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瘕病证名。 ❶指脾肾虚寒所致大便先硬后溏的病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伤寒来苏集》卷三: “固瘕,即初鞕后溏之谓,肛门虽固结,而肠中不全干也。溏即水谷不别之象,以癥瘕作解者谬矣。”治宜温中散寒,如用理中汤加附子、肉桂等药。 ❷指大瘕泻。《医宗金鉴》卷四: “固瘕者,大瘕泻也,俗谓之溏泻。固者,久而不止之谓也。”参见大瘕泻、溏泻条。 固瘕古病名。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❶大便先硬后溏,杂有不消化的食物和水。 ❷即久泻。《医宗金鉴》:“固瘕者,大瘕泻也,俗谓之溏泻。固者,久而不止之谓也。” 固瘕ɡùjiǎ古病名。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❶大便先硬后溏, 杂有不消化的食物和水。由肠胃虚寒, 水谷不分所致。治宜温中散寒, 用理中丸加附子、肉桂等。 ❷即大泻。《医宗金鉴》卷四: “固瘕者, 大瘕泻也, 俗谓之溏泄。固者, 久而不止之谓也。” 固瘕gù jiǎchronic diarrh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