓦西里耶夫)撰写。(俄文版) 《李白生平与创作》 菲什曼著。1958年莫斯科出版。 《伟大的诗人李白》 费德林著。载《苏联科学院学报:文学语言类》第三辑(1973)。 《李太白》 阿德里安·马尼乌译著。1957年布加勒斯特文学艺术出版社出版,217页。(罗马尼亚文) 《李太白诗选》 陈国(巴尔纳巴斯·宗喀尔)译著。1961年布达佩斯欧罗巴出版社出版,341页。(匈牙利文) 《李太白》 尤瑟宾·卡米拉尔译著。1961年布加勒斯特迪尼里杜鲁伊出版社出版,188页。(罗马尼亚文) 《李太白诗选》 德麦尼·奥托译著。1976年布达佩斯欧罗巴出版社出版。(匈文) 《李白》 普斯米盖姆译注。1976年捷克布拉格出版。附译著者所撰导言及马尔塔·鲁萨瓦所撰跋文。 《唐代的三位诗人:李白、王维、杜甫》 1978年布加勒斯特宇宙出版社出版,106页。(罗马尼亚文) 日文 《李白与杜甫》 监谷温著。载《斯文》十七卷三号(1935)。 《李诗古风五十九篇的构成》 及川富吉著。载《文化》三卷十一号(1936)。 《李杜的诗及六朝文学对李杜诗的影响》 丰田穰著。载《斯文》十八编三号(1936)。 《(放浪诗人)李白》 上村忠治著。1939年东京春秋社出版。 《李太白的诗观》 及川富吉著。载《文化》八卷一号(1940)。 《酒仙李太白》 井上红梅著。载《东洋》四十四年十、十二号(1941)。 《李太白》田中克已译著。1944年日本评论社出版。 《李诗描写法的考察》 及川富吉著。载《支那学》12—5(1947)。 《李太白诗选》(上) 漆山又四郎译注。1949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93页。 《译注李太白诗选》 (下卷),漆山又四郎译注。1933年岩波书店出版。 《咏史诗:以胡曾、杜牧、王象春、李白、刘禹锡的诗为中心》 辛岛骁著。载《学苑》13—5(1951)。 《疑是与正是;李白与杜甫对比》 谷川英则著。载《中国文化研究会会报》3—2(1953)。 《李白》 田中克已译著。1955年东京筑摩书房出版,260页。 《李白小传》 武部利男著。1955年东洋新潮社出版,273页。 书评:福永光司评林庚著《诗人李白》 载《中国文学报》4(1955,131—136页)。 书评:福永光司评王瑶著《李白》 载《中国文学报》4(1955,131—136页)。 《李白》(上) 武部利男译著。1957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列入“中国诗人选集七”,217页。 《李白》(下)武部利男译著。1958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10页,列入“中国诗人选集八”。 《李白歌诗索引》 花房英树编著。1957年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索引编集委员会出版,列入“唐代研究第八”。 《李白的诗与生涯》 阿瑟·韦理著,小川环树、栗山稔合译。1957年岩波书店出版,244页。书中附吉川幸次郎撰“跋”,着重比较李杜诗的异同。此书1973年再版,书名改为《李白》。 《读李白诗:关于<;静夜思>;》 柄松香著。载《汉文教室》三四(1958,22—24页)。 《李白的作品:资料》 平冈武夫著。1958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索引编纂委员会出版,列入“唐代研究第九”。 《关于李白的乐府》 岛田久美子著。载《中国文学报》9(1958,17—53页)。 《关于李白的长安生活及晚年流谪夜郎》 菅谷军次郎著。收入《宫城学院女子大学研究论文集》十四(1959,73—89页)。 《李太白研究》 大野实之助著。1959年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社出版,743页。 《李白<;蜀道难>;》 高木正一著。收入《中国的名著》(91—97),1961年出版。 《李白:中国诗人选2》 前野直彬译著。1966年东京集英社出版,202页 《李白》 青木正儿著。1965年东京集英社出版,364页,列入“汉诗大系8”。 《李白流水诗所暗示的诗情的结构:特别分析这种持久不断的结构所表现的多样性》 片冈政雄著。载《岩手大学文艺学部研究年报(人文)》24(1965,85—106页)。 《李白笔下的谢脁之形象“白露垂珠滴秋月》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古黄研究》13(1965,15—33页)。 《李白诗的夸张性:唐诗人的传记与作品4》 铃木修次著。载《汉文教室》77(1966,18—26页)。 《关于李白的心象与形式的关系:以李绝杜律论为中心》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古黄研究》15(1967,1—29页)。 《李太白与德国近代诗》 富士川英郎著。载《比较文学研究》12(1967,1—19页)。 《中国古典研究第十六号:李白研究特集》 1969年早稻田大学出版部编辑出版。 《李白的经历与创作:唐诗人的传记与作品(3)》 铃木修次著。载《汉文教室》76(1966,21—29页)。 《关于李白的离别诗:送别留别考》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古典研究》14(1966,87—108页)。 《李白的<;静夜思>;》 武部利男著。收入《吉川博士退休纪念中国文学论集》(1968,373—389页)。 《李杜的讽谏诗》 大野实之助著。载《中国古典研究》16(1969,53—77页)。 《李白关系文献目录》 载《中国古典研究》16(1969,78—84页)。 《关于李白思考的形态:以古风五十九首为中心》(上下)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古典研究》17(1969,93—114页,上);《中国古典研究》19(1973,142—177页,下)。 《李白相对于白居易的精神》 前川幸雄著。载《汉文学》13(1969,14—21页)。 《李白:豪放非运的诗仙》 福原龙藏著。1969年东京讲谈社出版,297页。 《李白:诗与心象》 松浦友久著。1970年社会思想社出版,306页。 《李白的思想方式》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古典研究》(早稻田大学)17号(1970);19号(1973)。 《李白的讽谏诗》 小松忠志著。载《纪要》(长野果立短期大学)24(1970,21—24页)。 《河岳英灵集所收的李白诗》 田中畅穗著。载《中国古典研究》17(1970,115—128页)。 《李太白研究》 大野实之助著。1971年有明书房出版改订增补版,1059页。 《李白的作诗年代》 小川环树著。载《中国文学报》23(1972,55—64页)。 《<;李白与杜甫>;讲析:郭沫若著<;李白与杜甫>;评论》(1) 王章陵著。载《问题与研究2—3(26—35页,1972)。 《李白与鲍照》 向岛成美著。载《汉文学会会报》(东京教育大学)31(1972,40—51页)。 《李白的晚年诗》 小松忠志著。载《纪要》(1972,5—10页)。 《李白与杜甫》 高岛浚男译著。1972年东京评论社出版,332页。 《李白与杜甫的交情考察之一》 渡部英喜著。载《中国文学论考》(二松学舍大学)1号(1973,30—39页)。 《李白与仕宦》 吹野安著。载《国学院杂志》74—8(1973,30—44页)。 《李白略论:对隐遁的矛盾心情》 (上、下)吹野安著。载《东洋文化(无穷会)复刊》35(1974,6—18页上);36(1975,10—27页,下)。 《李白出生地的考查》 山田胜文著。载《中国文学论考》2(1974,41—53页)。 《李白的离别诗》 渡部英喜著。载《中国文学论考》2(1974,54—56页)。 《李白诗中“月”的比喻》 武部利男著。收入《入矢教授.小川教授退休纪念中国文学语学论集》(361—377页),1974年出版。 《晚年的李白》 山田胜久著。载《二松学舍大学人文论丛》10(1976)。 《李白与佛教》 平野显照著。载《文艺论丛》7(1976,32—41页)。 《李白研究:抒情的构造》 松浦友久著。1976年东京三省堂出版,343页。书评:武部利男评。载《中国文学报》27(1977,129—134页)。 《李白的花》 武部利男著。载《さくき》八六(1976)。 《关于李白的‘别’诗》 武部利男著。载《福井大学教育学部纪要(人文科学中国学编)》26(1976,21—32页)。 《关于李白的“赠”诗》 武部利男著。载《福井大学教育学部纪要工(人文科学》24,(1975)。 《关于李白“寄”诗》 武部利男著。载《福井大学教育学部纪要(人文科学)》25,(国语学国文学中国学编)(1975) 《“捣衣”与“吹不尽”:围绕李白的<;子夜吴歌(秋)>;》 阿部兼也著。载《东北大学教养部纪要》二五(1977)。 《“绕行”考“李白<;长干行>;释》 笕文生著。载《立命馆大学》386—390(1977,164—177页)。 《武部利男书评:松浦友久<;李白研究:抒情的结构》 载《中国文学报》27(京都大学,1977)。 《<;李白研究:抒情的结构>;补稿:答武部利男的书评》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文学报》28(京都大学)(1977,158—164页)。 《唐代研究八:李白歌诗索引》 花房英树编著。1977年汲古书院出版。 《唐代研究九:李白的作品》 平冈武夫编著。1977年汲古书院出版。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与世系:以异民族说的再研讨为中心》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文学研究》四(早大,1978,1—32页)。 《李白:其谜的部分》 冈村贞雄著。载《汉文教育》三(广岛,1978)。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冈村贞雄著。载《广岛大学教育学部纪要(二部)》26(1978,29—36页)。 《李白全诗集》 久保得(原题元保天隋)译注。1978年东京日本图书中心出版,复刻爱藏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列入“续国译汉文大成”,并附“总论”一文,对李白生平著作进行了研究评介。 《李太白诗歌全解》 大野实之助著。1980年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出版。 《李白的长安时代》 冈村贞雄著。载《广岛大学教育学部纪要》2部一2卷(1979)。 《李白<;王昭君>;诗中的‘拂玉鞍’》 内山春夫著。载《东方学》58(1979,71—79页)。 《李白蜀中生活:客寓意识的源泉》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文学研究》5(1979,29—60页)。 《李白的边塞诗》 松浦友久著。收入尚学图书《唐代的边塞诗》一书,1980年出版。 《李白家室考:以伯禽系谱为中心》 松浦友久著。载《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第六期(1980,21—47页)。 《李白<;蛾眉山月歌>;考:李白的出蜀经历对其诗意的开阔眼界》 冈村繁著。收入《荒禾教授退休纪念中国哲学史研究论集》(243—264页),1981年12月出版。 《李白的月与杜甫的月:李杜咏月诗论》 竹村则行著。载《德岛大学教养部纪要》11.11(1116)。 《李白与杜甫》 松浦友久著。收入1981年讲谈社出版的《唐诗之旅》一书。 《李白与杜甫》 石川忠久著。收入1981年出版的《中国人物的历史六》。 《李白的梦》 武部利男著。1982年东京筑摩书房出版,245页。 《中国的诗人其诗与生涯》 1—2册,书中包括《飘逸诗人李白》,1982—83年东京集英社出版。 《李白政治的自负及其本质》 冈村繁著。载《集刊东洋学》50(1983,34—54页)。 《论李白传》 冈村贞雄著。收入1983年版《小尾博士古稀记念中国学论集》(435—451页)。 《论李白的长安体验:以“谪仙”称呼为中心》(上)(下)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文学研究》9(1983,23—48页)(上);《中国文学研究》10(1984,1—29页)(下)。 《李白》 武部利男译著。1983年东京筑摩书房出版,446页,列入“世界古典文学全集”27)。 《李白》 武部利男译注。1983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421页,列入“新修中国诗人选集2”。 《李白:诗与心象》 松浦友久著。1984年东京社会思想社出版,308页。 《李白<;夏日山中>;论》 今原和正著。载《横滨商大论集》17(1985)。 《李白的四书简:关于安陆结婚的内容》 冈村贞雄著。收入1986年版《古田敬一教授退官记念中国文学语学论集》。 《李白的<;永王东巡歌>;与<;上皇西巡南京歌》 中森健二著。载《学林》5(1986)。 《李白与其妻》 冈村繁著。收入1986年《古田敬一教授退官记念中国文学语学论集》。 《李白古风诗补注稿》(上) 森濑寿三著。载《关西大学中国文学会记要》9(壶井义正先生退休记念特辑)(1986)。 《论李白白色的表现:以绝句为中心》 寺尾刚著。载《中国诗文论丛》(1987)。 《李白<;秋浦歌>;的解释:有关李白的几个问题》 收入1987年版《冈村繁教授退官记念论集中国诗人论》。 《李白及安史之乱》(上)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文学研究》12(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1987)。 《李白对李攀龙、王世贞及荻生祖徕的影响》 佐藤一郎著。收入《中日李白研究论文集》,1988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 《李白的女性赞歌<;子夜吴歌>;》 山琦纯一著。载《国语通信》295(筑摩书房,1988)。 《关于李白<;子夜吴歌>;秋歌的创意》 上田武著。载《东书国语》274(1988)。 《李白与元丹丘及其交游》 横须贺司久著。收入1988年版《二松学舍创立百十周年记念论文集》。 《黄鹤楼与李白》 大地武雄著。收入1988年版《二松学舍创立百十周年记念论文集》。 《李白及安史之乱:有关事迹的含意》(中) 松浦友久著。载《中国文学研究》13(1988)。 《对李白诗中色彩字使用的若干考察》 中岛敏夫著。收入《中日李白研究论文集》,1988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 《从陈子昂、李白、杜甫到元结诗风的革新》 加藤敏著。载《中国文学论》(1988)。又载《横滨商大论集》17(合并号)(松本武雄学长领寿记念号)(1984,63—70页)。 《盛唐期歌行的展开:以李白第一人称的歌为考察中心》 松原朗著。载《中国诗人论丛》3(1984,45—73页)。 《李白<;蜀道难>;成立考:讽章氿兼琼说的再研讨》 中森健二著。载《学林》4(1984,27—45页)。 《李白<;行路难>;三首考》 吹野安著。载《国学院杂志》85—12(1984,1—13页)。 《李杜的国》 清冈卓行著。1986年东京朝日新闻社出版,352页。 朝文 《大世界百科事典》 全16卷,1969年朝鲜太极出版社出版。第7卷文学类有李白辞条。 《中国古典汉诗人选(一)李太白》 朝鲜太极出版社出版,张基槿译著。 《李白的忧国精神:安史之乱前后李白的悲运》 张基槿著。载《东亚文化》10(1971,139—162页)。 杜甫 西文 《杜甫作七歌》 安德伍(埃.沃.安德伍德)及朱其璜合著。1928年波特兰缅因莫希尔出版社出版。 《杜甫:神州月下的漫游者及吟咏诗人》 安德伍及宋其璜合著。1929年波特兰缅因莫希尔出版社出版。 《杜甫:一个中国诗人的自传》 (上卷)(712—759);《一个中国诗人的游历:江湖客杜甫》(下卷)(759—770),弗洛伦斯.艾斯库(爱诗客)译著。1929—1934年伦敦凯普出版社及波士顿霍夫顿米夫林出版社联合出版。 《中国的伟大诗人及草堂寺的吟咏诗人杜甫:杜甫若干四川诗的译本》 阿.杰.布雷斯译著。据成都日新出版社版译出,104首,1934年出版。 《杜甫诗》 (据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译出),埃尔温.冯.察赫译著。卷1—卷5(1935—1939),载《文物丛刊》1—5期;卷6—卷10(1932.3—1933.8),载《文物丛刊》(巴塔维亚版);卷11——卷20(1936),载《中国学志》(巴塔维亚版)每3期。(德文) 《杜甫歌声》 维尔纳.黑尔维希著。1936年(西德)不来梅许内曼出版社出版,一册。 《杜甫诗》 察赫译著,海陶玮编。1952年埃布里奇马萨诸塞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2卷列入“哈佛燕京研究学院8”。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 附录一册,洪业著。1952年埃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册:杜甫生平,374首诗的散文英译。下册:《附录》注明各诗文的出处并讨论历代注杜诗诸家的异同及中外翻译者的错误。1969年纽约重印。 《杜甫诗选》 伊里克斯居拉等译著。1955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出版。 《杜诗的伟大悲歌》 佛尔纳·赫森格著。1956年(西德)不莱梅市出版。 《中国伟大的诗人杜甫》 马里奥.马格里尼著。1956年意大利米兰中意文化协会出版,一册。 《杜甫诗选》 马尔盖里达.吉达西译著。1957年意大利米兰出版。 《杜甫:诗选》 冯至选编,路易·艾黎译。(1962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1974年香港商务印书馆重印。 《杜甫诗初级读本》 戴维.霍克斯著。1976年牛津克拉伦敦出版社出版。 《杜甫抒情诗》 安.多卢姆斯加尔德译著,1967年(挪威)奥斯陆德雷耶出版。 《杜甫<;秋兴八首>:语言学批评的一个习题》 高友土、梅祖麟合著。载《美国哈佛亚洲学志》第38期(1968,44-80页)。 《杜甫的美术批评与韩干的马画》 李珍华(约瑟夫)著。载《美国东方学会学报》90期(1970,449-461页)。 《杜甫》 阿尔伯特.戴维斯著。1971年纽约特怀恩书局出版,列入“特怀恩世界作家丛书”。 《杜甫(712-770)<;北征>;的韵脚》 体.姆.斯廷森著。载《美国东方学会学报》93期(1973,129-135页)。 《李白与杜甫》 阿瑟·库柏译著。1973年巴尔的摩企鹅书店出版。 《唐代的三位诗人:李白、王维、杜甫》 1978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宇宙出版社出版,106页。 《王维、李白、杜甫、李贺:四位唐代诗人》 戴维Young译著。1980年(美国)俄亥俄艺术协会出版。 《杜甫:新译》 吴钧陶译著。1981年香港商务印书信出版,299页。 《杜甫七律诗演进的几个阶段》 叶嘉莹著。载《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3(1981.8,18-30页)。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上) 柳存仁著。载《明报》16-8(总第188)(1981,85-89页)。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下) 柳存仁著。载《明报》16-9(1981,85—90)。 《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 叶嘉莹著。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82—3(总第51期)(1982,1—13页)。 《杜甫<;八哀诗>:典故与意象的作诗方式》 周善著。此文为作者的博士论文,1984年发表于哈佛大学。 《八世纪的中国诗人杜甫的爱国主义与人民性》 叶.亚.谢列布里亚科夫著。1954年(苏)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出版。 《杜甫诗集》 吉托维奇译著。1955年莫斯科国学文学出版社出版,222页。 《杜甫评传》 叶.亚.谢列布里亚科夫著。1958年莫斯科艺术文学出版社出版。 《唐诗三人集》 (李白、王维、杜甫诗歌三百首),1960年(苏)东方文献出版社出版,494页。 《杜甫诗集》 吉托维奇译著。1962年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276页。 《杜甫诗集》 吉托维奇译著。1967页(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74页。 日文 《读杜诗》 佐久节著。收入1937年版《服部先生古稀祝贺纪念论文集》。 《论杜诗》 丰田穰著。载《东方学报》(东京)十三册之一(1942)。 《杜甫春雨诗释》 吉川幸次郎著。载《展望》五(1946.5)。 《杜少陵月夜诗释》 吉川幸次郎著。载《展望》1(1946)。 《杜甫小感》 吉川幸次郎著。载《展望》十三(1947)。 《杜甫私记》(一) 吉川幸次郎著。1950年东京筑摩书房出版。 《爱国诗人杜甫》 野原西郎著。载《历史评论》31(1951)。 《杜甫释》 吉川幸次郎著。1952年东京创元社出版,209页。 《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 中岛元万吉著。载《雅友》9、10(1952)。 《杜甫其人、其诗》 斋藤勇著。1952年研究社出版,272页。 《论杜诗之性灵》 伊藤正文著。载《近代》3(1953,51—52页)。 《关于杜甫的题画诗》 和田利男著。收入《群马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篇》三(1953,159-169页)。 《杜诗鉴赏:<;赠卫八处士>;论》 桑原武夫著。载《世界》八六(1953,154-160页)。 《杜诗偶释》 吉川幸次郎著。载《改造》34-1(1953,168-171页)。 《杜甫的问题:开元天宝期》 伊藤正文著。载《近代》四(1953.9,55-72页)。 《关于杜诗对句的考察》 高木正一著。载《中国文学报》-(1954,19—49页)。 《关于杜甫以后诗的考察:从统一到分派》 服部靖讲。载《东京支那学会报大会临时号》一(1954)。 《杜甫的家系与出生及其最后时期》 管谷军次郎著。收入1955年版《宫城学院女子大学研究论文集》七。 《关于杜甫<;登岳阳楼>;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考》 黑川洋一著。载《中国文学报》六(1957,45-62页)。 《杜甫》(上) 黑川洋一著。1957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10页,列入“中国诗人选集九”。 《选诗与杜诗:其连章法》(二) 杉季行夫著。载《岛根大学论集》(人文科学)7(1957,61-77页)。 《杜诗表现的悲秋感情:受楚辞九辩的影响》 浅野通有著。载《国学院杂志》59-3(1958,25-32页)。 《杜诗叙景的考察》 高木正一著。载《立命馆文字》154(1958,1-18页)。 《选诗与杜诗:其连章法》(三) 杉本行夫著。载《岛根大学论集》八(1958,36-59页)。 《选诗与杜诗:其连章法》(四) 杉本行夫著。载《岛根大学论集》(人文)(十)(1959,1-14页)。 《杜甫与秦州》(二) 大谷健夫著。载《汉文教室》42(1959,16-19页)。 《杜甫》(下) 黑川洋一著,1959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10页。列入“中国诗人选集10”。 《杜甫传记:诗歌所见》 儿玉六郎著。载《鹿儿岛大学教养研究所研究纪要》11(1959,39-43页)。 《论杜诗的色彩感》 西本严著。载《支那学研究》24、25(斯法太郎博士追悼特集)(1960,41-51页)。 《论杜甫的最后时期》 营谷军次郎著。载《斯文》28(1960,51-61页)。 《杜甫<;四松>;》 吉川幸次郎著。收入《中国的名著》(98-106页,1961)。 《杜甫》 吉川幸次郎著。1967年东京筑摩书房出版,305页。 《杜诗事类索引》(4) (哲学宗教篇2),和田利男著。载《群马大学教育学部纪要》(人文、社会编) 16(1967,89-112页)。 《杜甫的诗与佛教》 小川环树著。载《大谷学报》48-2(1968,85-88页)。 《杜甫:沉痛漂泊的诗圣》 福原龙藏著。1969年东京讲谈社出版,276页。 《杜甫物语》 目加田诚著。1969年东京社会思想社出版,286页。 《三十岁以前的杜甫的诗》 铃木修次著。载《汉文教室》94号(1970,28-40页)。 《杜甫的自然观与人生观》 西本岩著。载《支那学研究》35号(1970,42-50页)。 《关于从中唐到宋对杜甫的认识》 黑川洋一著。载《四天王寺女子大学纪要》3号(1970,81-112页)。 《秦州时期的杜甫诗》 铃木修次著。载《中国学会报》23号(1971,36-50页)。 《杜甫与药草:‘同谷七歌’的‘黄精’论》 黑川洋一著。载《四天王寺女子短期大学研究纪要》(1972,82-89页)。 《杜甫秋兴八首札记》 星川清孝著。载《樱美林大学中国文学论丛》3(1972,35-51页)。 《杜甫<;春望>;的解释》 高桥群著。载《九州中国学会报》18(1972,48-54页)。 《关于杜甫诗中的‘乱’、‘欹’、‘危’》 铃木修次著。载《汉文学会会报》(东京教育大学)31(1972,1-15页)。 《读杜初笺》 吉川幸次郎著。收入《东方学会创立二十周年纪念东方学论集》(1972,783-808页)。 《通向杜甫的道路》 土歧善摩著。1973年光风社书店出版,560页。 《杜甫在湖南》 向山宽夫著。载《中央经济》22卷1期(1973)。 《杜甫的思想方式与诗作》 安东俊六著。载《文学研究》(九州大学)70号(1973,37-57页)。 《秦州时期的杜甫:大量写作五言律诗的动机》 安东俊六著。收入1974年版《目加田诚博士古稀纪念中国文学论集》(239-253页)。 《杜诗的用韵》 向岛成美著。载《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纪要》97号(1974,1-27页)。 《杜甫与庾信》 高木唐俊著。载《函馆大学论究》10号(1975,15-47页)。 《慈恩寺塔与杜甫》 土歧善摩著。载《禅文化》77(1975)。 《杜甫:亻口二亻之旅》 田木繁著。1975年创树社出版。 《和刻本汉诗集成唐诗四:杜少陵先生诗分类集注(下)》 长泽规矩也编。1975年汲古书院出版。 《杜诗中摩诃萨埵之投影》 黑川洋一著。载《东方学》52(1976)。 《杜甫的<;三吏三别>;论》 三宝政美著。载《富山大学文理学部文学科纪要》3-75(1976)。 《论‘城春草木深’之‘春’》 清水茂著。载《高校通信柬书国语》149(东京书籍)(1976)。 《关于杜诗之‘借对’》 高桥清著。收入《小尾博士退休纪念中国文学论集》(1976)。 《关于杜甫的<;戏题诗>:<;官定后戏赠诗》 西林严著。收入1976年版《小尾博士退休纪念中国文学论集》。 《杜甫<;秋兴八首>;札记》(续) 星川清教著。载《楼美林大学中文论丛》六(1976)。 《杜甫成都之旅》 望月真澄著。载《山梨县立女子短大纪要》八(1976)。 《读杜琐记:‘泛舟渐小妇、飘泊损红颜’》 黑川洋一著。载ちくま》89(1976)。 《杜诗的象微性与它的哲学》 黑川洋一著。收入《中国哲学史的展望与摸索》(501-517页),1976年创立社出版。 《关于<;唐书>;杜甫传中的传说》 黑川洋一著。载《大阪大学教养部人文社会科学》24(1976)。 《关于杜甫<;凤凰台>;诗佛教的舍身之影》 黑川洋一著。收入1976年版《奥田慈应先生喜寿纪念佛教思想论集》。 《杜甫的<;兵车行>:战争体验继承之观点》 稻益俊男著。载《日本文学》25-4(1976)。 《论杜甫的‘诗家’》 安东俊六著。载《岐阜大学国语国文学》12(1976)。 《杜诗小论: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阿赖耶顺宏著。收入1976年版《追手门学院大学创立十周年纪论集》(文学部篇) (871-891页)。 《关于禅林杜甫像寸见:‘文章一小枝’与‘杜甫忠心’》 朝仓尚著。载《冈山大学教养部纪要》11(1976)。 《堀辰雄杜甫诗释》 内山知也著。1976年木耳社出版。 《关于杜甫“诗人”》 安东俊六著。载《歧阜大学国语国文学》12号(1976,44-62页)。 《杜甫传》 田中克已著。1976年讲谈社出版,253页。 《杜甫“幽兴”考:摆求杜甫自然观的线索》 黑川洋一著。载《大阪大学教养部研究集录》(人文、社会科学)25号(1977)。 《杜甫的研究》 黑川洋一著。1977年创文社。 《杜甫诗注》(一) 吉川幸次郎著。1977年筑摩书房出版。 《宋本杜工部集与钞本杜工部集》 安东俊六著。载《国语的研究》10(大分大学,1977)。 《论杜甫<;又呈吴郎>;诗,<;即防远容虽多事,便插疏离却甚真>;》 黑川洋一著。载《中国文学报》27(京都大学,1977)。 《杜诗的抄:杜诗续翠抄与杜诗抄》 高见三郎著。载《山边道》21(天理大学,1977)。 《杜甫在湖南》 向山宽夫著。载《中央经济》22卷1期(1977)。 《杜甫诗选(1-3)》 小野忍等译著。1978年讲谈社出版。 《<;杜甫诗注>;私语》 兴膳宏著。载《中国语》11月号(大修馆书店,1978)。 《关于杜甫:望月、胡马、画鹰诗》 吉田底夫著。载《二松学舍大学人文论丛》17号(1979,42—48页)。 《杜甫诗注(二)、(三)》 吉川幸次郎著。1979年筑摩书店出版。 《杜甫<;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释义》 黑川洋一著。载《研究集录》27(大阪大学,1979)。 《杜甫纪行上、中、下》 黑川洋一著。载《创文》188、189、190(创文社,1979)。 《杜诗<;醉时歌>;的背景》 中田喜胜著。载《长崎大学教养部纪要》19(人文科学,1979)。 《杜甫与<;竹枝歌>;》 加藤国安著。载《文化》43-1.2(1979)。 《杜甫的书:与七言律诗构成的关连》 加藤国安著。载《集刊东洋学》38(1979)。 《杜甫的诗论:漫论陶冶性情》 安东俊六著。载《歧阜大学国语文学》14号(1980,68-77页)。 《杜甫的<;拗格七律>;》 加藤国安著。载《日本中国学会报》第32集(1980)。 《杜甫与安禄山之乱:<;石壕吏>;儒教理念的崩坏…》 山田胜六著。载《钊路论集》12(1980)。 《关于杜甫秦州时期隐逸倾向的主要原因》 人见丰著。载《艺文研究》41号(1980,47-65页)。 《杜诗研究:成都时代的自然界》 松冈幸三著。载《大分大学国语国文学会、国语的研究》,1980。 《杜甫学会与杂志<;草堂>;》 松浦友久著。载《朝日新闻》夕刊(1980.9.30)。 《杜甫排律的成熟:成都时期以后排律的抒情化》 松原朗著。载《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 六期(1980,44-62页)。 《<;唐诗选>;中杜甫饮酒诗及其心境》前田一可著。1980年兵库县立青雪高校内油印自费刊。 《杜甫私记》 吉川幸次郎著。1980年筑摩书房出版,列入“筑摩丛书261”。 《杜诗论集》 吉川幸次郎著。1980年筑摩书房出版。 《杜甫》 铃木修次著。1980年清水书院。 《杜甫生涯与文学》 和田利男著。1981年出版。 《情热的诗人杜甫》 爱川一实著。1981年荣光出版社出版。 《华音杜诗抄》 吉川幸次郎著。1981年筑摩书店出版。 《杜甫的‘倒’表现》 加藤国安著。载《爱嫒国文与教育》12(1981)。 《杜甫排律论考:长安期长篇排律论》 松原朗著。载《早大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7辑(1981)。 《元版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解题》 黑川洋一著。收入1981年版《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四》。 《杜甫与芭蕉:‘行’、‘春’句之出处》 黑川洋一著。载《日本古典文学会会报》85(1981)。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下) 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编集委员会编。1981年八木书店。 《唐杜甫所形成的中国悲秋文学的高潮》 浅野通有著。载《国学院大学纪要》21(1983)。 《“当句对”论:杜甫歌行诗论》 附考一。松原朗著。载《早大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别册》9(创立及周年纪念号)1983,263-273页)。 《杜诗的叙景所反映的书画观》 安东俊六著。载《岐阜大学国语国文学》16(1983,99-113页)。 《杜甫》 黑川洋一注。1983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395页。列为“新修中国诗人选集3”。 《杜甫》1、2 吉川幸次郎译著。1983年东京筑摩书店出版,315页。 《<;杜诗详注>;所见‘义从平声、读用去声’:破音字与近平律释》 水谷诚著。载《中国诗文论丛》3(1984,91-101页)。 《杜诗与诗经》 芸原一男著。收入1984年版《大东文化大学创立六十周年纪念中国学论集》(872-904页)。 《杜甫‘风尘’考》 松本肇著。载《筑波中国文化论丛》4(1984,21-30页);5(1985)。 《杜甫<;轻燕受风斜>;句考》 西上胜著。载《集刊东洋学》51(1984,34-50页)。 《<;彭衙行>;拟古押韵诗:杜甫诗韵札记》 水谷底著。载《中国诗文论丛》4(1986)。 《杜甫‘杖藜’考》 松本肇著。载《筑波中国文化论丛》5(1986)。 《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黑川洋一著。收入1986年版《吉田苑一教授退官纪念中国文学语学论集》。 《杜甫的歌行:论其在歌行史的位置》 松原朗著。载《中国诗文论丛》4(1986)。 《论杜甫的‘歌’》 安东俊著。载《歧阜大学国语国文学》17(1986)。 《晚年的杜甫:其放浪的足迹》 俊藤秋正著。载《汉文研究》14(尚学图书,1986)。 《杜甫<;秋兴八首>;续》 星川清教著。载《中国文学论丛》Ⅱ(樱美要大学,1987)。 《杜甫的<;戏题诗>:‘戏的意识’的探研》 谷口真由实著。载《茶水女子大学中国文学报5(1987)。 《关于杜甫不可知面的幢憬》 安东俊六著。收入1987年版《冈村繁教授退官纪念论集中国诗人论》。 《杜甫的诗与‘情’》 安东俊六著。(同上) 《杜甫的‘登高’诗:潦倒新停浊酒杯》 谷真由美著。载《中国文化汉文学会会报》45(1988)。 朝越文 《杜诗谚解》 (朝)柳允谦等撰。初刊于朝鲜李朝成宗十二年(1481)。尚有朝鲜李朝仁祖十年(1632)刻本,25卷,660余页。1955年通文馆主李谦鲁又得成化初刊散佚十余册,厘为十卷,1955年影印出版。1973年南朝鲜大提阁据1632年版影印,25卷,列为“原本影印韩国古典丛书”本。 《杜诗谚解批注》 李丙畴著,1958年南朝鲜刊印。 《杜诗谚解抄》 李丙畴著。1959年南朝鲜刊印。 《过去完了时相的表现:以<;杜诗谚解解>1、7、8卷为中心》 全在昊著。载《东洋文化》6、7(1969,155-166页)。 《韩国之杜诗》 李丙畴著,南朝鲜刊。 《杜甫诗之世界》 车柱环著。载《东亚文化》19(1981,199—211页)。 《杜甫纪行诗之抒情性研究》(上、下) 元锺礼著。载《东亚文化》21(1983,176-198页)。 《杜甫诗》 Huy Can等译著。1962年越南河内出版。 岑参 >;西文 《一位在中亚细亚的中国诗人:岑参》 阿瑟·韦理著。载《今日历史》(1951,7-15页)。 《岑参的边塞诗》 詹玛丽著,载纽黑文《美国东方学会会志》4(1978)。 《岑参:寻求奇境的诗人》 斯·欧文著。见欧文《盛唐诗》第10章,1981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唐代岑参传记资料来源》 A·B·玛斯洛夫著。收入其专著《东方民族古文献与文化史问题》(179-183页)。1977年莫斯科出版。 日文 《岑嘉州的诗》 钤木虎雄著。载《支那学》八卷1号(1935)。 《岑参的古诗:以形态论为中心》 管谷省吾著。载《支那学研究》二四、二五(斯波太郎博士追悼特集)(1960,152-162页)。 《岑参的塞外诗:其发想的一类型》 中野美代子著。载《日本中国学会报》一二(1960,38-55页)。 《再论岑参的<;胡笳歌>:附<;君不见>;、<;君不闻>;考》 松技茂夫著。载《人文学报》36(1963,123-138页)。 《岑参的边塞诗》 上尾龙介著。载《中国学论集》(目加田诚博士还历纪念》(1964,91-114页)。 《岑参的生涯与杜甫:唐诗人的传记与作品(3)》 铃木修次著。载《汉文教室》88(1968,7-15页)。 《宝塔:岑参传记》 、原田宪雄著。载《花园大学研究纪要》11号(1970,231-273页)。 《岑参歌诗索引》 新免惠子著。1978年广岛朋友书店出版。 《论岑参的边塞诗札记》 野泽俊敬著。载《人文科学论集》十五(北海道大学,1979)。 《论五绸之路岑参的诗》 中田喜胜著。载《长琦大学教养部纪要》(人文科学)21-2(1981,1-25页)。 《论岑参的诗:同一表现的多用》 新免惠子著。载《日本中国学会报》33(1981,214-231页)。 《初期的岑参》 芦立一郎蓍。载《山形大学纪要人文科学》11-2(1988)。 《岑参的咏乐诗》 收入《四条畷学园女子短大研究论集》21(1988)。 孟郊 西文 《中国巴罗克传统式的孟郊诗歌》 拉塞尔·麦克劳德著。作者博士论文,1973年发表于斯坦福大学。 《孟郊与韩愈的诗》 斯蒂芬·欧文著。1976年纽黑文康涅狄格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日文 《孟郊诗论(上):以连作诗为中心》 山之内正彦著。载《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六八(1976)。 《孟郊<;峡哀>;诗试论》 斋藤茂著。《载中哲文学会会报》四(1979)。 《孟郊诗风试论:以‘不平’感的描写为中心》 赤井益久著。载《中国古典研究》二五(1981)。 《论孟郊诗的用韵》 斋藤茂著。载《中哲文学会报》4(1979)。 《孟郊诗作态度三考察:以仕官的赠答诗为中心》 原田知明著。载《汉文学会会报》(国学院大学)30(1984,69-83页)。 《孟郊<;吊元鲁山十首>;论》 原由知明著。载《汉文学会会报》31(国学院大学,1987)。 《孟郊的社会诗论》 上尾龙介著。载《纯真女子短大纪要》一(1959,82-96页)。 韩愈 西文 《韩愈的生活与著作:即韩文公》 T·沃特斯著。载《哈佛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分会》(1871-72)。 《韩愈:诗集》 埃尔温·冯·察赫译著。1952年坎布里奇马萨诸塞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290页。(德文) 《作为古文文体家的韩愈》Mei,Diana Yu-shih Chen著。作者博士论文,1967年发表于纽黑文康涅狄格耶鲁大学。 《韩愈诗中的语言与引喻:“秋怀”》 查尔斯·M·哈特曼著。作者博士论文,1975年发表于布卢明顿印第安纳大学。 《韩愈和孟郊的诗》 斯蒂芬·欧文著。1976年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的联句诗:重点探研韩愈及其诗友的联句诗》 戴维·波拉克著。作者博士论文,1976年发表于贝克菜加利福尼亚大学。 《韩愈与唐的统一要求》 查尔斯·哈特曼著。1986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459页。 《儒家学说与文学作品创作研究的成果:论韩愈研究的进展》 戴华辉著。载《侨光学报》6(1987,96-106页)。 日文 《韩退之的诗》 吉川幸次郎著。载《世界》八五(1953,169-172页)。 《韩愈的生涯》(三) 前野直彬著。载《汉文教室》二九(1957,18-26页)。 《韩愈》 清水茂注。1958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05页。列入“中国诗人选集第11卷”。 《韩愈的言语(一):关于歌诗的考察》 花房英树著。载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人文》13(1961,23-36页)。 《论韩愈的文学谐谑》 清水洁著。载《怀德》三二(1961,1-30页)。 《韩愈》 原田宪雄著。1965年集英社出版,370页。列入“汉诗大系11”。 《韩愈及其韩门诗》 铃木修次著。载《汉文教室》102(1972,16-28页)。 《和刻本汉诗集成唐诗七:韩昌黎集上》 长泽规矩也编。1975年汲古书院出版。 《和刻本汉诗集成唐诗八:韩昌黎集下》 长泽规矩也编。1976年汲古书院出版。 《韩愈和生涯》 前野直彬著。1976年秋山书店出版,列入“秋山丛书” 《论韩愈的张籍评价》 丸山茂著。载《汉学研究》一五(日本大学,1977)。 《韩愈歌诗作品的韵脚研究》(一) 前川幸雄著。载《汉文学会会报》二三(国学院大学,1977)。 《韩愈的诗作》 芦立一郎著。载《福井大学教育学部纪要(人文科学)二八(国语学、国文学、中国学编,1978)。 《<;镡津文集>;韩愈批判的内实》 安藤智信著。载《大谷学报》五七—四(1978)。 《韩愈:主情性的文学》 松本肇著。收入1979年《加贺博士退官纪念中国文史哲学论集》。 《韩愈诗考:以感春诗为中心》 刘三富著。收入1981年《荒木教授退休纪念中国哲学史研究论集》(305-326页)。 《杜牧与韩愈的关系》 爱甲弘志著。载《中国文学论集》10(1981,73-94页)。 《中国的诗人(8):豪放诗人韩退之》 前野直彬、斋藤茂合著。1983年东京集英社出版,270页。 《韩愈<;师说>;之道》 西冈市祐著。载《汉文学会会报》(国学院大学)30(1984,84-92页)。 《韩愈‘古’的志向:以贞元年间为中心》 川合康三著。载《集刊东洋学》51(1984,,51-67页)。 《韩愈的诗:攻击性的变化》 收入《文艺言语研究:文艺篇10》,1987年筑波大学。 《韩愈》Ⅰ “世界古典文学全集30A”,1988年筑摩书房出版。 《韩愈》Ⅱ “世界古典文学全集30B”,1988年筑摩书房出版。 朝文 《韩愈的古文理论》 李章佑著。载《东洋学》14(1984,121-142页)。 柳宗元 西文 《柳宗元》 小威廉·H·倪豪士著。1973年纽约特怀恩出版社出版,147页。 日文 《柳宗元作品中表现的唐代的理性主义》 重泽俊郎著。载《日本中国学报3(1952)。 《柳宗元的生活体验及其山水记》 清水茂著。载《中国文学报》2(1955)。 《柳宗元的文学:序说》 新海一著。载《汉文学会会报》11、12(1960;1961)。 《河间传》 清水茂著。收入《仓石博士还历纪念中国的名著》,1961年劲草书房出版。 《柳宗元诗考》 笕文生著。载《中国文学报》16(1962)。 《唐代禅宗与柳宗元》 筱原寿雄著。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1-2(1963)。 《长安时期的柳宗元》 太田次男著。载《斯道文库论集》2(1963)。 《柳宗元与佛教》 水上早苗著。载《汉文学》12(1965)。 《柳诗的抒情性》 新海一著。载《国学院杂志》68-10(1966)。 《柳宗元接受佛教片断》 河内昭圆著。《大谷学报》47-1(1966)。 《柳诗的品格》 新海一著。载《汉文学会会报》14(1968)。 《柳宗元文学作品中理性主义侧面与非理性侧面的交错》 松村真治著。载《中国文学报》22(1968)。 《柳宗元的苦闷与佛教》 河内昭贺著。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7-1(1968)。 《柳宗元论》 铃木修次著。载《东京教育大学大池部纪要》82(1971)。 《柳宗元左迁中的创作》 松本肇著。载《汉文学会会报》30(1971)。 《柳诗的品格》(承前) 新海一著。载《汉文学会会报》(国学院大学)17(1972,10-17页)。 《韩愈·柳宗元》 笕文生著。收入《中国诗文选》16,1973年筑摩书房出版。 《韩愈·柳宗元》 本田济著,收入《中国哲学读者指南》,1975年世界思想社出版。 《和刻本汉诗集成唐诗五:唐柳河东集》(上)(下) 长泽规矩也著。1975年汲古书院刊。 《柳宗元世系录:从上古到隋》 田中利明著。载《学大国文》19(1976)。 《永州山水与柳宗元》 星川清孝著。载《新释汉文大系季报》四六(名活书院,1976)。 《不可解脱的苦闷:柳宗元在永州》 田中利明著。收入木村英一博士颂寿纪念中国哲学的展望与摸索》,1976年创文社出版。 《柳宗元天道观的分析》 田中利明著。载《大阪教育大学纪要》24-1(1976)。 《关于柳宗元家系的札记》 田中利明著。载《学大国文》19(大阪教育大学,1977)。 《贮愁听夜雨:柳宗元末期流贬生涯》 田中利明著。载《学大国文》20(大阪教育大学)(1977)。 《柳河东集的源流》 新海一著。载《国学院大纪要》15(1977)。 《柳宗元的春天》 小野四平著。《宫城教育大学国语国文》8(1977)。 《柳宗元歌诗创作中韵脚的研究》 前川幸雄著。载《汉文学》十六(1979)。 《论柳宗元<;渔翁>;、<;江雪>;二首》 下定雅弘著。载《野草》二三(1979)。 《柳宗元的文学:关于诗与山水记》 松本肇著。载《幽馆大学研究》13辑(1980)。 《柳宗元歌诗索引》 前川幸雄编。1980年朋友书店出版。 《柳宗元永州望乡诗》 下定雅弘著。载《野草》27(1981,315-327页)。 《柳宗元柳州诗:内心矛盾的镇静及其由来》 下定雅弘著。载《日本中国学会报》33(1981,232-249页)。 《日本留下来的两种柳宗元集版本》 清水茂著。收入1982年香港大学出版《冯平山图书馆全禧纪念论文集》。 《知识分子与佛教:柳宗元(上)》 古贺英彦著。载《花园大学研究纪要》13(1982)。 《柳宗元诗注》(上) 黑川洋一著。载《大阪大学教养部研究集录》(人文·社科)30(1982)。 《古文家的诗: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山水诗》 横山伊势雄著。载《中国的古典》30(学习研究社,1982)。 《中国的诗人(9):枯淡诗人柳宗元》 林田慎之助著。1983年东京集英社出版,254页。 《柳河东柳州抒情考》 林田慎之助著。1983年。 《论柳宗元诗体的问题:元和十年时期从古体至近体的变化》 下定雅弘著。载《日本中国学会报》36(1984,114-133页)。 《柳宗元的植物诗》 松本肇著。载《筑波中国文化论丛》6(1987)。 白居易 西文 《中国诗人与思想家白居易的叙事诗》 勒·沃奇著。1925年莱比锡大亚细亚出版社出版。(德文) 《白居易诗选》 埃尔温·冯·察赫译著。1935年巴塔维亚重印。(德文) 《白居易诗的强烈鼓舞(772—846)》 罗大刚著。1939年巴黎波。博絮阿书局出版。(法文) 《长恨歌:白居易著(A.D772—846)》 Jen,Tai著。1939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英文) 《白居易的生平与时代》 阿瑟·韦理著。1949年伦敦艾伦-昂温出版社出版。(英文) 《长恨歌(杨贵妃)》 尼科尔·维达尔著。1963年巴黎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列入“历史传奇”。(法文) 《作为检查官(左拾遗)的白居易》 尤金·菲费尔著。1961年巴黎穆东书局出版。(法文) 《长恨:杨贵妃之死:译著集》 霍华德·斯·莱维译著。1962年东京译著者刊。 《白居易著作集选译:卷1,古风;卷2,律诗;卷3,格诗律诗(中期822—832)》 霍华德·斯·莱维合译卷1卷2;霍华德·斯·莱维与享利·韦尔斯合译卷三。1971年纽约帕拉冈图书重印公司出版卷1、卷2;1976年旧金山中国资料中心出版卷3。(英文) 《白居易绝句集》 艾德林译著。1949年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223页。(俄文) 《白居易绝句集(补充版)》 艾德林译著。1951年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240页。(俄文) 《白居易诗集》 艾德林译著。1958年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262页。(俄文) 《白居易抒情诗集》 艾德林译著。1965年莫斯科文艺出版社出版,211页。(俄文) 《白居易诗集》 艾德林译著。1978年莫斯科文艺出版社出版,303页。(俄文) 日文 《长恨歌及其<;句题和歌>;》 小此木壮介著。载《满蒙》二十四年一号(1937)。 《白乐天的讽喻诗:日本文学受白诗影响的考察》 目加田诚著。载《文学研究》23辑(1938)。 《长恨歌二题》 宫崎市定著。载ひのもこ六卷五号(1942)。 《关于白乐天长安旧游回顾诗》 石田翰之助著。载《中国文学》93(1946)。 《读白乐天诗记》(一) 神田喜一郎著。载《京都东方学报》15—3(1946)。 《白乐天》 平泉澄著。载《艺林》2-6(1951)。 《白乐天的话》 乐木庄著。载《日本及日本人》2-1(1951)。 《白居易的文学》(一)(二) 花房英树著。载《说林》3-5.6(1951)。 《白氏文集的成立》 花房英树著。载《西京大学学术报告》(人文)-(1952)。 《关于岑仲勉氏的<;白氏长庆集研究>;》 花房英树著。载《西京大学学术报告》(人文)二(1952)。 《白乐天及其长恨歌》 管谷车次郎著。收入1952年版《宫城学院女子大学研究论文集》二。 《白乐天的精神》 金谷治著。载《文化》19-1(1955,70-90页)。 《大众诗人白乐天》 片山哲著。1956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13页。 《白乐天的<;琵琶行>;与元微之的<;琵琶歌>;》 星川清孝著。载《茨城大学文理学纪要》(人文科学)七(1957,19-31)。 《长恨歌的结句》 原田种成著。载《汉文教室》33(1957,27-29页)。 《白乐天诗集》 武部利男译著。1957年东京创元社出版,159页。 《白乐天生活与文学》 堤留吉著。1957年东京敬文社出版,294页。 《白乐天与陶渊明》 谦田正著。载《汉文教室》34(1958,32-37页)。 《论白乐天的讽谕诗》 近藤春雄著。载《说林》Ⅱ(1958,46-62页)。 《长恨歌的‘此恨’》 铃木修次著。载《汉文教室》34(1958,38-40页)。 《白居易》上、下 高木正一注。1958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上册,225页;下册,232页。列入“中国诗人选集第12卷,第13卷”。 《论长恨歌的二、三句》 近藤春雄著.载《爱知县立女子大学爱知县立女子短期大学纪要》10(语学、文学)(1959,47-61页)。 《关于长恨歌的序》 近藤春雄著。载《说林》四(1959,67-77页)。 《我国关于白乐天:以长恨歌为中心》 近藤春雄著。载《东洋文化》与(1959,2-25页)。 《白乐天:东洋的诗与心》 片山哲著。1960年东京社会思想研究会出版部出版,258页。 《白乐天与竹》 堤留吉著。载《东洋文学研究》八(1960,21-35页)。 《长恨歌的解释与问题点》(二) 近藤春雄著。载《汉文教室》四八(1960,17-21页)。 《白乐天的官吏生活:江州司马时代》 布目潮沨著。载《立命馆文学》 180(1960);又收入《桥本博士古稀记念东洋学论丛》(392-416页,(1960)。 《刘白唱和集》稿 花房英树著。载《人文》(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12(1960,1-28页)。 《关于长恨歌的绘画》 近藤春雄著。载《说林》八(1961,29-38页)。 《白乐天的诗与临安志:以本院为中心》 平罔武夫著。收入《塚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论集》(1961,596-614页)。 《白乐天文学的再评价及其文献》 堤留吉等著。1961年东京大东急记念文库,26页。 《白乐天研究》 堤留吉著。1969年东京春秋社出版,450页。 《白乐天的陶渊明观》 前川幸雄著。载《福井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研究纪要》(人文·社科)3号(1970,1—40页)。 《论长恨歌》 安部成得著。载《帝京大学文学部纪要》4号(1972,47-60页)。 《元·白唱和诗的现代语释》 前川幸雄著。载《木马》21(1972,12-14页)。 《关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讲演 平罔武夫著。载《汉学研究》(日本大学)11-12号(中国文学科创设五十周年纪念号)(1975,25-39页)。 《七十致仕:白居易的场合》 平罔武夫著。载《汉学研究》(日本大学)13、14(内野熊一郎先生退任记念号)(1975)。 《金泽文库保管古钞本所引白氏诗文上、中、下:以<;画西方净土记>;为中心》 太田次男著。载《金泽文库研究》21-7(1975)上;21-10(1975)中;22-1(1976)下。 《知的游戏的文学:元白唱和诗的一例》 前川幸雄著。载《国学院大汉文学会会报》22(藤野岩友先生喜寿记念号)(1976)。 《关于御物本白氏新乐府本文》 太田次男著。载《日本中国学会报》28(1976)。 《关于静嘉堂文库藏及东大图书馆藏宋本“元氏长庆集”的零本》 前川幸雄著。载《汉文学》15(福井汉文学会)(1976)。 《长恨歌传考证》 柳濑喜代志著。载《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学术研究》24(1976)。 《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及其和篇》 前野幸雄著。载《国语界》18(1976)。 《长恨歌琵琶行和解》(内阁文库所藏) 远藤和夫著。载《成城大学短期大学部》(纪要)7(1976)。 《白居易咏病诗的考察:诗人与题材》 埋田重夫著。收入《中国诗文论丛》6。 《关于白居易的一段情史及其爱情诗》 (池田梦),收入《明治书院论丛》408。 《关于白乐天的用语》 载《东洋文化复刊》四一、四二、合并号(无穷会)。 《白居易和闲适诗:其理论与变容》 下定雅弘著。载《鹿儿岛大学法文学部纪要人文学科论集》25。 《关于白居易诗人薄命的认识论》 二宫俊博著。载《中国文学记集》8(1979,九州大学)。 《韦应物与白乐天:以讽谕诗中心》 赤井益久著。载《国学院杂志》八一卷5期(1980,18-35天)。 《<;王昭君>;诗考:特别是白居易的诗》 山内春夫著。收入1980年版《大谷女子大学桔茂先生古稀记念会<;桔茂先生古稀记念论文集>;》。 《洛阳时代的白居易:‘狂’所表现的自己意识》 二宫俊博著。载《中国文学论集》10(1981,40-72页)。 《白居易的‘斋戒’诗一乾一》 平野显照著。载《文艺论丛》16(1981,58-71页)。 《长恨歌、琵琶行的研究》 近藤春雄著。1981年明治书院出版。 《白乐天诗集》 武部利男译著。1981年六兴出版。 《张籍与白居易的交游》(上) 丸山茂著。载《汉字研究》20(平冈武夫先生退任记念号)(1983,87-103页)。 《白乐天诗所见酒的探研》 今井清著。载《大东文化大学记要》(人文科学)21(1983,131-143页)。 《长恨歌论》 川合康三著。收入1983年《中国人间性的探究》(405-430页)。 《白居易的‘斋戒’诗——结——》 平野显照著。载《文艺论丛》21(1983,44-56页)。 《白居易与韩愈的联句诗:联句形成史及其位置》 埋田重夫著。载《中国诗文论丛》2(1983,30-47页)。 《长限歌.琵琶行抄诸本的国语学的研究:翻字·校异篇》 国田百合子著。1983年东京樱枫社出版,934页。 《中国的诗人(10):讽谕诗人白乐天》 太田次男著。1983年东京集英社出版,270页。 《金泽文库旧藏本白氏文集》 太田次男著。收入1983年《小尾博士古稀记念中国学论集》(485-503页)。 《日本文学及其所受<;白氏文集>;的影响<;七十一番职人歌合>;的结织构成》 岩崎佳枝著。载《东方学》65(1983,104-115页)。 《白居易》 高木正一注。1983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453页,列为“新修中国诗人选集4”。 《朝鲜铜活字本‘白氏策林’》 神鹰德治著。载《朝鲜学报》106(1983,35-64页)。 《白居易出生异闻》 柳濑喜代志著。载《中国诗文论丛》3(1984,102-117页)。 《白居易百道判释义(5)》 布目潮沨及大野仁谷著。载《摄大学术》(人文、社会篇)2(1984,53-67页)。 《白居易咏花诗论序说:以江州司马以前为中心》 埋田重夫著。收入《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记要别册》10(文学、艺术学编)(1984,91-100页)。 《论白居易幽独的诗情》 平野显照著。载《大谷学报》63-4(1984,1-14页)。 《白居易:为唐代思想史研究提供的素材》 田中利明著。载《学大国文》27(1984,63-83页)。 《三善清行‘洁眼文’所见自照性:白居易‘齿落辞’的投影》 波户冈旭著。载《汉文学会会报》(国学院大学)29(1984,111-125页)。 《张籍与白居易的交游(中)》 丸山茂著。载《汉学研究》21(1984,1-18页)。 《白居易的恋爱体验及其文学》 二宫后博著。收入《冈村繁教授退官记念论集中国诗人论》(1987)。 李贺 西文 《李贺与济慈:两位诗人的比较研究》 Chen,戴维Ying著。1962年发表于布卢明顿印第安那大学,此是作者的博士论文。 《李贺:元和时期的官员、学士》 玛格丽特·索斯著。1967年阿德莱德南澳大利亚图书局出版,列入“亚太研究地方文献集”Ⅰ。 《李贺(791—817)诗作中的诗的用语》 莫林.安内特.罗伯逊著。1970年发表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此是作者的博士论文。 《李贺的诗歌,791—817》 约翰·德·弗罗沙姆著。1970年纽约奥克斯福德大学出版社出版。 《李贺诗作中的神话主题(791—817)》 迈克尔.布.菲什著。1973年发表于布卢明顿印第安那大学,此是作者的博士论文。 《李贺的诗(790—816)》 杜国清著。1974年发表于斯坦福大学,此是作者的博士论文。 《李贺》 杜国清著。1979波士顿特怀恩出版社出版,165页。列入“特怀恩世界作家论集537号”。 日文 《李长吉的生涯》 稻田尹著。载《台大文学》五卷二号(1940)。 《夜的诗人:论李贺的光的感觉》 上尾龙介著。载《中国文艺座谈会释》10(1957,13—18页)。 《李贺与孟郊:孤高的意识》 上尾龙介著。载《九州中国学会报》3(1957,60—77页)。 《李贺》 荒井健译著。1959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列入“中国诗人选集十四”,204页。书评:兴膳宏评。载《中国文学报》12(1959,172—181页)。 《李贺杂考》 奥野信太郎著。收入1960年版《福井博士颂寿记念东洋思想论集》(814—823页)。 《颂歌:论李长吉》 原田宪雄著。载《方向》九(1960,1—22页)。 《李贺小说:以比兴手法为中心》 横山伊势雄著。载《中国文学研究》(1961,53—77页)。 《李长吉歌诗集》(下) 铃木虎雄译著。1961年京岩波书店出版,320页。 《李贺》 斋藤晌译著。1967年东京集英社出版,393页。 《李贺的‘马诗’与杜诗》 荒井健著。收入1968年版《吉川博士退休记念中国文学论集》(449—460页)。 《全唐诗中出现的‘死’字与李贺诗》 上尾龙介著。载《东方学》35(1968,55—67页)。 《李贺及其诗》 川合康三著。载《中国文学报》23(1972,65—81页)。 《原田宪雄氏的李贺论文》 上尾龙介著。载《中国文学论集》3(1972,53—64页)。 《李贺诗集》 比留间一成译著。1972年东京角川书店出版,253页。 《李贺小考:梦的探讨》 芦立一郎著。载《集刊东洋学》(东北大学)34(1975)。 《论李贺》 芦立一郎著。载《集刊东洋学》(东北大学)32(1975)。 《李贺道教侧面的探析》 森濑寿三著。载《日本中国学会报》二八(1976)。 《李长吉传.垂翅的客:妇人的哭声》 载《现代诗手帖》(19—12,1976)。 《李贺论考》 原田宪雄著。1980年朋友书店出版。 《李贺与沈亚之》 野口一雄著。载《北海道大学文学部纪要》二八二通卷第四六号(1980)。 《李贺诗的比喻表现》 福原国郎著。载《集刊东洋学》四四号(1980)。 《李贺诗释:“漏刻”描写的意味分析》 大槻隆著。载《京都教育大学国文学会志》一五(1980)。 《李贺的表现:以‘代词’与形容词的用法为中心》 川合康三著。载《文化》44——3、4(1981,10—26页)。 《关于李贺‘老’的探研》 成濑晳生著。载《中哲文学会报》6(1981,131—146页)。 《李贺与比喻》 川合康三著。载《中国文学报》33(1981,1—31页)。 《论李贺的<;箜篌引>;》 冈田充博著。载《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85(文学29)(1983,69—84页)。 《李贺的<;追和>;诗》 斋藤功著。载《学林》3(1984,82—94页)。 《李贺歌诗的空间表现》 芦立一郎著。载《福井大学教育部纪要(人文科学)34(1984,1—13页)。 《(新修)中国诗人选集5:李贺、李商隐》 1984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416页。 《李贺的<;追和>;诗》 斋藤功著。载《学林》3(1985)。 《江户时代李贺关系资料汇编》 草森绅一编著。载《艺文研究》27(1969,395—410页)。 《论李贺<;门>;的描写:空间的一面考察》 河田聪美著。载《中国文化汉学会会报44(1987)。 《李贺诗论》 刘三富著。收入1987年版《冈村繁教授退官记念论集中国诗人论》。 《李贺的<;南山>;窥视》 载《高校通信东书国语》259(1987)。 《李长吉歌诗集》上、下 铃木落雄注译。1988年岩波书店再版,列入“岩波文库(赤6—1、2)”。 《负薪:李贺小论》 原田宪雄著。载《京都女子大学人文论丛》16(1968,19—48页)。 《李贺与竹:<;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考》 みひり”著。 《李贺有关窗的描写:空间的一面的考察》(二) 河田聪美著。载《中国文化汉学会会报》45(1988) 杜牧 西文 《论杜牧的抒情诗》 沃尔夫岗·顾彬著。1976年威斯巴登奥托哈索维茨出版社出版,261页。(德文)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杜牧:樊川村舍的光亮》 Feng,Young—Sheng著。1987发表于印第安纳大学。(英文) 日文 《敦煌群僧正慧菀与夏国诗人杜牧》 山崎宏著。载《史渊》八年四号(1938)。 《杜牧与传奇》 清水茂著。载《中国文学报》(一)(1954,50—58页)。 《杜牧今体诗的写作技法;以<;江南春绝句>;一诗为中心》 清水茂著。载《汉文教室》三九(1958,1—10页)。 《论杜牧的咏史诗》 山内春夫著。载《东方学》21(1961,17—36页)。 《杜牧的诗》 林雪光著。收入1961年版《中国的名著》(115—121页)。 《杜牧的生涯》(上) 矢岛彻辅著。载《中国文艺座谈会释解》14(1963,33—54页)。 《杜牧》 市野泽寅雄著。1965年集英社出版,396页。列入“汉诗大系7” 《杜牧诗文所占地位评价的确定时期》 山内春夫著。载《大谷女子大学纪要》第一五号第一辑(1980)。 《杜牧与韩愈的关系》 爱甲弘志著。载《中国文学论集》10(1981,73—84页)。 《许浑与杜牧》 铃木修次著。载《东方学》61(1981,88—100页)。 《杜牧的诗与数字表现》 成濑哲生著。载《东方学》66(1983,46—60页)。 《杜牧的诗与散文:两者依靠的创作基础》 爱甲弘志著。载《文学研究》80(1983、2,153—174页)。 《杜牧诗的系年有关二、三问题:以黄州赴任时所经路途为中心》 松尾幸忠著。载《中国文学研究》。 《杜牧七言律诗的特色》 松尾幸忠著。载《中国文学研究》13。 《杜牧诗:其政治意识与美意识》 后藤秋正著。载《汉文研究指南》15(尚学图书,1986)。 《杜牧研究》 山内春夫著。1986年汇文堂书店出版。 《杨贵妃的笑: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诗的论述》 竹村则行著。收入《冈村繁教授退官记念论集中国诗人论》(1987)。 温庭筠 西文 《温飞卿及其所处的文学环境》 Lu,I,著。1939年维尔茨堡奥米尔出版社出版。 日文 《温庭筠歌诗索引》 青山宏校阅,岩间启二编,1977年朋友店出版。 《温庭筠的乐府歌行:形式的一面》 载《爱知教育大学研究报告》(人文科学》。 《论温庭筠诗的色彩语表现》 载《高知大国文》18。 《温庭筠的诗》 竹治贞夫著。收入1987年《冈村繁教授退官记念论集中国诗人论》。 《温庭筠诗论:以近体诗为中心》 斋藤茂著。收入1987年版《伊藤漱平教授还官记念论集中国诗人论》。 李商隐 西文 《义山杂纂:李商隐著简析》 伊万杰琳.多拉.爱德华兹著。1930年伦敦重印,选自《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报》5期4部分(1930)。 《李义山注释》(义山杂纂) 乔治.班马尔香著。载《东京法日学院通报》n.s.4,第3辑(1953)。 《李商隐研究》 刘若愚著。1969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原题《李商隐诗:九世纪巴罗克式的中国诗人》)。 《李商隐诗评析》 刘若愚著。载《清华学报》7—2(文学论文集下)(1969,120—144页)。 《再论李商隐‘无题’:诗答徐复观先生》 周策纵著。载《大陆杂志》43—4(1971,16—23页)。 日文 《李义山诗讲义》 森槐南(1861—1911)讲著。 《关于李商隐的诗及<;西昆酬唱集>;》 丰田穰著。载《汉学会杂志》七卷二号(1938)。 《李义山的无题诗》 铃木虎雄著。载《中国文学报》六(1957,63—80页)。 《李商隐》 高桥和已注。1958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22页。列入“中国诗人选集十五卷”。 《李义山诗论》(一) 高桥和已著。载《外国文学研究》三(1960,195—210页)。 《李义山诗论》(二) 高桥和已著。载《外国文学研究》四(1961,165—175页)。 《李义山诗论》(三) 高桥和已著。载《外国文学研究》六(1963,53—74页)。 《李义山的人物及其无题诗笺释》 小仓正恒著。 《论义山杂纂》 入矢义高著。 《李商隐诗与西昆体》 薮木茂著。 《论杜牧与的李商隐的关系》 山内春夫著。收入1968年版《吉川博士退休记念中国文学论集》(461—482页)。 《晚唐初期诗坛:围绕着李商隐》 垂永英彦著。载《中国文艺座谈会释》17(1968,13—28页)。 《李商隐表现考·断章:以艳诗为中心》 山之内正彦著。1969年版《东洋文化研究纪要》(东京大学)(1—139页)。 《李商隐的恋爱诗》 川合康三著。载《中国文学报》24(京都大学)(1974,76—100页)。 《晚唐文学与佛教:李商隐的情形》 平野显照著。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22卷一期(1973,32—39页)。 《李商隐的青年时代》 垂永英彦著。收入1974年版《目加田诚博士古稀纪念中国文学论集》(227—298页)。 《李商隐小论:以<;上崔华州书>;为中心》 吹野安著。载《汉文学会会报》国学院大学)二一(西罔弘博士还历记念号)(1975)。 《李商隐小论:以安定城楼.骄儿诗为中心》 吹野安著。载《东洋文化复刊三八、三九合并号》(1976)。 《晚唐诗的梦:李商隐与杜牧的一侧面》 松冈秀明著。载《中国文学报》三十(1979)。 《李商隐晚年佛教信仰与骈文作家活动:晚年的诗的写作动机》 泽崎元和著。载《集刊东洋学》(东北大学)42号(1979,25—39页)。 《李义山七绝集释稿》(一)(二) 荒井健、三浦国雄、小南一郎、茂木信之、森濑寿三、川合康山、深泽一本、横山弘合著。载《东方学报》五0、五一(1978、1979)。 《夕阳无限好:李商隐乐游原私论》 冈山充博著。载《中京大学文学部纪要》十四第一、二合并号(1979)。 《李义山诗集小考:难以弄懂的宋版》 荒井健著。载《东方学报》五二号(1980,441—450页)。 《李商隐诗中所见芙蓉:以无题诗〈八岁偷照镜〉为中心》 铃木义昭著。载《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五期(1980)。 《李义山七律集释稿》❶— ❸ 李商隐研究班著。载《东方学报》53—56(1981,611—671页;1984,293—359页)。 《李商隐诗索引》 李商隐诗集索引编集班编。1981年龙溪书店出版。 《李商隐<;牡丹>;七律析》上、中、下 斋藤茂著。载《中国诗文论丛》2—4(1983,48—63;1984,118—127页;1985)。 《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恋爱诗为中心》 詹满江著。载《艺文研究》45(1983,67—87页)。 《李商隐的<;无题>;诗:其篇题探索》 森山秀二著。载《汉学研究》21(1984,19—34页)。 《关于李商隐诗中的<;梦>;与<;书>;》 加国理一郎著。载《筑波中国文化论丛》4(1984,31—48页)。 《中国诗人选集与李贺、李商隐》1984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416页。 《李商隐<;牡丹>;七律释》 斋藤茂著。载《中国诗文论丛》4(1986)。 《义山<;碧城>;解释史小考》 佐竹保子著。载《东北学院大学论集》(一般教育)80(1986)。 《李商隐与乐游原》 松村昂著。收入1986年版《中田勇次郎先生颂寿记念论集东洋艺林论丛》。 《李商隐的泳物诗》 浅见洋一著。载《集刊东洋学》54(1986)。 《甘露之变与诗人:以李商隐为中心》 詹满江著。载《日本中国学会报》37(1986)。 《李商隐的咏史诗》 浅见洋一著。载《文化》50—3.4 (1987)。 《论李商隐诗的闭塞感:世界的狭间》 西村范子著。载《京都教育大学国文学会志》21(1987)。 《李义山的<;晚清>;诗》 松冈秀明著。载《东京经济大学人文自然科学论集》74(1987)。 《李义山七律集释稿》 荒井健等著。载《东方学报》58(1987)。 《李商隐文学评价的变迁:(一)唐·五代》 森山秀二著。载《汉学研究》24(日本大学中国文学会)(1987)。 司空图 西文 《司空图:其人及其诗歌理论》 王润华著。作者博士论文,1972年发表于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 《从司空图论诗的基点看他的诗品》 王润华著。载《中国文化》19,1。<br>;《一篇关于中国诗人的长诗:司空图(837—906)的<;诗品>,翻译和研究》 阿列克谢耶夫硕士论文,1916年发表于彼得堡大学。(俄文) 《中国的文心:中国古代和中世纪之交的文学思想》 李谢维奇著。1979年莫斯科科学院东方文学总编辑部出版。(俄文) 日文 《二十四诗品解》 (手稿本),森槐南译解。藏弘前大学图书馆,为仅存孤本。 《二十四诗品举例》 岩溪裳川著。载《作诗作文之友》第5号(明治三十二年二月三日)。藏国立国会图书馆。 《二十四诗品举例与二十四诗品解》 岩溪裳川、森槐南著。载《文化纪要》第七号(1973)(日本弘前大学)。 《诗的风格与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太田兵三郎著。载《汉学会杂志》四卷二号(1935)。 《诗品考》 高松亨明著。载《大东文化》十六号(1937)。 《诗品详解》 高松亨明译解。青森弘前大学野边地分校内中国文学会出版,180页。 《司空图的“酸咸之外”》 船津富彦著。载《东京支那学报》 五(1959,62—67页)。 《司空图的诗观》 车柱环著。载《亚细亚研究》8—2(乡略李相殷博士华甲记念《东洋学》特辑)。
三、补遗: 《唐代诗人张若虚诗歌的结构分析》 程纪贤著。1970年巴黎穆东出版。 《高适》 詹·玛丽著。1978年(美)波士顿特怀恩出版社出版,167页)。 《杜审言诗一字索引》 藤泽隆洁编著。1987年昆仓书店出版。 《储光羲的田园诗》 芳村弘道著。载《学林》4(1984,46—62页)。 《刘长卿集传本考》 高桥良行著。载《中国文学研究》三(早大,1978)。 《日本现存<;刘长卿集>;解题:关于日本唐诗亨受史的一侧面》 高桥良行著。载《比较文学年志》14(早大,1978)。 《元结的文学活动行程》 川北秦彦著。收入《目加田诚博士古稀纪念中国文学论集》(1974,255—275页)。 《元结社会诗考》 市川桃子著。载《中哲文学会报》(东洋大学)2号(1976,88—108页)。 《元结<;春陵行>;考:以诗人的文学精神与政治观念的关系为中心》 市川桃子著。载《东方学》第60辑(1980,45—61页)。 《钱起研究序说:霞的描写漫论》 田部井文雄著。收入《加贺博士退官记念中国文史哲学论集》(1979,507—526页)。 《钱起略论:以<;蓝田溪杂咏>;为中心》 田部井文雄著。载《汉文学会会报》(东京教育大学汉文学会)35号(1976,25—37页)。 《顾况的讽刺诗》 小西升著。载《中国文学论集》(九州大学)4号(1974,72—90页)。 《韦应物诗的批判继承:一位有声誉的诗人的创作》 李,奥斯卡著。作者博士论文,1986年发表于哥伦比亚大学。(英文) 《韦应物的生涯》上、下 芳村弘道著。载《学林》7、8(1987)。(日文) 《韦应物传记传本考》 赤井益久著。载《国学院杂志》79—10(1978)。 《韦应物的生涯与文学》 松本肇著。载《函馆大学论容》14辑(1981)。 《韦应物小屏居》 赤井益久著。载《汉文学会会报》(国学院大学)30(1984,55—68页)。 《韦苏州的诗》 十田穰著。载《汉学会杂志》六卷三号(1938)。 《诗人张继》 Chow,Chuen—tang著。作者博士论文,1968年发表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英文) 《张继诗歌索引》 丸山茂编。1976年朋友书店出版。(日文) 《论张籍乐府篇法之妙》 丸山茂著。载《研究纪要》(日本文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第23号(1980)。 《张籍<;伤歌行>;及其背景:京兆尹杨冯左迁事件》 丸山茂著。载《东方学》64(1981)。 《张籍与白居易的交游》 日本大学中国文学会《汉文研究》21(通卷22,1985)。 《王建诗传系年笔记:王建与张籍与渭洛》 长田夏树著。载《神户外大论丛》12—3(1961,35—52页)。 《张王乐府论》(上、下) 赤井益久著。载《国学院大学汉文学会会报》26辑(上,1980);27辑(下,1981,31——36页)。 《薛涛诗序说》 西村富美子著。载《四天王寺女子大学纪要》13(1981,132—157页)。 《薛涛笺考:唐代女流诗人薛涛及诗笺论析》 夏见知章著。载《武库川国文》21(小尾郊一教授古稀记念》(1983,25—34页)。 《唐代诗僧皎然》 Ho,Man—wui著。1972年美国塔克森亚利桑那亚洲研究中心出版。 《刘禹锡的思考模式的一特微》 阿部兼也著。载《集刊东洋学》三五(东北大池,1976)。 《刘禹锡小论》 西胁常记著。载《文明》一八(东海大学,1977)。 《刘禹锡歌诗作品的句数的研究(刘梦得研究第1号)》 前川幸雄著。载《福井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研究纪要》(人文、社科)12(1978)。 《刘禹锡<;金陵五题>;诗论:以怀古诗及其地位为中心》 斋藤茂著。载《东方学》59辑(1980)。 《禹锡歌诗作品的脚韵的研究(刘梦得研究第2号)》 前川幸雄著。载《福井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研究纪要人文、社会科学》第14号(1980)。 《李绅诗臆说》 赤井益友著。载《汉文学会会报》(国学院大学)25(1979) 《中唐诗人施肩吾及其诗》渡边精一著。载《汉文学会会报》二五(1978)。 《元稹》 安赫拉·帕兰德里·C·Y著。1977年波士顿特怀恩出版社出版。 《论元稹的艳诗与悼亡诗》 山本和义著。载《中国文学报》九(1958,54—84页)(日文)。 《元稹诗选》 苏仲翔选注。1961年香港新书目出版社出版,80页。 《元稹歌诗作品的脚韵的研究》 前川幸雄著。载《福井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研究纪要》九(1975)。 《唐诗类苑所见元稹的诗歌作品》 载《汉文学会会报》(国学院大学)21(西冈弘博士还历记念号)(1975)。 《元稹的<;菊花>;及其和篇》前川幸雄著。载《禾马》24(1976)。 《元稹研究》花房英树、前川幸雄合著。1977年东京汇文堂出版。 《论元稹梦的考察》高桥美千子著。《载《中国文学报》第32期(1980)。 《玉川子诗》 井口孝著。载《中国文学报》28(京都大学)(1977)。 《论崔珏》 松冈秀明著。收入《东京经济大学人文自然科学论集》77。 《皮日休》 小威廉·倪豪士著。1979年波士顿特怀恩出版社出版,161页。(英文) 《皮日休与孟轲》 吹野安著。载《国学院杂志》80—9(1979)。 《皮日休·陆龟蒙的<;夜会问答>;》 前川幸雄著。载《汉文学会会报》31(国学院大学,1987)。 《皮日休试论》 爱甲弘志著。收入1987年版《冈村繁教授退官记念中国诗人论》。 《<;又玄集>;编纂时期的韦庄》 川北泰彦著。载《文学研究》(九州大学)七二(1975)。 《韦庄的悼亡诗》渡边精一著。载《汉文学会会报》22(国学院大学)(1976)。 《黄巢之乱时期的韦庄的诗》 清田清秀著。收入1986年版《吉田苑一教授退官纪念中国文学语学论集》。 《唐代女性诗人鱼玄机传记本考》 秋吉久纪夫著。载《香椎泻》二0(1976)。 《升天的花》 武部利男著。载《福井科学者》10(1976)。 《诗僧灵一论》(上) 河内昭圆著。载《文艺论丛》五(1975)。 《诗僧灵一论》(下) 河内昭圆著。载《文艺论丛》六(大谷大学文艺研究会,1976)。 《诗僧清江论》 河内昭圆著。载《文艺论丛》十二(1979)。 《法照再论》 河内昭圆著。载《大谷大学文艺学会<;文艺论丛>;》第15号(1980)。 《诗僧慧宣与法宣论》 河内照圆著载《大谷学报》五八一四(1979)。 《广宣上人考(上):唐代诗僧传》 平野显照著。载《大谷大学》五六一四(1977?)。 《杨贵妃的素性论》 冈木午一著。载《东洋研究》六卷五号(1940)。 《李峤百廿咏注》 枥尾武著。载《成城文艺》第94号(1980)。 《独孤及的文学》 刘三富著。载《中国文学论集》五(九州大学,1976,62—71页)。 《王梵志诗集一卷考(1)》 游佐升著。载《东洋大学大学院纪要》17(1981,151—163页)。 《王梵志诗集考》 入矢义高著。收入1957年版《神田博士还历记念书志学论集》(491—5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