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团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团营

兵种名。明成祖时,京军为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三大营主力丧失,兵部尚书于谦在各营中选精兵十万,后增至十五万,分十营集中团练,称之为团营。

团营

团营

明代军事机构。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明军主力三大营丧失几尽。时景帝用于谦为兵部尚书,调来重兵,抗击瓦刺,保卫北京。次年,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于谦以和议难恃,努力整顿京营军制。乃在各营中选精兵10万,分十营集中团练,称之团营。其余官兵归本营,称“老家”。团营各设都督1,号头官1,都指挥2,把总10,领队100,营队200,并于三营提督中推1人充总兵官。团营统一编制,号令划一,训练严格,兵将相习,战斗力大力加强,使瓦剌军不敢再犯。景泰八年 (1457),英宗复辟,废景帝,杀于谦,团营遂罢。宪宗继位复立。嘉靖 (1522—1566) 年间复罢,又恢复三大营旧制。

☚ 三千营   八旗兵 ☛

团营

明代景泰年间建立的驻京部队。景泰三年(1452年)十二月,兵部尚书于谦条陈朝廷,历数京军三大营之弊,建议按新编制建立团营。朝廷准奏,乃于原三大营中选精兵15万,编成10个团营,每营1.5万人。团营的特点是“体统相维,兵将相识,量敌多寡以为调法”,克服了既往编制中临期调拨,兵将不相识的弊病,是于谦对明初军队编制的一大改革。

团营

清道光三十年(1850)约四、五月间,洪秀全向全体拜上帝会众发布总动员令,要求在十月一日以前集中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准备发动起义。太平天国史称“团营”。各地会众先后参加者约两万人。入营时男女分营,各按军事编制组织,所带财物全部上交“圣库”。

团营

明代京师军队组织。景泰时,兵部尚书于谦认为京师军马分别隶属于五军、神机、三千营,虽各有总兵等统领,事实上各不相关,一有调发,只得挑选凑拨以行,所以兵与将互不相知;且平日不司攻杀击刺之法,骤然临敌,就难于抵御,于是就在诸营中选取胜兵十五万,分十大团营,各设都督以统率之。其管队把总、大小总兵官,各量其才器谋勇而任用, 其余兵士均回本营(称为老家)。英宗复位后撤销团营,恢复三大营旧制。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复置团营,成化初又撤销。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又选京卫胜兵八万,其外卫分两班,每班四万,与京卫番上,共十二万,分为十二团营,即备武、练武、耀武、显武、敢勇、果勇、效勇、鼓勇、立威、神威、扬威、振威诸营。十二营内各分五军、三千、神机三营,五军营管内外马步官军,三千营管内外马队官军,神机营管内外步队官军。十二团营各设总兵官与监军提督,统辖一万五千人。其下每五千人设一都指挥使,每一千人设一把总,每五百人设一指挥,每一百人设一领队,每五十人设一带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