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团泊洼地处静海县和大港区境内。团泊洼西界津浦铁路,北临独流减河右堤,东、南至马厂减河左堤,为三角形封闭洼淀,地形自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地面高程3.5米(大沽高程),占地7.3万公顷。洼内有18个乡(镇),197个村,25.95万人,耕地3.28万公顷。因团泊洼村位于洼内而得名。历史上,团泊洼土地低洼盐碱,大沥大灾,小沥小灾,洼内积水数年不涸。1953年开挖独流减河时,将水洼部分截于南岸,成为封闭沥水汇聚的泊区。1956年,为解决独流减河遗留问题,建设团泊洼排灌区,洼内改种稻田,种植面积2万公顷,每公顷产3000公斤以上。高程在2.7米以下部分筑埝,停滞沥水,养鱼植苇,辟为团泊洼鱼苇生产区。当时,曾轰动全国。1972年大量鱼苇区干涸,开始垦荒种粮。1977年在团泊洼中部修建团泊洼水库,可灌溉农田1.33万公顷。洼内有扬水站10处,分别将洼内积水排入独流减河、马厂减河和子牙新河。 |