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易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易经》 简称《易》,与解释经文的《易传》统称《周易》。中国古代卦书,儒学重要经典之一,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关于《易经》的写作年代,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司马迁说:“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周本记》)即由传说中的圣人伏羲氏画了八卦图形,周文王八卦相重演为64卦,并写了解释卦象的卦辞和爻辞。据今人考据,《易经》未必是一人、一时的作品,而是殷周时期卜筮著作的总成。从《易经》卦、爻辞中所包含的历史事实推定,其成书时间约为西周初年。《易经》由“象”和“辞”两个部分组成。“一”和“一”两种基本符号构成一切图象的基础。三组“一”、“一”符号排列组合构成了八卦。名称是:乾(三)、坤(三)、震(三)、巽(三)、坎(三)、离(三)、艮(三)、兑(三)。象征著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自然现象。八卦相重构成64卦。“辞”包括64条卦辞和384条爻辞,对卦象进行具体解释。算卦时用50根蓍草在手中搬动数次,取得应定卦象,并据此查找卦爻词判断吉凶。 《易经》是一本卜筮之书,但在宗教迷信的外衣下,保存了古人许多朴素辩证法思想。首先,矛盾对立的思想。用“一”和“一”两种符号概括宇宙间复杂多样的矛盾和对立。“一”代表刚阳向上的势力,“一”代表阴柔向下的势力。这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和变化的根据。凡两种势力有“交感”的卦象便是吉。如泰卦( 据《左传》、《国语》等先秦文献记载,《易经》在春秋时期便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儒学门人为解释《易经》作了《易传》。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研究、注疏《易经》的书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形成一门独特的学科——“易学”。同时,《易经》的译本已流传海外,引起许多外国学者的兴趣和注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